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探祕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2018年6月10日,烈日正午下的梅家大院

2018年6月10日,經臺海路由南向北路過台山市的端芬鎮地界,過汀江,看見江邊散佈很多西式舊洋樓,並有“梅家大院”的路標指示,在好奇心驅使下,沿著指示進入一箇舊圩鎮,狹窄的街道兩旁都是些破敗的舊式二三層洋樓,偶而門前有人坐著納涼,中午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那些破落斑駁的牆壁顯得特別耀眼,彷彿走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轉了幾個彎,正沒路去處,眼前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院子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院子兩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長長的舊式洋樓。下車一打聽,原來這裡就是台山頗有名氣的“梅家大院”。

大院裡開著十幾家賣當地陳皮之類的特產雜貨店,樓房大部分空置,許多樓層的陽臺茂盛地長著雜草,有的還長成了小樹,有一家的首層正養著一窩小雞,廣場中間停放著幾輛生鏽的手扶拖拉機和幾個垃圾桶,還有一個賣涼粉的大排檔,顯得有些雜亂和零落。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我們走進一家特產店,店主人阿麗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說,梅家大院其實以前是個市場,叫汀江圩,以前這裡可熱鬧了,小時候經常跟大人來這裡玩,每當墟日,十里八鄉的人都來這裡趕集,可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非常熱鬧,特別是中間回形的場地,雖然是泥巴地,坑坑窪窪,但搭設了很多攤檔,雞、鵝、鴨、豬和各種蔬菜等都有得賣,各種商品琳琅滿目,由於政府前幾年在端芬鎮公路邊建了新市場,這裡一下子就冷清下來,現在就只剩下一些面對遊客的商店了。

阿麗說,不過電影《讓子彈飛》在這裡拍了之後,這裡的名氣越來越大了,不斷有遊客來這裡參觀。哦,對了,我說難怪這裡的場景好像在哪見過,原來是《讓子彈飛》的取景地。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阿麗還熱情地叫我們到她家樓上去拍照,她說上面可以拍全景,圖1就是在她家三樓上拍的。我們順著咯吱咯吱的木樓梯往上爬,發現樓上有一些帶著年代感的傢什,雖然人去樓空,早年屋主人的生活痕跡還是留了下來。站在三樓的陽臺上,大院一覽無遺,那一排排直愣愣的洋樓確實讓人感概。颱風過後的天空特別明朗,白灼灼的陽光反射在地面上的光讓人睜不眼睛。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為什麼叫“梅家大院”呢?

原來,台山在廣東省號稱第一僑鄉,1931年,一些在海外賺到錢的當地商人及僑眷僑屬,以股份制的方式共同集資建設汀江圩市場,這種方式在當時來說是很先進的了,據說後來實際招股104股,各姓氏分別認股,其中梅姓52股,佔多數,整個市場呈長方形,中間空地有40畝,專供商販擺賣商品之用,儼如一座小方城,故有“梅家大院”之稱。

梅家大院佔地面積80畝,各股東圍繞中間市場共建了108幢二至三層帶騎樓的樓房,鱗次櫛比,整齊劃一,到現在看,其規模、氣勢都甚是宏大、壯觀,各家的立面五化八門,各有特色,既有歐美風格的洋氣,又不失中式建築的穩重,有的立面線條繁鎖,但很優美,裝飾精微,構思巧妙,有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解放前夕,這裡很多房主都遠走海外,於是有些便成了無主樓房,但直到前幾年新市場建立前,這裡都是端芬鎮的一個重要大集市。

經過了70多年的風雨侵蝕,大多數樓房的原貌仍保留較為完整,有專家考證: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國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規模的華僑建築的典型代表。

油畫般的騎樓廊道,聳立的屋簷,斑剝的牆體,歐式的廊柱與窗臺,樓頂正頑強生長的植被,斷裂的橫樑---站在烈日下凝視這一切,歷史如此清晰卻又恍如隔世,歐式文化與中國文化、歷史與現實、逝去與新生、逃亡與迴歸、繁榮與衰落,彷彿都在這一刻交替與碰撞。

房屋無語,空氣無聲,歷史卻無意間做了定格,只有河邊那棵百年老樹依舊靜靜地注視著這一切,雖幾經斫斬,它的生命力,依然那麼堅強與旺盛。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探秘廣東臺山“梅家大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