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明軍北伐為何能取得成功?

韋如傑


至正二十四年(1367年),朱元璋在消滅張士誠後,決定以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統帥二十萬大軍北伐中原。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逼近大都近郊,元順帝自知大勢已去,遂帶著皇太子及宮妃倉皇逃往上都。


朱元璋

8月2日,明軍進入大都,明太祖朱元璋下詔改大都為北平。攻佔大都,覆滅元朝,也標誌著此次明軍北伐的成功。為什麼此次明軍北伐會如此順利呢?要知道從歷史上看王朝更替大多數是北方滅亡南方,比如隋滅南陳,元滅南宋。歷史上南方政權北伐幾乎都不會成功,比如東晉、南宋的數次北伐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宣告失敗,後來太平軍北伐也慘遭失敗。然而,明軍的北伐卻獲得了成功,一舉攻佔元朝的京師,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元大都

首次是在元末,元朝內部各個派系之間的爭鬥嚴重削弱了元朝的抵抗力量。元末的權力鬥爭始於察罕帖木兒和答失八都魯。答失八都魯出身名門,但在鎮壓紅巾軍的起義中卻屢戰屢敗,於是元廷派察罕帖木兒出潼關幫助答失八都魯鎮壓紅巾軍,誰知道察罕帖木兒卻乘機侵佔答失八都魯的勢力範圍,導致答失八都魯憂憤而死。答失八都魯的兒子孛羅帖木兒繼承父親的職位後,開始與察罕帖木兒爭權奪利。雙方甚至不顧朝廷要求鎮壓起義軍的命令,大打出手。1360年,察罕帖木兒被起義軍刺殺後,他的兒子王保保繼承職位,這場權力鬥爭非但沒有熄滅,反而愈演愈烈。孛羅帖木兒乘王保保率軍在山東與起義軍交戰之機,派人攻擊王保保的勢力範圍陝西。後來,孛羅帖木兒與王保保的權力之爭又捲入到了宮廷內部矛盾之中。先是元順帝下詔削去孛羅帖木兒官職,但是孛羅帖木兒卻擁兵自重,率軍攻入大都,上演了一幕清君側的大戲。1368年,皇太子聯合王保保再次進攻孛羅帖木兒,這次孛羅帖木兒戰敗,他的勢力也被徹底清除。但是元朝內部的鬥爭卻沒有因此消停,王保保與漢人軍閥李思齊之間的矛盾很快又爆發了。這場元朝各個派系之間的內耗,不僅嚴重削弱了元朝的抵抗力量,也給了朱元璋消滅南方各大勢力的良機。後來,明軍在北伐時,元朝各部由於派系傾軋,也未能團結一致,共同對敵。比如元廷命令李思齊等人率軍出潼關勤王,但是李思齊卻不奉命。

元順帝

其次是明軍北伐策略的正確性。到明軍北伐前夕,朱元璋已經消滅了南方較大的割據勢力,得以整合南方的力量,全力北伐。明軍北伐的策略是先攻山東,再佔河南,最後直取大都。山東是大都的重要屏障,拿下山東,等於斷其一臂。河南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拿下河南,可以阻擋潼關以西的元軍來援大都。等到山東和河南拿下後,大都就面臨著明軍三面包圍的態勢,元軍也只有北逃一條退路。明軍在拿下大都的兩翼之後,攻佔大都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參考文獻:

1. 陸步亭主編. 中國通史

2. (明)宋濂等撰:元史

3. 溫海清著:元史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個人簡介:桂強,季我努學社記者團團長。曾參與學社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研究專項工程項目——“《國外有關中國抗日戰爭史料整理與研究之一:李頓調查團檔案翻譯與研究》。


季我努學社


一者,當時的朱元璋是民心所向,所以一路上除了元軍之外不會有其它人的阻擋。

二者,當時的元軍軍隊戰力太過於低下,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榮光。

三者,元軍已與可戰之將,最後雖然還剩個王保保可勉強抵擋一下,但依舊不是徐達等人的對手。


文史小書生


1367年,朱元璋拜大將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統軍25萬開始進行北伐。朱元璋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一年以後,大軍進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在此之前的孫權、劉裕、宋孝宗都折戟沉沙。只有朱元璋開創了了歷史,建立了長達280年的大明王朝。那麼明朝的建立究竟擁有哪些因素,明軍又是依靠什麼打敗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軍隊呢?

一、朱元璋集團文臣武將俱佳,元順帝方面一直是混亂和內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明朝的北伐大軍
朱元璋是中國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的政治能力和軍事能力甚至超過了同為底層出身的漢高祖劉邦。朱元璋在指揮戰鬥的過程中,身邊的文臣武將都是起到了輔助作用,他自己本身就是傑出的將領。這一點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非常相似,沒有大將自己也能上。更何況朱元璋身邊人才濟濟,李善長、劉伯溫、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等文臣武將十分齊全。再加上朱元璋卓越的統籌能力,將這些人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這就是知人善任,這不是什麼類型的帝王就做得到的。在世界歷史上,錯用了人造成國家滅亡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一點朱元璋絕對能和《沁園春》中的那四位大神並列。

明朝的北伐大軍
相比之下,北方的元順帝水平就差了十幾條街了。元順帝此時已經做了20多年的皇帝,登基初期的那股幹勁早就被歲月消磨的乾乾淨淨。元順帝到了後期以後,瘋狂的信任太監,而且還是一個朝鮮半島來的太監。除了宦官專權,元順帝本人還十分的好色,僅僅是皇后和后妃的數量就是元朝之最。中央朝政是腐敗的,地方上也好不到哪裡去。各地的軍政長官相互爭鬥,絲毫沒有估計南方正在迅速崛起的朱元璋。在元順帝方面一共有兩個拿的出手的任務,一個是脫脫,另一個是王保保。脫脫因為反對元順帝的一些政策,最終被迫害致死。王保保雖然忠心耿耿,但是始終無法得到朝廷的絕對絕對信任。
二、長期的戰鬥,使明軍的戰鬥力超過了元軍

明朝的北伐大軍
從古到今,要想讓軍隊永遠保持戰鬥力就只能使用戰爭。通過戰爭的洗禮讓那些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逐步成為悍不畏死的戰士,這一點非常重要,至今仍不例外。朱元璋的軍隊是從農民軍中鍛煉出來的,起初這支軍隊的戰鬥力確實一般。但是長期的戰爭再加上名將名帥們的訓練,這支軍隊逐步成為能征善戰的虎狼之師。從大戰陳友諒到滅張士誠,再到徵方國珍,朱元璋的軍隊已經適合在任何條件下進行戰鬥。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在當時的中華大地上絕對是首屈一指的,正是在強大軍隊的保證之下,明朝軍隊最後完成了北伐大業的成功。

火器是致勝的一大關鍵
與明軍相比,此時的蒙古鐵騎早就不復當年之勇。此時蒙古人統治中原的時間已經將近100年了,這麼長的時間已經將蒙古軍隊變成了綿羊。當年蒙古軍隊橫掃歐亞歐亞大陸,無數國家為之膽寒。但是蒙古軍隊統治中國以後,長時間的太平歲月消磨了他們的鬥志。到了元朝後期,一些蒙古士兵連馬都不會騎了。看到明軍的第一反應不是衝鋒,而是掉頭就跑。真是風水輪流轉,曾幾何時蒙古騎兵追擊南宋軍隊也是這幅場景。即便遊戲蒙古軍隊敢於迎戰,由於長期疏於戰陣,蒙古士兵已經不是明朝士兵的對手。
三、騎兵和火器的使用,讓明朝軍隊如虎添翼

明朝的北伐大軍
強大的步兵部隊可以打敗對手,但是無法全部殲滅對手。每一個強大的王朝都會有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漢武帝時期漢軍的戰馬超過了60萬匹,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唐軍戰馬超過40萬匹。由於元朝在全國推行養馬的政策,這個本來禍國殃民的政策卻間接幫助了朱元璋。在朱元璋在南方確定自己的統治以後,他根本就不缺戰馬。雖然此時朱元璋擁有的戰馬數量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根據明初戰爭的使用次數來看,最少也在10萬匹以上。再加上驍勇善戰的明軍士兵和強悍到極點的常遇春,元朝軍隊根本擋不住他們。

明朝的北伐大軍
常遇春是標準的騎兵將領,而鄧愈則是一個使用火器的高手。在明朝初期,火器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早在大戰陳友諒時,朱元璋的軍隊就開始大量使用火器,如火銃、火炮等等。而元軍還是信仰自己的那一套騎兵衝擊的戰術,這可就是早死了。元軍衝鋒,明軍使用火器和弓箭輪流招呼;元軍撤退,明軍的騎兵開始追擊。元軍打又打不贏,跑又跑不掉。元朝軍隊成批成批的被俘虜,每次都有那麼幾萬人。正是在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朝實現了北伐,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