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阿里疯狂收购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时代科技漫谈


最近两年阿里巴巴的动作可是相当频繁了,收购的企业之多涉及的行业之广,还没完全消化一个就去出手收购另一个,可以说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心惊胆战了。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公司之一,阿里巴巴似乎是哪个领域弱就收购哪个。比如在社交领域的短板,对于马老板来说,比之腾讯,社交领域可是心中的一根刺啊,也是阿里最为短板的一个方面。尽管有着自己大力扶持的钉钉,但是拥有着“夺命连环钉”功能的钉钉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受欢迎,而微信QQ在人们的心中依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阿里注资陌陌和探探,促成了二者的联手合作。

在电商领域呢,由于无界零售的展开,阿里也是出手收购了大润发,意欲结合线上发展线下,进军新零售领域。而在收购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大润发董事会便是有着三人调动,主席黄明端更是被迫离职,从而说出了那句让人心生感触的话。

还有经过多轮投资,然后近期全资收购的饿了么,这是阿里意欲抗衡美团,想在外卖市场上分一勺羹的举动。而这也导致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目前仅仅占股两个点,一腔的雄心壮志无处抒发了。

纵观一些被阿里收购的企业,要么就是完全控制要么就是董事会大变动,看多了这也的新闻之后,也不免为那些即将被阿里盯上的企业捏把汗啊。


科技抱拳奥特曼


既然问了这个问题,那么我就先来总结一下最近今阿里的收购情况,看看这个收购的范围以及数量到底怎么样?

回顾一下阿里巴巴投资过的公司。截止16年的公开数据显示,阿里巴巴一共投资了170余家公司,其中大半都在获得投资后出现创始团队出走、业务被分拆入阿里自家部门、或是股票被阿里巴巴贱卖等问题,而其中最“没有好下场”的投资,当属的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一事。


大家会发现阿里的收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1.收购不仅仅局限于电商领域,收购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个理解微是阿里的布局,因为阿里巴巴虽然重点是电商相关业务,但是他绝不仅满足于此,马云要打造的阿里巴巴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基于全球的巨大的体系。所以,在健康领域,大数据,云计算,本地生活,金融支付,物流体系,影视娱乐……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投资。所有这么多的领域,阿里巴巴不可能每一个都自己去做,所以收购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收购的公司大多数没有好的结局,但是阿里巴巴自己越来越好。阿里的收购是比较强势的,收获之后不会让你和原来一样独立运营,大部分都是要求按照阿里的意愿去改造,有些设置直接并入阿里的某个版块,成本其巨大体系中的一个棋子。这个和腾讯的收购有点不同,腾讯更多的是财务成为大股东,但是给予足够的自主权,这从投资京东、美团等等可以看出,它是希望用代理人去对抗阿里。从这个也可以看出,收购有可能是整合资源,收拢团队,而不是目前这个公司的现有业务。

3.竞争的意味明显。有很多的收购对象,你可以找到对应的腾讯的收购。这么说,比如腾讯投资了一个领域的创业公司,阿里也会选择正规领域的另外一个领头公司,这就是针锋相对的竞争。

总结一下,阿里的收购无非是这样几个目的:

1、布局生态,布局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大健康)10-100年

2、减少潜在的竞争对手

3、收拢团队和人才

4、对抗腾讯

5、帮助发展自己的短板(如:社交、游戏、本地生活)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因素,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阿里巴巴现在有钱,有钱就需要投资,投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收购了,不然这么多钱放着没有意义。留着这些钱睡大觉,还不如疯狂投资,不然自己不投,就会变成腾讯战队的成员,就是给自己增加敌人。

基于这样的逻辑和条件,阿里还会继续疯狂投资收购。所以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就剩下了阿里和腾讯2大巨头,所有创业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当自己做大之后,选择腾讯还是阿里!


关注互联网科技资讯,最犀利牛逼的评论,就在犀牛观点,欢迎关注,谢谢!


亿聚盟主


简单说也是为了生存,背后是企业成长规律使然、迫然。企业大到一定程度,再要取得10%以上增长,唯有通过收购了。阿里了不起的在内部孵化出淘宝、支付宝、阿里云,都是千亿级规模的体量。

如今互联网深化到传统行业,尤其是线下零售,重新开创几不可能,只有通过强强联手,如和苏宁战略合作。

或为了抢占新诞生的互联网入口,如饿了么,ofo,都要用收购这一土豪方式。

资本求回报要增长,甚至可以说,盈利企业这一社会组织就以求增长,不管是规模还是利润,讲究的都是冲冲冲,长长长。

阿里目前最有效的增长方式就是收购,或者如达磨院这种大手笔投入。

其二,留住人才的需要。优秀人才要有成长空间,你不做大做强,其他企业成长起来就把人吸引去了。

兄弟们跟着干,都有做集团老大的需求,收购是必然的手段。

当然,不得不收购,事到必然的因素也很大。一开始投资,慢慢长大没人接手了,砸手里了,就收进来吧。

还有收购的媒体平台,本来阿里的公关需求、广告需求就大,跟各类媒体接触交道打得多,与其受制于人,受制于它,不如收入囊中。比如收微博,投虎嗅等。

竞争所迫的原因也有,腾讯是头号对手,在投资界已虎虎生威了,阿里并不愿意,也不可能甘愿落于其下,你就用大钱砸吧。

阿里中央集权,控股的方式,比腾讯参股联盟方式,更加需要猛烈的收购大战。

对初创企业来说,饿了么,ofo的创业者有眼泪,或不情愿,但对于早期投资者,只要能变现赚钱,乐观收购所成,朱啸虎就公开感谢了阿里。

阿里的收购背后,满满的正能量和阴谋呀。


财经作家邱恒明


导流。

阿里系的核心业务是电商(阿里巴巴)和金融(蚂蚁金服)等,这些业务体系天生依赖庞大的流量导入。而相比于腾讯系的不同,腾讯拥有QQ和微信等社交平台,天然拥有大量流量,反而有流量变现问题。打个比方,阿里系像一个树干,需要大量的根吸取养分,根和树干的联系相对紧密;而腾讯系像一个苗,需要长出大量的叶子成长,而叶子和苗的联系不需要那么紧密。

下面举几个经典的收购案例,讨论一下阿里系收购企业的逻辑。

1. 饿了么。这是最近收购的,阿里主要看中的是饿了么的同城配送利器蜂鸟物流,这对于阿里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提高用户同城线上后续体验的新零售战略十分关键。

2. UC浏览器。UC浏览器是一个庞大的流量入口,可以给电商和金融业务导流。阿里投资微博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

3. 高德地图。高德地图拥有大量出行数据,对于做电商依赖的物流十分有帮助。同时,这对阿里推动支付宝的移动服务也十分有帮助。饿了么加入以后,饿了么和口碑等生活服务平台可以和地图打通,获得更多位置数据。

4. 优酷土豆。优酷土豆也是一个庞大的流量入口,视频广告对于电商的导流作用巨大。同时,优酷土豆本身作为视频平台,也是阿里在泛娱乐领域的重要旗子,对于阿里巴巴在大文娱领域正面对抗腾讯、分下这个庞大市场的一杯羹有重要作用。


量潮科技张果


正如你所说,阿里最近几年的动作相当频繁,疯狂收购,不停买买买,收购的公司涉及的行业也是相当的广,可谓是把互联网的半壁江山的收下了,这动作也惊呆了一群小伙伴。看到阿里,我们就会想到马云这位神袛般的人物,他开创了中国网购,中国移动支付的先河。


阿里,我们对它认知最清楚的莫过于它拥有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旗下的电商是阿里的旗舰业务,所有的业务都是围绕着“电商”这一块展开和服务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阿里投资或者收购最核心的关键词还是“电商”。

虽然阿里已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交易平台,也是作为国内电商发展的开拓者,先驱者,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而如今国内市场迭代很快,竞争也很大,所谓高处不胜寒,一不小心就被拉下来也说不定。因此,要通过补足自身在运营支撑、物流仓储、软件数据等各大方面缺陷,以一种更加完整、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先人一步获得更多用户,获得更大一步发展。



而如今阿里投资和收购和电商有关的未来可能性,如美团、地图供应商易图通、流量统计服务商CNZZ、传媒娱乐行业的优酷土豆、极为火爆的打车软件滴滴等,无论是在文化教育、社交、交通物流,还是在O2O、电子商务、科技等各大方面均有所涉猎,可以看出阿里的野心所在,势必要把阿里版块弄的更大,打造一个帝国。


阿李随想


其实你看看马云最近的饭局就很好理解,他已经不管阿里的操作,只管阿里的布局,阿里收购的背后都是在布局而已,对布局没有意义的收购阿里是不会操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