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关于大禹治水的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其他记载:《史记·夏本纪》、《尚书·虞书·益稷》、《孟子·膝文公上》、《吕氏春秋》、《华阳国志·巴志》、《庄子·天下篇》。

我们先按照西方的逻辑考虑,《圣经》中记载了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西方认为这是历史,一直在找这个诺亚方舟,有的还号称在土耳其的阿格里 (Agri)山上发现了方舟的踪迹,但至今未被证实。

那么,中国古代这些书中同时记载的大禹的故事,这是一项有组织、有规划、有奖罚、有后勤补给、涉及地域广泛的有古代官方记载的大型群体工程项目。鉴于大禹治水号称13年,那么这个工程项目本身就已经意味着西方所说的国家组织的意义了。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大禹所在朝代是虞朝

古埃及几十年几十万人建一个金字塔,这在西方就是国家意义的行动。

中国古代这项历时超过13年的大型项目(大禹父子连续治水),就不是国家组织的了?夏朝之前的朝代称为虞朝,仅仅是需要考古的实物证据再佐证一下组织性的问题。

但是,西方个别在考古界不见经传的人为了稿费和论文混点钱花,就像现在一些人以为网文可以发财的心态一样,就不承认中国的夏朝。居然中国人也有些人也就信了,还帮着喧嚣。祖宗能不生气吗?这才有中国考古界的夏商周的断代工程,已经完工。当然你若了解,那些论文至少够看几年的。之后也就闭嘴了。

实际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很简单,拼爹,拼祖宗。看谁的历史更长的意思。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即便不承认夏朝的外国人,也不是说夏不存在,而是说夏的朝作为国家这种体制没有证据。国家体制形成之前,是氏族部落意义的分散的体制,那么夏朝是否达到了一种统一性的国家体制呢?

欧洲古代(例如古希腊)是城邦制,一个城邦周边就是一个国家,所以欧洲的国家都不是很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仗的导火索是:

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也就是欧洲贵族亲戚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战争。有空看一下战国的三家分晋,那是战国的开端。

因此在西方人的文化底蕴中,中国上古那么遥远的年代,如何能形成体制性的国家?存在一点质疑。质疑中国古代夏朝这个国家的整体协调运作能力和国家政体的组织能力,如此而已。治水这么大的事情都做了,还质疑什么?

大禹治水涉及的一个工程技术问题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也就是组织者的工程安排。不能是几十万人扎堆在一起,这工作效率会有问题。那么指挥治水,需要有组织安排和工程部署之类的。

这就需要语言表达能力了。例如,大禹会说:“你带两万人去东北方向,把那的堰塞湖打开;你带五万人去东南方向,把那的堵塞打开。我在正东方向向前推进。”等等。

如果当时的文明,不具有这种表达能力,这个工程无法实现。

古代数理大一统思想的形成

当时,各地来的人,语言有差异,文字有差异,表达理解起来就还有差异。而且由于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很多人并不具备写字能力。这件事情,直到中国解放以后,依然还有很多人不认字,不会写字。这才有了现代的普及性教育,基本解决这个问题。

不会写字,不代表不会说话,不理解说话,也并未耽误封建社会的农耕经济。但是,对于现代的工业化大生产,这就是一个严重的基本问题。就像一个技术员,不会看图纸,这活没法干。大型项目的知识的复杂性现在增加了。现在很多大工程,都是古人无法想象的。

那么,大禹治水当时的指挥是很艰难的,需要比比划划、写写画画等等方式辅助,才能完成指挥工作。这在上古代,这都是部落首领或者巫干的工作。

也就是需要一个简单、简洁、完整、覆盖面较大、易于被没有文化的普通人接受的一个模型来简化所有(当时认知的知识架构)这些表达工作,这也就是古代数理大一统思想产生的动机。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也就是当时的无论什么事情,都用这个模型来解读就可以了。这个基本要求,现在能做到吗?做不到。因为现在认知的范围已经太大,太不统一了。而当时的知识总量,存在可以粗略形成数理大一统的基本条件。而完成这项伟大文化工程的,不是伏羲一个人。伏羲是继往开来的开端,一个里程碑,一个中转点。

无论河图、洛书的产生,还是仓颉造字(第一次有记载的统一文字活动),这都是知识储备的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伏羲推衍出先天八卦,这才形成了真正的古代数理大一统思想的结果。这个最初结果,从数理角度出发,并不圆满。古人知道这个数理问题。这才有后来的周公修改后天八卦,著易经。孔子修书,增十翼,老子的太极以及并行存世的五行之间的相互兼容过程。

古代数理思想的前世今生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看,真正形成古代数理大一统的只有一个数理模型,也就是伏羲的量子化的一,并不是他的先天八卦。

如果你线性思维方式考虑这个一,那么你的思维能力还不及周朝的老子和孔子。因为他两的后世演绎,已经是基于量子化的一了。

对于这个一的任何内容的增加,都会使大一统数理模型的覆盖性、数学死角出现数学性的问题。而伏羲量子化的一不存在这个数学问题。它本身就是模糊的、兼容的,但是你又看得见,看得清。基于这种不准确的根本定义,形成整体框架的准确表达。

古人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有伏羲一画开天地的评价。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至于《易经》后世被奉为大道、普世真理之类的,这是儒教吹牛而已。如果周易能数理性的一统,那还要五行、太极干什么?最起码现代的数学就不干。“你用易经解释一下随机性和混沌性试试。”

后世的曾国藩说了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半部哪去了?他给扔了,扬弃了。

也就是随着自然科学体系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物理的发展,人类知识体系的内容在不断的增加,古代大一统数理模型却在走下坡路,因为其能够覆盖解读的范围在降低。每个领域,现在都需要自己专业性的更精准的表达了。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周易等数理思想,它们的人文性由于覆盖面较大,历史、人文经验丰富,符合本土民情,依然还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的意义。甚至对于西方的唯心哲学,由于中国古代的这些人文思想总体来说具有社会意义、群体意义的倾向性,依然存在人文领先的优势。

古代的数理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积累过程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中国古代,由于儒家上升为类似儒教意义的独尊儒术,导致了数理文化压制自然科学(理科)的问题。

西方人从古代直至现在还在追求这个东西,这并无可厚非。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知识体系在发展,这是一个间接的促进作用。

就像牛顿曾经偷摸搞的古代炼金术现在实际已经算成功了,基于主动移动原子中的电子,已经算可以点石成金了。就是成本太大,这种设备比金子贵多了。但是,在整个研究所谓的炼金术过程中,刺激了科技的发展。

文化继往开来的发展更有利于节省社会总成本;而另起炉灶的发展,社会总成本会更大一些。

被夸张放大的美国科技

美国100年前的知识体系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个开端应该从牛顿、笛卡尔、欧拉算起,100年前仅仅是基于美国发了战争财之后的一个文化加速增长期而已。

二战之后,美国不仅获得了军事武器这个经济增长点,同时获得了全世界最先进的一批知识人才。美国之后的成功炒作,以及其经济发展为其带来的光环,非理性地扩大了这个文化增长的效应。

同期自主研发的前苏联一度与其形成科技的抗衡,后被星球大战计划拖垮经济,才一蹶不振。

中国也在最艰难的经济时期,自主努力了十年,研究出原子弹、卫星。也就是这个所谓的科技文化差异,也就是十年。但美国利用成功的炒作把这种科技差异放大到似乎不可追赶。现在,这个神话的泡沫也被中国高速发展的科技所刺破了。

甲骨文的启发—伏羲推衍出来先天八卦的目的

一好百好带来的文化冲击

过去的百年,美国最亮眼的是经济和军事,并不是文化。而如今,经济出现问题,军事已经不再是遥遥领先。如果一国总统代表这个国家的文化倾向和综合整体文化素质,那美国现在都不如非洲了。

但是,一好百好这种简单思维,无形中放大了美国的光环。这也造成了西方唯心文化和宗教文化对中国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现代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

研究先秦文化

研究先秦这一段被历史长河淡化的文化,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研究古人的数理文化形成的过程,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古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底蕴的渊源,也就是了解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来源。

明天开始说伏羲先天八卦能解读什么?大禹治水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通过这种数理方法被简化解决?

学以致用。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数理文化,对我们现代人,还有什么启发呢?

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