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2018年4月13日晚7:00,四川大学教授,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林木先生,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读书会之邀,在美院B301教室举办《美术革命一百年》学术讲座,来自美术学院及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校内外的数十位师生、访问学者前来聆听交流。讲座同时通过在艺网进行现场直播,场外约3000余人同步收看了讲座视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池瑜教授在主持词中,对林木教授前来清华开讲表示欢迎,他指出,近30年来,林木教授集中对20世纪中国美术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产生重大影响。林木教授本次在清华的讲座,无论是对“美术革命”运动这一专题的个案考察,还是对当下和今后的中国美术创作,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2018年是“美术革命”运动100周年,“美术革命”无疑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内容与主干线索。讲座伊始,林木教授首先回顾了百年前积贫积弱的中国社会,在面临西方列强入侵与西洋文化冲击的时代背景下所遭遇的现实困境。清末民初由此进入了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上“道术将为天下裂”的学术裂变时代,立西洋之“新”,破中国之“旧”的自我革命,几乎成为了时人眼中拯救中国社会与文化的不二法门,“美术革命”正是这一连串现实与思想上“革命”风潮在美术界中的自然反映。1918年,吕澂在《新青年》杂志上高呼“我国美术之弊,盖莫甚于今日,诚不可不极加革命也”,主编陈独秀则与之呼应,加以自我发挥和深化,力贬中国传统的文人写意,并给予西洋写实艺术以极高评价,以为是革新中国绘画之利器,从而将中国画的改良运动引向了颇具反叛精神的“美术革命”中去。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随后,林木教授指出,20世纪的“美术革命”历程始终深深依附于“文化革命” 的整体之中,在新文化运动以降的“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引领下,20世纪美术呈现出如下四条发展线索:一是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二是科学主义与东方思维的冲突与融合;三是与民主启蒙相关的为人生与为艺术倾向的冲突与融合;四是艺术创作上雅俗风格的冲突与融合。

从第一条线索中可以看到,近百年以来,肇始于西方的科学文化与民主观念,始终在中国思想界居于绝对强势的主导地位。然而,自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洲知识人的文化反思浪潮,以及罗素、泰戈尔等人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赞扬,中国文化界以“科学与玄学之争”论战为标志,开启了讨论中国文化所属东方系统独特性的文化思潮,美术界随之展开“保存国粹、昌明国学”的国学复兴运动、中国艺术民族化形式问题讨论等话题,这一“中西融合”主张的影响直至今日,使得西洋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一直伴有融合的成分。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在第二条线索之中,美术领域的“科学主义”包含写实主义的创作方式与受线性进化论影响的审美方式两大内容,这种革新使得以意象性、写意性为精神内核的中国绘画,从体验方式、观察视角到表现形式都产生了巨大革新。然而,由于这种思维方式、评价标准与进化规律源自西方,又以西方美术发展的阶段作为全人类艺术发展的普适样板,因此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中心论倾向。百年来中国人的文化自卑自贱、“八五”思潮中的中国画穷途末路说,乃至欧美模式的“当代艺术”在中国大行其道,风头日盛,皆因科学主义和进化视角而来,这也成为当前国家倡导“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艺术自古就有“兴观群怨”,教化宣导的优良传统,用以解决人的道德情感问题。从第三条线索的梳理中能够发现,自20年代以来,蔡元培、郑午昌等人开始提倡“以美育代宗教”,汪亚尘则呼吁艺术要向民众回归,赵望云更是受王森然民主进步思想影响,从为农民呼号而自觉上升至社会革命的民主追求,成为20世纪艺术大众化的先驱人物。而受为艺术而艺术的非功利性观念指导创作的林风眠、刘海粟、傅抱石等人,也并不影响他们为民众服务的热情。自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艺术成为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艺术家逐步深入民众、深入生活。而自觉为人民服务,并努力成为民众中的一员,开始确立为共产党人文艺创作与思想宣传战线中的重要方针。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既然20世纪中国艺术为民众服务的大众化倾向已经确立,那么如何更好地服务民众,就构成了第四条线索,即艺术创作上雅俗风格的冲突与融合。筹办学校、举办画展,普及美术教育,成为了当时最为通行的民众教化方式。而类似齐白石这般自下而上的由俗追雅,进而将雅俗特色集于一身的艺术家成名走红方式,更是印证了世纪性的艺术大众化强大趋势之所在。50年代后逐步兴起的新年画运动、壁画、连环画创作热潮,亦是此种时代倾向的深刻反映。

讲座回顾 | 林木教授:美术革命一百年

在详尽梳理了四大矛盾与融合的发展线索之后,林木教授总结道:“美术革命的‘革命’性,也带来革命所祟奉的破旧立新,整个世纪都充满着唯新创新的热情,以至我们经常忘掉艺术缘情言志的神髓,忘掉推陈出新的新旧辩证,忘掉了心灵的折射与科技的创新间本质的区别;因为美术革命,因为‘破旧’,我们要打倒我们的传统,在西方文化面前的自卑自贱已成国人百年积习,即使国家正在变大变强,仍积习难改;因为美术革命,我们信奉了科学主义,我们常常不顾自身文化系统的独特性,扭曲自己舍身殉人;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我们或者把自己的美术历史也定成现实主义史,或者按进化论,乱定我们美术史的高峰和低谷;而在对貌似科学的历史进化论虔诚信奉中,我们老是拿西方的‘普世’的‘现代性’和‘当代性’来为难自己,以至总在仰视西方中自视退步落后,自卑自贱,进化论成为‘文化自信’的严重障碍……”。

晚上9:30,本次讲座在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中圆满结束,林木教授还就当前中国美术批评现状、儿童美术教育问题、中国画专业青年学子创作取法等问题,逐一回答了听众提问。在场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林木教授对20世纪“美术革命”运动这一重大命题的深入讲解,更加系统回顾了一代代中国艺术家在近现代美术转型和革新上所进行的艰难探索,也使得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中国文化和艺术亟待全面复兴的当下,今天中国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应当是一种成熟自信的创作热情,一份务实拓进的责任担当!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 韦昊昱撰稿)


四川美术网(www.sichuanart.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