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自拟方治疗小儿鞘膜积液验案一则

患儿,男,4岁10个月,2015年6月20日来诊。

家长代诉:左侧阴囊肿大2年余.

初病时家长未引起注意,2年来阴囊肿大进行性加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为鞘膜积液,建议手术治疗,因拒绝手术治疗,遂寻求中医诊治,来诊时症见左侧阴囊肿大如鸡蛋大小,晨起肿稍减轻,余无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

诊为鞘膜积液,证属气滞水停证,治以疏肝理气,温阳行气利水。

自拟方:荔枝核10g,橘核10g,川楝子6g,桂枝6g,茯苓15g,车前草 15g,炙 甘 草 6g,6剂,每 日1剂,分两次温服。

复诊:上方服尽,左侧阴囊肿势较前明显减轻,余无不适,上方加牡蛎15g,小茴香6g,续服40余剂,阴囊肿大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按:本案当属中医“水疝”病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不足,脾肾不足,致水液潴留,影响气机运行,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畅,水道失调,水液下注至肝脉,而发为本病。《儒门事亲》指出:“诸疝皆归肝经”“盖脾土虚而不能制水,又为肝木所凌也”“惟厥阴主筋,故为疝者,必本之厥阴”。且肝经过阴器,可见肝经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故治疗该病从肝经论治,治以疏肝理气、温阳行气利水之法,自拟方中荔枝核甘温,橘核苦平,二者均归肝、肾经,功能行气散结,据《本草汇言》所载:“橘核,疏肝、散逆气”。《日华子本草》中亦有:“苦温入肝而疏逆气之功”。川楝子、小茴香可增强疏肝行气之效,少佐桂枝有温阳化气之妙用,《本草正》谓茯苓:“能利窍去湿”,有健脾利水渗湿之效,合车前草以利尿消肿,稍加牡蛎以补其先天不足,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药证合拍,故收良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