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说到历史的发展,自古以来压力最大的便是抵抗游牧民族的入侵。

从秦始皇大修长城,汉朝和亲,曹操北逐乌桓,唐朝和亲,.....

不知不觉中,游牧民族的入侵成了汉族皇帝统治中最大的问题,有的皇帝会选择和亲,但也有皇帝会选择像汉武帝一样被逐,但这些始终无法解决掉游牧民族的入侵。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从根本上来看,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居,注定了无法长久的生存下去,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了他们不断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汉族人民的长期安定,富裕生活,便成了他们眼中的羔羊。

汉武帝搞定匈奴只是假象 每年向鲜卑纳贡2亿7千万钱,南匈奴1亿多钱————就连汉朝打败了匈奴也是一个非常可笑的话题。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事实上,中国古代军队与匈奴之间的交战败多胜少,从来就没有成建制的消灭过匈奴,最多也是能将其驱逐得远一点而已。

为了安抚鲜卑和南匈奴,只能岁岁朝贡:每年向鲜卑纳贡2亿7千万钱,南匈奴1亿多钱,加上其他西域岁币竟然高达7亿钱。

而这个时期汉朝帝国全年总收入也才40亿钱左右,纳贡就将近占用了五分之一(大约1000钱=1两白银)。是北宋时期的近10倍。

即便之于汉朝,我们许多人的记忆也是断裂化的,传统教科书的叙述不仅让我们有了历史事实的跳跃感,带来很难置信的感知印象,比如我们很难从汉武帝的强大很快转入到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东汉王朝怎么能够从强大的政治经济格局中骤然因为一次农民起义而诸侯割据。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而且这样的叙述也让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完全分开,造成许多问题在历史教科书及教师教辅书中无法找到答案。

例如,卫青、霍去病在已经追至如今俄蒙两国境内时,为何不能顺势扫除漠北的匈奴王庭?

例如,匈奴始终是两汉最强大的外族敌人,但到了三国,鲜卑和乌桓却明明白白成了更大的麻烦制造者,匈奴的兴衰除了政治军事斗争之外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例如,地图上西域偏离汉朝中心统治区域,甚至也偏离匈奴只要控制区域,(教科书的常识又告诉我们汉朝是农业国没有强烈的外贸需求,)为何汉匈两家会不惜血本的在三四百年间运用各种手段在西域展开争夺?

甚至汉朝皇帝和大臣已经明明白白清楚了在西域保持政治军事控制及辅助性的屯田是多么不经济且无效率的政策,但仍决意不放弃(除非被匈奴军事攻破),难道真的是皇帝和权臣的虚荣感而有意维持的浪费吗?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好多人都羡慕回到汉朝去过日子,哪怕做个老百姓也好。但怎么解释曹操抒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有人建议:中原耕牛换成耕马,鼓励养马。毕竟和游牧民族相比,中原汉族人最大的劣势在于战争上。

甚至有,练兵、培养军事将领、多关心慰劳将领和士兵,然后占了漠南,冬天去抢牛羊马。

练马队,马队方阵练出来所向披靡,都不用拿兵器直接用长棍。马与马之间离得近,跑的时候排的齐,长矛棍子握紧了冲前。只要后背也有防御的马队那就基本无敌了。

和为主战为辅,可以和亲,许岁币。不能割地,同时分化瓦解,用间离析。

如果你是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怎样抵抗游牧民族?

东胡的后代是纯种蒙古人,就是蒙古黄金家族,其他的蒙古人都是匈奴的后代。

有一说北门是北冰洋,东面是俄罗斯,南面是中原,只能往西在往西到小西亚,还有说是新疆,还有说是土耳其,说到匈牙利的最多,但匈牙利人全是白种人,没有黄种人的特点,游牧民真的骁勇无敌,但是文化太落后,最终还是不断被融合了。

重新划定疆界,不得越界放牧,策封各领主,在各区域内设茶市,进行茶马交易,五年进京一次,进行朝贡,世子袭封,进京请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