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一念仁心起,土改消厄运

一念仁心起,土改消厄运

王英杰母亲曾经给他讲过一个老尼姑的故事。1940年,有一次母亲去烧香,一位老年比丘尼看她拜佛很虔诚,悄悄跟她说:“来来来,我告诉你几句话。”老尼姑说:“大西天降下了明珠一颗,明光耀照满山河,若有人将此道一眼识破,才能够跳出这地网天罗。”究竟什么意思,这位师父没有讲,只让母亲一定牢记,自己好好体悟。后来,母亲经常念叨这几句话。她常说:“钱,不花出去不叫钱,花出去了才叫钱。消了财,积了福。不管是你花了,还是别人花了,谁花了谁念你的福气。”母亲这种体悟帮王家躲过了后来的劫难。

1942年,河南遭遇了自然灾害,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描述的就是当时的情景。那年一春无雨,麦收只有往年的一二成。麦后人心惶惶,但又寄希望于秋收。孰知一夏又未下雨,早秋的庄稼苗几乎全部枯死,即使有些地方勉强种上苗,也因为雨不及时,播种太晚,禾苗纵然尚茂,并不结实生籽。这次大灾遍及全省,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幸免。祸不单行,夏秋之交,蝗虫又复为害,漫山遍野,密密麻麻。为了活命,百姓有挖草根的,有捋树叶的,也有剥树皮的。电影中,一对夫妇因无法生活,妻子被卖掉,分手时,妻子对丈夫说:“来,我的棉裤囫囵一点,咱俩脱下来换换吧!”丈夫听了此话,与妻子抱头痛哭说:“不卖你了,死也要死在一块儿!”当时只拿几个蒸馍,即可换得一个小孩,凄惨情形令人泪下!

在河南郏县,不少人为了活命,家里有地的把自己的土地都廉价卖了。王英杰家也买了些田地。当时,王英杰母亲刘水莲觉得地是不动产,别人抢不走,可以留给子孙后代做永世的产业。后来,灾年过去,逃荒的人们回到家乡。农民没有地就没有活路啊,他们中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王英杰家,想赎回土地继续耕种。

王丙兆夫妻商量后决定:买来的土地,一律按照原价赎回,归还地契。特别困难的家庭一时没钱赎地的,只要原业主想要,也还给人家先种着。卖地的人们非常感激,把这一份恩情深深装在心里。

几年之后,河南解放,每个家庭都要划定成分。本来王英杰家土地较多,生活条件好,有好几辆进口的自行车,照常理该划为地主成分。但在划成分时,由于土地大部分都归还给了原主,是别人家在种,还有些剩下的土地,工作组一问归属,乡亲们都心领神会地主动认领:“这块儿地是俺家的。”“那块儿是俺的地。”在他们看来,王家是好人,不能让他们家被划成地主。就这样,王英杰家最终被划为中农。

为此事刘水莲曾多次教导孩子们说:“人活在世,一定要时刻存好心、办好事。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帮过人家,人家有机会也会帮你,关键时刻,会有意想不到的大用场。”

王英杰夫妇最初花钱办学,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们自己明白内心追求的是什么。诚如母亲所言,要跳出金钱编织的地网天罗。钱多了,不见得能给人带来快乐。很多人也许很有钱,但他们内心的煎熬别人不知道。在弘扬推广传统文化这几年里,王英杰夫妇感到自己心中烦恼少了,快乐多了,心情舒畅了,得到了社会更多的尊重。

选自《大德敦化:河南敦复书院落实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实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