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东北经济为什么衰落了?未来出路在哪里?

最近几年,在全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东北经济却相对衰落了,增速拖了全国的后腿。特别是在2016年,辽宁的GDP增速竟然是负数。

1978年,辽宁的GDP是229.2亿元,广东的是185.85亿元,黑龙江的是174.8亿元,吉林的是81.98亿元,东北三省是广东的2.6倍,到了2017年,广东的GDP是89789亿元,辽宁的是23942亿元,黑龙江的是16200亿元,吉林的是15289亿元,东北三省加起来也只有广东的61.7%。

而且从目前的趋势看,广东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远超东北三省,那么东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经济为什么会衰落呢?

东北经济为什么衰落了?未来出路在哪里?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东北的历史说起。

在清朝以前,东北一直是一大片森林,住着很多游牧和狩猎民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女真人,它们建立了金朝,后来金朝灭亡了,经过元朝、明朝,到了明朝末年,女真人的后裔又兴起了,也就是满洲人,满洲人后来打败了明朝,建立庞大的大清帝国。清朝建立后,满族人为了保护龙兴之地,于是禁止汉族人前往东北开垦荒地。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打开中国的国门。1856年-1860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罗斯帝国通过《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清朝陷入严重危机中。为了抵御俄罗斯的威胁,清朝终于放开禁令,允许汉族人前往东北开荒。

很快北方穷苦人民掀起一股闯关东的热潮,至1910年东北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中华民国建立后,闯关东的洪流仍然源源不断,新中国成立前夕达到近4000万人。

闯关东之后,东北迎来第一次大开发热潮,大量的耕地被开发出来。我们都知道,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那为什么古代没有在这里大量开垦耕地呢?主要原因有两个,1,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东北天气太冷,所以没办法开垦,后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东北地区才逐渐被开垦出来,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世界变成一个整体,来自南美洲的许多农作物被带到中国,如玉米、马铃薯、番薯、花生等,这些作物很多也适合在东北种植,增加了可耕种农作物的种类。

也就是说,从清朝末年开始,东北才被大规模开发的。

1912年清朝覆灭后,张作霖统治东北,东北在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经营下办学校、建工厂,经济取得很大的进步。到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超过长三角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当时的东三省兵工厂每年可生产大炮150门,炮弹20万发,步枪6万支,枪弹18000万粒,轻重机枪1000挺以上,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兵工厂。当时的张学良还从国外购买汽车零件,建立一个工厂组装汽车。

当时的东北,在张作霖的治理下,成为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这与它得天独厚的资源有关,首先有大量的耕地,能够提供丰富的农产品,然后木材、铁矿、煤矿等各种矿产也非常丰富,为工业奠定基础。接着是交通,当时俄罗斯帝国为了侵略东北,于是在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从此东北成为中国铁路最密集的地区。1929年,张学良用武力强行收回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引发苏联攻打东北军,成为了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冲突。

到了1931年,日本发动了918事变,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占领东北全境。日本为了侵略中国,把东北看作是重要基地,于是大力发展工业,东北的工业水平进一步得到发展。到了30年代末,东北的工业水平不仅领先中国,甚至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亚洲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当然,日本在东北大搞建设,目的是把这里当成进攻中国的基地。

1949年解放后,中国用了三年时间巩固政权,到1953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大批工业在东北落户,东北成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中央将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58个放在东北。1956年,位于长春市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洗衣机。之后一直到90年代,东北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东北经济为什么衰落了?未来出路在哪里?

但90年代后,东北因为各种原因,经济逐渐落后全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第一,体制原因。东北因为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前期能获得快速发展,但到了后期,这种体制会逐渐僵硬,对经济的发展不利。改革开放后,东北虽然也实行市场经济,但因为计划经济根深蒂固,所以扭转过来不容易,因此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这里的市场经济就比较落后,增长速度就比较慢。

第二,政府惰政,腐败严重。传说很多外地商人去东北投资会遇到政府员工和当地恶势力的敲诈,有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在东北,居民更习惯靠关系、人情来办事,这对于一些体制外的人来说非常不利,导致许多人离开东北,而且对外来投资商也不友好。

第三,产业结构老化,没能把握住新兴产业。东北主要是发展重工业,但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工业如煤炭、石油、机械产业已经到达天花板了,中国工业正在逐步转型,转向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工业,如电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品牌制造业等,这些都主要集中在南方,同时许多新兴产业,如影视业、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也集中在气候条件更好的南方,东北三省因为抓不住这些新兴的产业,所以经济开始衰退。

第四,气候寒冷,居住成本高。在冬天,气候寒冷的地区取暖费用高,对于穷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很多人纷纷搬到温暖的南方地区。

第五,人才流失严重。东北经济在下滑的同时,很多人才在这里无法施展才能,于是只能南下去京津、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工作。年轻人的离开,加剧了东北的人口老化程度,使得正在工作的人负担更重。

第六,周边地区落后。东北的周围是蒙古、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些都是落后地区,经济比东北还差,自然也就不可能靠它们发展经济。

那东北三省未来还有可能重新恢复到当年的盛况吗?小编认为,在可预见的50年时间里,东北的经济都不乐观。

东北经济为什么衰落了?未来出路在哪里?

我们从东北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东北的工业能取得发展,主要是因为耕地多、资源丰富,因此能够建立起发达的重工业。但重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会遇到瓶颈,想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就必须发展新兴产业。

但东北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体制、政府、气候、人才等原因,使得各种各样的新兴产业都无法和条件更好的中国南方竞争,所以注定不可能再现辉煌。其最根本原因,小编认为应该是气候,因为毕竟太冷了,所以不管是高素质人才还是穷苦人民都不愿意生活在这里,而人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东北的经济自然要落后于南方地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