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滴滴”模式,開創農險理賠新路徑

“滴滴”模式,開創農險理賠新路徑​“真快!”3月20日,泰興市黃橋鎮雙橋村養豬大戶呂利紅手機上傳來“滴滴”短信聲,死豬理賠款1086元已經打到了他的個人賬戶上。呂利紅說,過去生豬保險、出險、理賠靠電話,還要跑來跑去的,而今在手機上能全部搞定,不用自己操心,省時省心省力,極大方便了投保人。“原先一月一結,現在報損一次結賬一次,理賠款過去半年左右才能拿到,現在一週內就到賬了。”

從去年4月份起,泰州市農委牽頭成立“農牧旺”新型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全面推行在線投保、實時響應的新型農業保險服務。這個平臺集納了投保人、承保理賠機構、政府農業保險政策的涉農管理機構,形成一鍵報損、實時響應、協同應用的農業保險新型應用體系,產生了很好的實際效果,受到農業部的推崇。

截止今年3月26日,該項服務已覆蓋全市102個鄉鎮1197個行政村,投保養殖戶19449戶,投保金額888364963 元,死亡畜禽84.52萬頭(只),其中生豬23.29萬頭,能繁母豬投保率達100%,專業養殖戶參保率達100 %。已累計報案73550件,理賠款5627.93萬元,無害化處理費用1863.2萬元。

在負責“農牧旺”平臺營運的江蘇神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內,六塊交互大屏上不斷地顯示實時為農服務的信息和數據。其中農業保險一欄反映泰州所轄三市三區的投保養殖戶實時上報的出險信息,同時每個出險信息的進度也在快速發生變化,有的顯示“出險報案”,有的顯示“現場勘查”,有的顯示“無害化處理”,有的顯示“農戶確認”。公司副總趙素華介紹說,目前每天報案數大約300件。

記者在呂利紅手機上看到,他3月17日報損的19頭死亡育肥豬,重量、耳標、育齡、病症、死因、金額、防疫員,以及報損時間、地理位置、編號,一目瞭然。經防疫員現場定損後,簽名上傳,同時報損農戶的一卡通、身份證、以及簽名同步上傳。記者點開報案數,呂利紅從去年5月1日到今年3月21日,共報損161筆共888頭(其中,育肥豬343頭、仔豬545頭),總金額145068元,已理賠127筆共619頭,賠付金額97380元。理賠按育肥豬6元/公斤、仔豬12元/公斤標準賠付。“準確、效率高,還防範了道德風險。”趙素華說,農戶從手機上報險,獸醫到現場確認原因,現場拍照,農戶確認後,分送保險公司、獸醫管理部門、無害化處理部門,環環相扣,全部在手機上完成,不需要紙質資料,形成閉環。

“理賠款分兩部分支付,保險公司打50%,財政打50%。”趙素華說,平臺只負責將所有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全部快速完成。後期賠付根據保險公司處理進度和資金調度情況,基本一週全部到位。

泰興市黃橋鎮是生豬養殖集聚區,全鎮年欄存50頭以上養殖戶有200多戶。鎮畜牧獸醫站站長張永德坦陳,“農牧旺”平臺使用後,減輕了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效率和農戶滿意度。以前農戶打電話報損,防疫員上門現場勘察確認死因,以及挖坑、填埋都要拍照,且一個個都要錄入電腦,並要打印出來,整理成一個完整的出險理賠資料,工作繁瑣,一個月僅資料打印費就要2萬多元,而且理賠週期長,最長要半年才拿到理賠款。再一個,方便、快捷,公開、透明,沒有藏著腋著了。原先一個報損案件到保險公司立案受理至少二三個月,且會出現缺失、遺漏、混亂,與照片不符、弄虛作假等現象,現在實時受理、理賠及時,減少了保戶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理賠矛盾。更重要的,核賠案件規範了,理賠金額系統根據理賠規則自動計算,規避了原手工狀態下公式填錯、金額算錯等問題。還有,理賠成本降低了,理賠協議不再需要打印,各項通訊、車輛、人員成本也大幅降低了。同時,通過這種在線投保、實時受理、快速理賠的方式,在保戶和保險公司間建立了一種信任關係,促進了保險業務的開展。

記者調查發現,泰州探索的“農牧旺”智慧農業服務平臺,通過創新運行機制,以保險公司市場化經營為依託,政府通過保費補貼等政策扶持,為廣大種養戶提供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形成了多方獲利共贏的格局,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果。神農公司總經理徐新林告訴記者,該平臺通過手機在線投保、報案、掌握理賠進度、實時獲得理賠,縮短賠付時間、降本增效,有效化解了農業保險理賠中的矛盾。

“這不僅是一個服務平臺,還是一個政府監管平臺,做了政府想做一直沒能做起來的保險管理服務職能,將全市的養殖戶、獸醫和村級防疫員全部納入系統。”作為“農牧旺”平臺的總策劃,泰州市農委主任毛正球坦言,該平臺是從滴滴打車中獲得的啟發,即一呼既出,快速響應。同時,通過機制、運行創新,將財政手段與市場機制有機銜接起來,創新政府救災方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分散農業風險,促進農民收入可持續增長。通過這一平臺,還解決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問題,提高了操作的規範性,透明度、公開性進一步提升。遇到疫情異常,信息能自動報警,提醒監管部門重點核查病死情況,防止重大疫情擴散。據悉,當地已將該平臺納入泰州市電子政務建設項目,給予財政專項補貼,同時成立專門的推廣應用領導小組,每月通報各地平臺運行狀況,將相關工作納入農業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指標。

今年2月,省農委向全省推廣應用“農牧旺農技耘”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數據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為農技服務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新華日報記者 丁亞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