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这些疾病竟然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饱食过度百病生!

很多疾病都犯在一个

“饱”字上。

例如感冒,有时候吃多了,积了食,再受点风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后,如果清一清肠胃,适度饿肚子,反倒容易痊愈。

又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脑血栓......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目前,无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的观点中都明确指出:饮食有节,不宜过饱,是健康身体的前提之一。

饱食过度,百病由生

并非危言耸听

▓ 首先,吃得太饱,对身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摄入过多的热量。过多热量会合成脂肪存储于体内,使人发胖。肥胖会带来血脂水平增高,引起患者体内的血液改变,包括血流慢、血液淤滞等,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高脂血症;血流变慢,还会使红细胞、血小板等血中的成分易于聚集,形成血栓,而血栓则是形成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另外,肥胖也是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的根源。

这些疾病竟然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 第二,吃得过饱,让血液集中于胃肠,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供血不足,从而影响血压的稳定;同时,高血压患者很容易患冠心病,有些患者合并有动脉硬化、斑块或血管狭窄等,当心脏的供血量减少时,就会对本已超负荷工作的心脏造成更大健康隐患——饭后心绞痛就是饱食过度的一个典型的症状。

这些疾病竟然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 第三,吃太饱直接损伤胃肠道,影响消化。经常性地饮食无节制,让消化道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增加消化道负担之外,还会降低其他器官功能,加快人体衰老。特别是对于患有胆结石、胰腺炎症或者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来说,长期过饱,容易诱发慢性稳定病变的急性发作。

这些疾病竟然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源自一日三餐的健康

食不过量

合理分配三餐总热量

俗话说:“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安排三餐的热量按照3:4:3的比例摄入。

这些疾病竟然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每餐七分饱,健康从口入

很多人不知道七分饱是怎样的感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这样的解释:七分饱应当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主动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但习惯性地还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换个话题,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同时也确保下一餐到来之前,不会饿。

这些疾病竟然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这些习惯让你轻松做到“七分饱”

1、三餐有时,形成规律

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确保吃了七分饱,在下一餐之前不会饿。

2、不要“眼大肚子小”

特别是在外就餐时,一定要控制量,不要“眼大肚子小”,点了过多的食物,吃不完又觉得浪费,因此拼命往肚子里塞,这样很容易吃的过饱。

3、先吃“占地方”的食物

有限制热量需求的人群,应该先吃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蔬菜、粗粮等。通俗来讲,体积大,占胃里的面积大,饱腹感更强。

4、吃饭时要专心

吃饭时,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特别是不能一边玩手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