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在華政舉行

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在華政舉行

今天,中國法學會會長王樂泉、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陳冀平等出席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辦的以“新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創新”為主題的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論壇同時舉行了第六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及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徵文頒獎儀式。

王樂泉指出,今年是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55週年,新時代“楓橋經驗”是習近平社會治理思想的重要內容。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华政举行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變化,“楓橋經驗”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化,有可能也有必要進行理論概括。要充分發揮中國法學會在“楓橋經驗”理論總結和經驗提升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領和帶動廣大法學法律工作者做好“楓橋經驗”的研究、宣傳和推廣。”

王樂泉強調要把“楓橋經驗”蘊含的規律性認識概括出來,為“楓橋經驗”的不斷豐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包括法學青年在內的當代青年要牢記緊跟黨走的初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勇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奏響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曹文澤表示,華政作為承擔法治理論創新和法治人才培養重任的政法大學,著力從三方面重點發力:

一是要積極打造新時代法學教育的重鎮,注重抓好頂層設計,制定並大力實施學校綜合改革“四梁八柱”戰略佈局,貫徹“開門辦學、開放辦學、創新辦學”的發展理念,遵循“教學立校、學術興校、人才強校”的發展模式,構建“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的發展格局,實施“兩基地、兩中心、一平臺”的發展路徑,切實履行學校五大職能和使命,努力實現“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和令人嚮往的高雅學府”的建設目標。

二是要真正成為高層次青年法治人才培養的搖籃,堅持正確的辦學治校方向,始終圍繞立德樹人這個中心任務,找準法學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的“著力點”和“得分項”,有效形成高水平法治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要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和創新發展的智庫。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华政举行

華東政法大學校長葉青在“提煉楓橋經驗的精髓,打造新時代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主旨發言中表示,中國故事需要本土化的社會治理話語來詮釋:一要立足“楓橋”文本,詮釋社會治理的“中國故事”;二要創造性轉換“外來話語”,儘快擺脫“學徒”狀態;三要塑造“可對話”的社會治理話語體系。

他表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為中國社會治理定下了基調,因此應該在基本框架上給學術研究做出導向:“共建”的核心目標在於解決“政府與社會關係”,明確不同主體的角色與作用及其實現機制;“共治”的核心在於解決公民“有序參與”問題,實現權利與權力的平衡與統一;“共享”的核心目標在於解決“為誰治理”這一價值定位問題。

中國法學青年論壇是由中央政法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共青團中央指導,中國法學會主辦的四大法治論壇之一。論壇自創辦以來,始終堅持以廣大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為本,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中國建設中的重點熱點問題,推出了一大批有創見、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大批高質量、針對性強的對策建議,已經成為聯繫和匯聚法學青年人才、鼓勵創新、獎掖後學的重要陣地。經商定,第十四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將於2019年由吉林省人民檢察院承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