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誌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按照《曲陽縣志》中的記載,曲陽縣境內的黃山自古便盛產漢白玉,脂潤堅韌,質地細膩,是雕刻的上等石料,常被當地石工用來雕刻碑碣諸物。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實際上,曲陽石雕確實歷史悠久,據現有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漢代,曲陽石雕已用於建築業了。滿城漢墓出土的漢白玉男女俑五件為曲陽黃山漢白玉雕刻而成,是迄今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曲陽石雕作品。此外,曲陽縣城南有座“狗塔”,據說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55年),為紀念一隻曾保護他逃出大火的義犬而徵召當地石匠修建的。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北魏時期(公元386-534年),曲陽石雕藝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當時,全國各地崇尚佛教,大興土木,修建寺廟,從而也促進了曲陽石雕中各種佛像作品的發展。

曲陽石雕佛像造型莊重優美,面貌嚴肅威武, 或慈藹端莊,線條流暢,至今仍是傳統的主要石雕品種。1953年,從古剎修德寺出土文物中,發掘出佛像、金剛像等石雕作品200多件。在這些雕像的底座上,均刻有北魏正光(公元520-524年),東魏天平(公元534-537年)等年號和作者姓名。 經查明,上述這些作者都是曲陽縣人。唐、宋兩代,曲陽石雕藝術更加繁榮,作品流傳全國許多地方,除石雕佛像外,歷年發掘出土的還有曲陽石雕動物、瓜果等。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及至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曲陽石雕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曲陽成為我國北方漢白玉雕像的發源地及雕造中心,這時的曲陽石雕作品,雕刻技法精湛、人物形象豐滿,衣飾清晰、造型美觀,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曲陽縣靈山鎮出土的王處直墓內的多幅石雕彩繪像堪稱極品,被作為國寶收藏。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元代,曲陽石雕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技藝高超的曲陽石雕藝人在元大都興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清末,曲陽石雕的作品"仙鴿"、"乾枝梅"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銀獎,自此"天下鹹稱曲陽石雕"。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首都北京的許多建築歷經戰亂,必須清理、修整;另外,為適應新的形勢,也需要建設一批新的大型工程,許多地方用到石材和需要石雕藝術,因此,曲陽這個久副盛名的雕刻之鄉,選出一批技藝精湛的石雕工匠,赴京參與了天安門城樓、頤和園等多處古建的修復和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展覽館、工人體育場、民族文化宮、釣魚臺國賓館、民族飯店等十大建築的建造。

如今在首都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下方展現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畫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陽縣石雕藝人的傑作。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隨著曲陽雕刻材質從大理石、玉石到木質、象牙、青銅、不鏽鋼等的擴展,其雕刻技藝也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圓雕、透雕、鏤雕、浮雕等造型門類,技法不一而足。

傳統工藝是利用開臉特技法,在石料上畫出大概輪廓,先雕鼻子,再從頭到腳依次雕刻,做到"內外有度,比例協調"。而現代工藝則是在傳統工藝基礎上,依靠科技力量(電動工具),運用圓雕、浮雕、線雕技法,將解剖學、美學融為一體,所雕作品既有高貴華美的傳統特點,又有新穎明快的時代精神。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傳統的曲陽手工雕刻技藝不斷受到衝擊,開料、手工刨荒、工具製作、手工錘釺等技法已近失傳,模型也不再製作。此外,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雕刻材質和雕刻類型受到影響,佛像製作越來越少,這對傳統曲陽石雕技藝的保留與傳承也造成了不少損害。

曲陽石雕:黃山自古出白石 脂潤堅韌雕碑碣

縱觀曲陽石雕幾千年的歷史,她不僅是藝術的傳承,是文化的紀錄,也是一部曲陽人文史和地理沿革史。尤其是那些碑刻,填補了好多歷史的空白,解答了許多史冊上的疑惑。以至到今天,曲陽雕刻又肩負起旅遊經濟的重任,成了曲陽走向世界,世界認知曲陽的信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