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大众的“众”还在吗?

大众的“众”还在吗?

中国有句老话:“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在西方社会,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更是过之而不及,前可口可乐CEO罗伯托·戈祖塔认为:“只有诚实的员工才能建立公司的声誉。”

然而,商业日益发达的今天,诚信却如儿戏一般。

德国时间,6月19日凌晨,时任奥迪CEO施泰德被突击抓捕。这是大众集团“排放门”事件持续发酵的连锁反应,也是受此事牵连的第三位集团高层。此前,大众集团CEO文德恩引咎辞职,继任CEO穆伦也在今年4月份被迫离职。

2015年9月18日,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旗下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使汽车能够在车辆检测时以“最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排放量则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2018年6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接受德国布伦瑞克检方开出的罚款令,认罚10亿欧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被捕之后不久,德国媒体报道显示,已经是前任奥迪CEO的施泰德同意配合慕尼黑检方作证。如果上述行动进展顺利,大众汽车集团柴油排放作弊案件将彻底揭开内部操作流程的面纱。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赢利。”这本无可厚非,但以丧失诚信,置企业声誉于不顾的做法更让人匪夷所思。2017年,大众汽车集团全球汽车销量为1070万辆,高居全球汽车集团销量排行榜首。即便在为“排放门”前后支付高达200亿欧元的罚金及相关费用之后,2017年,大众汽车集团依然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额的双增长,营业收入总额为2306.82亿欧元,同比增长6.2%,营业利润额为170.41亿欧元,同比增长16.5%。

不管是从集团规模还是资金储备的角度,大众汽车集团应该完全有实力从技术的角度解决柴油车型排放的问题。因此,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柴油车型排放作弊是一个选择题,而非填空题。有能力而不为之,这恰恰是考验诚信的时刻。

在史蒂芬·可谓所著的《信任的速度—一个可以改变一切的力量》一书中,将“诚实”列为信用的第一原则。正如巴菲特所言:“我用人的时候看重三个方面。一个是个人诚信,二是聪明才智,三是充沛精力。但如果你没有第一个,那后面两个会毁掉你。”

这种情况正是大众汽车集团面临的尴尬。据相关媒体的分析信息显示,施泰德自1990年进入大众汽车集团工作,不仅是大众汽车集团的重臣,也是保时捷家族力挺的“忠臣”。施泰德可能知道更多的内幕信息。因此,在柴油车排放作弊的案件中,不管是大众汽车集团管理层的单边行为,还是保时捷家族等股东的授意行为,大众汽车集团都将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要么来自高管丑闻带来的用人不淑,要么来自集团股东的恶意追求利润而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

尽管大众汽车集团已经负面缠身,并且从2015年开始,已经持续了接近3年之久,但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并未受太多影响。2017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累计销售418万辆,同比增幅为5.1%,高于亚太地区的4.3%。

中国消费者对德系品牌的信任根深蒂固,从豪华品牌第一阵营均为德系,到中高端品牌也基本以德系为标杆。即便在SUV消费热潮如此夸张的程度下,缺少SUV车型的大众品牌依然凭借轿车产品在销量排行榜中独领风骚。

不得不承认品牌的力量,大众品牌的磁力场太过强大,以致于消费者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侥幸”心理发挥到了极致,可以对一个缺失诚信的品牌宽容到盲目信任的地步。

毕竟,早在“排放门”之前,大众速腾断轴门就已经给中国消费者敲过一次警钟,然而,中国消费者依然如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