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面對如此整改的現金貸,催收業務也即將失業

催收業務在這場後繼而來的深入整頓中,就受到了不小的關注和影響。

今年4月,中國互金協會向其會員單位下發了一份《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從隱私保護、費用問題、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催收行為規範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

“今年日子不好過啊,監管太嚴格,”西南地區某第三方催收人士表示說,雖然2018年消金行業逐漸呈現了不良資產的爆發徵兆,但貸後處置領域卻並非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業績增長都是次要的,哪裡一出事,傳得人心惶惶。”他說,以前公司以回款為第一,現在合規才是第一。

為了合規地生存,不少消金機構對其催收部門或外包催收公司有了越來越多的要求。“電話催收一天不能超過3次”、“短信通道關閉或限制”、“不再外訪或只能派一名工作人員外訪”等都是在各大消金機構及合作催收公司中為避免出現暴力催收,採取的屢見不鮮的手段。

除了暴力催收,“個人信息安全”也一直是催收業務中存在的敏感的問題。“北京最近也有針對洩漏個人信息問題部署的打擊行動,但主要針對信息中介、投資理財類機構,還沒聽說催收機構被查,”一位北京的貸後催收人士認為,南方的監管政策較嚴格,打擊力度更大,但據他了解,為了安全、合規,大部分的催收公司都已經開始清理電腦中留存的敏感數據。

另外,一位持牌機構內部人士反映,由於相關部門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打擊,原來通過爬蟲或其他手段獲得用戶信息來對失聯用戶進行數據修復的方式也不再可行。

這就造成了催收機構進退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因為行業逾期攀升,不良資產處置的業務空間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種種嚴格的合規要求,不斷提高了金融機構催收業務的難度。

有逾期就有催收,催收不可怕,就怕催收可勁打電話,沒有下限的催收公司也該有人出面去整治,

運行人員,聚財時代(關注獲得更多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