07.08 改革開放40年,邵東縣公安局經歷了哪些變遷?

改革開放40年,邵東縣公安局經歷了哪些變遷?

圖為邵東新公安局業務技術用房

改革開放40年,邵東縣公安局經歷了哪些變遷?

圖為邵東老公安局辦公大樓

邵東地處湖南省中部、邵陽東大門,轄區面積18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3萬,經濟活躍,社會治安複雜。邵東縣公安局1951年11月成立,共設5室2中心,11個直屬大隊,下轄27個行政派出所。現有民警617名(含交警)、輔警1100人(含交輔警)。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上級公安機關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局大力推進“隊伍正規化、執法規範化、警務信息化、防控立體化”公安四化建設,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實現了雙提升。先後榮獲公安部追逃工作先進單位,全省優秀公安局,全省基礎信息化示範單位,全省執法質量、打黑除惡、偵破命案、禁毒工作、信訪、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等榮譽;廉橋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

以警務信息化為引領,警務效能全速提升

縣局強力推進警務機制改革,按“4+4”模式建好指揮情報、偵查實戰、治安防控、執法監管、新聞輿情、績效督導、便民服務、刑事技術等八大中心。

“天網”:公安的“火眼金睛”

過去,由於缺乏監控設備,公安偵查破案取證難度大。如今,從邵東縣城到鄉村,全縣共建監控攝像頭2100餘個,密佈的“天網”記錄著犯罪分子的蛛絲馬跡。 “邵陽快警”:流動的“治安亭。

過去,由於警力集中,出警速度慢,如今,我們強化“屯警街面、動中備勤”機制,實現城區出警不到5分鐘。 “只跑一次”:辦證的惠民“紅包”。曾經 “辦證難,證難辦”是群眾普遍反映的難題。現在我們全面推行“只跑一次”新政即辦理護照、港澳臺通行證等出入境證件“只跑一次”確保申請人一次即可完成申辦護照等出入境證件的全部手續。執法辦案新平臺:民警辦案的“好幫手”。我們打造高標準智能化的執法辦案中心

實現了辦案區、接待區、辦公區合理物理隔離,案件全部實行網上流轉。

執法辦案場所建設和管理被省公安廳確定為縣級公安機關標杆。

“一村一輔警”:平安鄉村的“守護者”

過去,邵東農村經濟基礎薄弱村民居住分散社會治安狀況相對複雜。如今我們全面推行“一村一輔警”戰略,在全縣522個行政村建立一村一輔警工作站,配備駐村輔警,夯實農村警力,打造平安鄉村。

以隊伍正規化為引領,積極打造“四最”警隊

縣局提出打造“最講政治、最守紀律、最有力量、最具形象”邵東警隊戰略,公安隊伍形象明顯提升。堅持從嚴治警,落實從優待警,打造“最講政治”隊伍;紮實開展紀律作風整頓活動,推進民警崗位績效“一網考”,打造“最守紀律”隊伍;堅持素質強警,夯實民警基本功,打造“最有力量”隊伍;堅持服務最優,開展“民調評警”,利用新媒體宣傳,展示“最具形象”隊伍。

以執法規範化為引領,警務工作轉型升級

縣局研發執法辦案中心智能管理系統與執法監管中心平臺,案件全部實行網上流轉,實現了案件統一入口、統一審核、統一出口“三統一”的管理機制改革。同時,利用執法監管中心平臺、電子手環、全程錄音錄像等手段實現對整個辦案流程的實時動態監控。加強執法安全管理工作,成立全省第一家縣級公安機關執法監管中心。

以防控立體化為引領,治安管控無縫覆蓋

全力構建科技防控網。全縣共建監控攝像頭2100餘個,縣城重點區域、場所全覆蓋,並向周邊重點鄉鎮延伸。強化“屯警街面、動中備勤”機制,按照“網格化巡邏、動態化處警”原則,啟動城區巡防警務機制改革,將城區劃為5個主網格,實行24小時全天候巡防。設立3個移動警務平臺,每個平臺配備一輛指揮車、2輛處警車、6臺摩托車、30名警力。同時,利用無人機、高性能防暴處突輕型裝甲車巡防,初步建成視頻監控、電子卡口、電子圍欄、技偵定位車、無人機“五位一體”立體化打防管控體系。

通過“四化”建設及一系列改革,縣局已全面實現傳統型向科技型轉變、綜合性向專業型轉變、戰術型向戰略型轉變、執政型向服務型轉變。

歷史征程實不平凡,放眼未來更值期待。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著手,以科技驅動為引擎,邵東縣公安局改革的腳步永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