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经常看《罗辑思维》对个人成长有多大作用?

baobaoyywj


60秒懂车,回答这个和车无关的问题

罗辑思维有用吗?


也有用也没用。

因为做事的是自己。老罗讲的所有都是对的,只是角度不一定是你的角度。

看看有人学到了换角度思维,拿他就是帮到了你,哪怕一句话帮到了你,那就是有意义的。

你即使追了1万辑,还是没有钱怪老罗吗?

哥叫你一句话:人生的成功靠自己你的人生方向不明确听的励志语言多了就会迷失。

如果自己目标远大加明确,任何人的话你不听,你也能成功。

毫无疑问罗振宇是成功的,他把大家像赚钱的话利用很好。自己赢了,你可以学习他如何赚钱,其他问题都是自己。

不用探讨他是不是骗子,不抱怨,他如果骗了你的钱。说明你还有短板被他骗,那就把自己的短板补上。

人生没有应该。一切都是需要自己努力,没人同情弱者。

努力吧,年轻人。世界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

看你自己怎么看。


60秒懂车


来说说我的亲身感受吧。



我本身是从事财务工作,经常在上班的路上听你听音频。逻辑思维这个节目我应该是从2017年初开始听的。之前根本不知道有逻辑思维这个节目。而且我也不是从优酷上看到的,印象中我是从喜马拉雅上听到的。当时是随便点进去听一听,哈哈,不过一听就上瘾了,尤其是感觉罗胖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幽默,很轻松,而且他讲的很多内容是我以前没有关注过的,但是听了他的讲解之后,我会感兴趣去了解一下,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会听听逻辑思维作为休闲放松。



现在罗胖又创办了“得到”,里面也有很多精品节目,我从逻辑思维,然后知道了得到,又从得到知道了李笑来,又通过李笑来知道了比特币区块链(不过我认知太浅,当时没买😂),而且得到里面很多老师的课都讲到通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知识输出方式,还可以链接到很多同频的伙伴,又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

于是,我就简单的相信照做了。我从2017年开始,报了几个写作课,期间也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当时的公众号原创是有门槛的,但是凭着兴趣和一股热情,我用三篇文章就开通了公众号原创,当时比中了大奖还兴奋。不过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群喜欢写作的朋友,一起并肩前进,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感觉不到孤单。

从这个月开始,我又开始学习写书评。报了“鼹鼠的土豆”的写作课,里面牛人很多,我的目标是今年努力实现靠写作变现。对了,现在的悟空问答也是我今年写作变现的一个小目标,大家祝福我,关注我吧,谢谢哟^ω^



总体来说,逻辑思维给我个人的成长真的非常大,虽然还看不到实际的价值。但是对我个人思想意识层面的改变非常大,整个认知都得到了提升。如果不知道逻辑思维这个节目的话,我也不可能有之后的阅读、写作,更不可能有今年想通过阅读写作,实现提升自己人生价值的这么一个想法。

虽然逻辑思维对我现在实际的生活没有太大改变(还是打工族),但是对我思想意识层面的改变却很大,让我在业余时间或者是下班后有了自己的追求,而且我觉得这样也非常有意义(比我以前整天追剧好太多)。虽然现在有很多人也黑罗胖,但是我觉着我还是很受益的。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你对此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关注我。。◕‿◕。

利用午休时间又写了一个问答,加油(๑`・ᴗ・´๑)

我是雨滴,2018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写作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公众号:遇见雨滴


雨滴阅读


我这两三年一直在听罗辑思维,而且还不断回顾以前的节目。我的感受就是,这就是提供谈资和想法。这对于某些人很重要。

我去年在总部参加了几次高端培训,我发现很多高管在演讲中,都引用了罗辑思维里面的故事和案例。我觉得至少在这一点上,罗辑思维已经成功了。

没有人指望通过罗辑思维一个节目成为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也没有人指望通过罗辑思维来代替大学,中学等正规教育。

我觉得,我的心态很简单,把他当成一种偏重知识的休闲方式,早上晚上洗漱的时候听,听到好观点就想一想,不然就当背景音乐,也不亏。

最后说下我听这个节目的收获。我今年从德国调到荷兰。就是因为健谈,且言之有物,很快就在荷兰办公室也建立了不错的个人品牌。算是意外的收获。

多谢关注我。


欧洲Bill哥


听过很多集,有些还不错,对个人肯定有用

但我还是把它定位成鸡汤,看多了没用

相信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本质工作上都还没有做好,甚至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更应该花时间去打磨自己在那个领域的能力,花十年甚至更久做一点成就出来(哪怕不是别人认可的,自己要认可)。

里面知识很多,但没有用的、不能用来执行的知识都是次要的。

比如软件开发者,应该提升的是软件能力,今天我拿10k,明天我能不能去百度阿里拿30k,做更多的贡献,这是我要想的问题

比如证券行业的人,我应该研究的是经济、股票涨跌等等,水很深啊,反正我是不懂

比如会计行业的,我在乡下工厂里拿了6k的收入,难道不应该去搞个注册会计师么,学无止境啊兄弟


说了这么多我要表达什么呢?

1、听或者看这些东西,能长知识,但人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要有目标的去学习,去实践。别一股脑瞎搞。

2、光学习有用吗,肯定有用啊,但是顶多是个学者!得实践,才能变成专家。


杯酒看苍穹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如果你的阅读、阅历、认知处于一个相对很低的水平,看《逻辑思维》还是有用的。

  • 给你的都是“干货”,只用吸收不用自己理解研究,正好弥补了理解认知能力不高的短板。
  • 花钱花时间购买了知识,能给人一种极大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认知。

  • 一分钟听听“新知识”、“新观点”。增长见闻的性价比很高。

  • 对新知识有渴求,对获取知识愿意付出,这个智商税交的很值。

如果你的阅读、阅历、认知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看《逻辑思维》也能有用。

  • 罗振宇先生的现场演讲和洗脑水平很高,绝对属于中国前几名的水平,有很多的技巧可以学习。

尤其是18年底的跨年演讲,节奏、套路、故事,现场情绪把控,几乎堪称完美。

  • 你可以通过《逻辑思维》的推荐进行阅读书籍的筛选。

罗振宇推荐的书单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太新出版的,尤其是国内作家新出的热书,就稍微加点自我判断,容易有利益关系推荐的原因。

  • 如果你刨除《逻辑思维》提出的知识焦虑、时间战场、国民总时间、认知迭代、认知税、后真相时代等等新概念新名词,不热衷“新书首发读者”、“超级用户”之类的名衔,还是能再从干货里榨出一点好东西的,虽然从时间成本来说,不如自己找个新鲜的自己榨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你的书你的知识,他的黄金屋他的颜如玉。


文开石


我觉得经常看罗胖会有什么好处呢?

大家都知道罗胖的节目都是拆解书,从书里去找答案,那么从书上有什么好处呢?

  1. 有效筛选有价值信息。一方面,挑书的时候不仅是自己在筛选,在这之前已经帮你砍掉一大批文化垃圾了;凭自己的喜好筛选信息,不仅耗费更多劳动,还可能加深了固有偏见而不自知。另一方面,一版再版的经典读物,也是经过全体人类和时代共同筛选出来的,马可奥勒留写下的《沉思录》,在近两千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继续读。
  2. 总体上,书的内容更有深度。书有全篇布局、起承转合,是作者深思熟虑后的思想结晶
  3. 听书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书听多了,阅读和思辨能力会提升;
  4. 有利于优化信息来源。一本好书,可能会牵引出更多好书;另外,书的内容是完整丰富的,其中难免会有我赞同和不赞同的部分,我可以对两方面都进行拓展,完善自己的三观;微博,往往就是几句话,我可能完全赞同,或完全不赞同,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我集聚了一批思想认识水平相同的人,乡村里的贵族俱乐部都是这么个氛围。
  5. 开眼界
  6. 聚好友,一群理想之人
听罗胖获取信息的不足之处:
  1. 光听,不去了解眼下的世界,容易脱离现实。
  2. 毕竟是一家之言也有局限性。

最后

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过来到走向社会,一步步升级上来,一直伴随着对老师的超越。上中学了,你会觉得之前老师教的东西好简单啊;上高中了,你更觉得之前的老师能力真一般,教的东西漏洞百出;走上社会混出点名堂了,碰巧遇见以前的老师,细细打量一番TA,心里可能觉得眼前真是太平凡的一个路人了。

但,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所以我相信没有人会对以前的老师说:呸,你以前教的算个屁,老子现在比你懂的多了。

你任以为师的人或者事,都是用来作为目标超越的,超越了说明你进步了,没超越的更可以用来激励自己。但不管你超没超越,都用不着口诛笔伐,极尽污言秽语


宗毅说


首先,罗振宇自己也一直承认他自己是个商人。据我了解,很多网友从粉转黑的原因就是因为当初罗振宇开始卖书,粉丝就不高兴了。如果你有一直听他的节目,你就会发现这群网友就是对应着198期但是已经因为内容有一部分的敏感度被下架的——《你是巨婴吗》这期节目讲的(可能说道3个词后看过的朋友会想起来,就是“病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全能自恋类型的巨婴。就是他们觉得你不做免费的知识提供商转而卖书卖专栏这个举动对他们内心对于罗辑思维的看法不一样,他们会觉得你不是免费的脱口秀节目吗,怎么卖起书卖起专栏来了?唯利是图,不是好人!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啊???

再者,部分人说罗振宇卖的是知识焦虑,依据在哪里?就是因为人家看的书多给你讲的新奇事物跟只是理论多就等于是告诉你你没知识??最起码人家节目里讲的内容是他们团队搜集到相关的信息,整合后转换成自己的输出,这就成了部分网友口中的卖弄学问,可笑至极。

然后,关于得到app,里面的专栏作者哪个不是业界有名的?你不相信薛兆丰是北大的老师,不相信宁向东是清华的老师,你可以百度啊!你连这点证明基本事实的能力都没有,张口就喷人家,这张的人你觉得你自己很厉害吧?

总之,也是罗振宇自己讲的,他不会希望所有人为他的服务买单,他只服务于认同他的一小撮人。

学习本来没有错,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终身学习的观念更应该值得倡导。


邻家HR


其实《逻辑思维》运营也有一段时间了,你去看看追随他的人混成什么样子,就知道答案了。不管罗粉怎么拥护他,你都不要被迷惑,那只不过是一群未清醒的人。

最近罗胖出了本新书,书名是《终身学习》,在豆瓣的评分低到了2.3分,看到这个结果让人十分欣慰,这并不是知识经济衰落造成的,而是大众的智商回归了,一样的忽悠方式用久了总能看透,再傻的粉丝也有醒悟的一天。

其实罗胖是个很有实力的人,无论是从赚钱方面,还是演讲方面,还是提升自身知名度方面都是一把好手。但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钱包越来越鼓,并不是让大家的钱包越来越鼓,这是我们要首先清醒认识的。

早起有很多追随罗胖的人,当时都认为跟随他一定可以实现逆袭,时间真的可以证明一切,现在骂他的人是越来越多,说好坏的人反而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不光赚不到钱,反而赔钱了。

记得当初罗胖忽悠大家,说知识经济来了,大家最优先的事情就是提升自己,不断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慢慢适应新的环境,未来才会得到无尽的财富。这个言语也很难让人反驳,总归我们的思想被灌输的就是终身学习。

他说这些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所有人通过学习获取财富,而是因为他要推动自己的知识付费产品。甚至忽悠大家,说自己卖房跑去学习,大量粉丝跟着他学,卖掉自己的房子交付大量学费去学习,最后人家偷偷把房子买回来了。追随者可能连房子都赔没了。

如果老老实实靠房子升职,没准都赚了几百万了,这可不是通过学习就一定能获取的,所以赚钱并不是学习导致的,而是机会导致的。

马云爸爸曾经说过,读书没那么大用处,发现有什么机会赚钱就去做就行了,用不到那么多知识,这还是很诚恳的回答。只是大家不信,非认为只有学习才是出路,这不过是一种逃避罢了。

其实你想想,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需要学习多长时间,难道还没学够吗?这些基本知识已经足够赚钱了。是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子自己早该清楚,就不要妄想自己可以靠学习发家致富了。


科技银狐


我个人感觉很有用处,谈不上对成长有多大作用,但是可以让人换一种不同的视角去世界。

有两句话值得赞赏::和你一起终身学习;做时间的朋友。

《罗辑思维》我一直在听,其中每次听到那一句鸡汤的话很是受用:和你一起终身学习。因为个人如今就是这样来做的,倒是感叹自己认识逻辑思维晚了点,更早一点可能会更好一点,但是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努力学习应该是未来个人永恒的状态,读书、写字、观影并写下影评,这是后续会一直延续下去的状态。

罗胖发了一个宏愿,跨年演讲二十年,做时间的朋友,很是赞同这句话,在浮躁的当下,这个口号很有警惕作用,只用沉下心来去做时间的朋友,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好,做事最重要的要有工匠精神,能够沉得住气,道理很多人都懂,揠苗助长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但是做到的人并不多。


但是,说到但是了。

我很欣赏罗胖这个人,但是并不太欣赏他一直谈情怀的方式,在这点上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他的话可以听听,但是要辩证的去听,我基本没有得到APP上消费过,因为对于知识而言,罗胖的那些知识产品只是一个引子罢了,自己如何去学还得要看自己想要做什么了。

比如一本书,是听音频还是读完整的书,我倾向于读完整的,但一般不会先去听音频,即使要听也是在看完书自己总结过后,再去听音频,看下别人是如何解析一本书的,经常看到某些人说今年读了多少本书,其实只是听了多少本书而已,看上去是干货,其实真正得到了多少呢,可能很少。

《逻辑思维》现在是经常听,但我吸引的是他看世界的方式,拒绝的是他卖知识的方式,取和舍只在于自己判断,走自己的路才是真正的走路。


丁明念响


我是在14年就开始关注逻辑思维。

我认为逻辑思维他首先值得肯定的是,那一份的那份精神,一件事情的坚持和执着,这位带给我第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

第二个我认为非常重要的,成长应该算是自己思维的一个宽度,能够了解更多人他的的方式和方法。这会让自己在思考同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看到不同的角度。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是对于中国的这种知识的一种归纳,能让人更高效的去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

当然同时我也能看到逻辑思维它的局限。它更多是在思维层面和逻辑层面让一个人去学习更多,其实在我们传统的教育学习里面,这样的学习其实是有的。对于一个人根本性的支持和扭转,其实还是需要更深的连接和体验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如果有更多的有针对性的的学习和跟踪性的服务,能让一个人从自己改变的想法开始,到最终在生活当中实现拿到改变的结果,这整个过程其实可以完整的来做到的。

而要做到这些,我觉得可以加上一些更有启发性的练习,尤其是体验式的练习,能够让一个人的变化会更加的彻底,在生活当中也能产生更持续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