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骨性關節炎是不是屬於慢性病?

情緣153594486


關節出問題?警惕骨性關節炎!

年紀大了,身體小毛病好像也多了起來。比如,對著電腦的時間稍微一長,脖子、肩膀和後背就開始又酸又疼;乾點體力活、做點家務,發現手臂抬不起了,肩膀像“凍住了”;遇到下雨降溫,膝蓋酸脹地厲害,還隱隱作疼;偶爾爬個樓梯,竟然能聽到骨頭咔咔響!

人體膝關節受損

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有點小毛小病很正常。沒想到,這些毛病其實都是骨關節炎常見的症狀。那骨關節炎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會得骨關節炎呢?

軟骨磨損是骨關節炎發病的元兇!

骨科專家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關節軟骨不可避免地發生退化和磨損。磨損使軟骨表面變得凹凸不平,暴露出軟骨下面的骨膜,兩塊骨之間發生直接接觸,刺激骨膜毛細血管內液體滲出,引發炎症,從而導致骨關節疾病。因此,頸椎、腰椎、膝關節等負重關節和活動量大的關節就會發生疼痛、僵硬、腫脹的現象。

聽了專家的解釋,不難發現,骨關節炎和關節軟骨有密切關係。大家肯定在想,關節軟骨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關節要靈活,健康的“軟骨”是根本!

關節軟骨是人體內一種半透明的、有彈性的緻密結締器官,也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軟骨由軟骨組織及其周圍的軟骨膜構成。從影像學角度分析,正常X光下的骨頭是不透光的,透光部分臨床上稱為關節間隙,這部分就是軟骨。軟骨的表面是光滑而且有光澤的,在人體關節活動過程中,不但能起到潤滑和減少骨之間摩擦的作用,還有緩衝壓力,也就是卸力的作用。

舉個例子:我們的膝關節主要負重包括屈伸運動和旋轉運動的功能,也就是我們天天都做的屈伸手腳和轉身。當機體負重由上往下傳遞時,關節承載壓應力非常大;在關節要屈伸和旋轉時,關節軟骨就會通過分散負荷來減輕關節的壓力。這個時候,光滑的軟骨就能起到減少摩擦、緩衝壓力的作用。

年輕時候,人體的關節軟骨較為光滑,機能也很好。但是關節軟骨也像發動機的零件一樣,時間長了就會開始產生磨損,而這種磨損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嚴重。而且中老年人體內修復軟骨的重要成分——氨糖——也在不斷流失和減少,因此,骨關節炎的高危人群一般都以中老年人為居多,但也有部分年輕人由於過度或不恰當的運動,從而導致膝蓋軟骨嚴重受損,出現關節問題的比比皆是。

趁早養護軟骨,重視關節健康!

合理養護關節軟骨要趁早,首先要避免不恰當、增加負重的運動。像是爬樓梯、爬山這類運動給關節帶來的負重至少是走平路的六倍以上,容易對關節造成極大的損傷,因此不建議已經得了骨關節炎的患者參與,尤其是在四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而跑步、快走、游泳這樣負重小的運動是非常好的選擇,既不會給關節帶來太大的負擔,又能讓人體肌肉得到充分鍛鍊。

此外,還可以及時補充氨糖、硫痠軟骨素等關節軟骨自身成分。

由於軟骨磨損的不可逆性導致軟骨在完全受損的情況下,是不能復活的,所以要及時修復磨損的軟骨。 氨糖是形成軟骨細胞的重要營養素之一,也是軟骨基質和關節液的基本成分,並且控制著關節軟骨、滑膜、滑液的代謝平衡。因此,早期軟骨表面受損是可以通過口服補充氨糖和硫痠軟骨素,促進軟骨細胞分裂,從而幫助軟骨修復創傷。

關節退化是不可逆的,關節軟骨也是有上限的。假如軟骨完全磨損,那麼就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如果已經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一定要早重視,早治療;及時補充氨糖和硫痠軟骨素,做好關節軟骨養護,讓關節健康起來!

以上專業科普內容由湯臣倍健®健力多特邀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關節外科中心趙亮主任指導!


    微醫掛號網


    一、膝骨性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膝關節退變。從結構上說,它包含了軟骨的磨損脫落、關節邊緣的骨刺、滑膜炎症、韌帶和關節囊攣縮或鬆弛等一系列變化,40歲以上人群的骨關節炎整體發病率是46%,它是一種慢性疾病。

    二、膝骨性關節炎的評估

    1.最近幾個月甚至幾年來,膝蓋反覆的疼

    2.上下樓梯或者蹲起的時疼痛明顯

    3.晨起時膝蓋疼痛發僵

    4.膝關節總是咔咔響

    5.膝關節腫脹

    6.陰天下雨膝關節不舒服

    X片顯示關節邊緣有骨質增生

    三、膝骨性關節炎的原因

    1.年齡 大

    2.膝關節損傷

    3.遺傳

    4.體重大

    四、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康復

    1.消除腫脹

    超短波:通過高頻的電磁場達到消炎目的

    中低頻電療:通過改善細胞膜的通透性改善循環

    蠟療:促進局部發熱、血液循環

    在家可以熱敷或者用拷燈。

    踝泵

    動作要領:平臥或坐於床上,大腿放鬆,然後緩慢的盡最大角度地做踝關節蹠屈動作,也就是向上勾起腳尖,讓腳尖朝向自己,維持3s左右,之後再向下做踝關節背伸動作,讓腳尖向下,保持3s左右。

    動作數量:30次1組(勾腳和繃腳為1次),完成2-3組。

    2.增強肌肉力量

    臀橋

    動作要領:屈膝仰躺於瑜伽墊上,足跟靠近臀部,勾腳尖,用上背部和足跟作為支撐點將臀部儘量抬高。

    動作數量:16次1組,完成2-3組。

    靠牆微蹲

    動作要領:雙腳打開,與牆壁保持較短距離,背部保持直立延牆壁下移,腹部、臀部收緊,有控制的緩慢下蹲(下蹲30度),膝蓋不要內扣,然後緩慢的伸直。

    動作數量:2分鐘/組,完成2-3組。

    靠牆靜蹲

    動作要領:軀幹依靠在牆上,雙足稍寬於肩寬站立,髖關節屈曲,慢慢下蹲至深蹲位,儘量保持全腳掌著地;上身保持正直。

    動作數量:30-60s/次,3-4次/組,2-3組/天。

    3.減少活動

    減少損害膝蓋的活動:舉重深蹲、跑步機跑步、爬山、經常爬樓或蹲著幹活、廣場舞等。

    4.減輕體重

    最新的研究表明,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這些疾病都會加速關節炎的發展。


    陳杰老師


    慢性病是指疾病長期存在、病情難以徹底治癒,沒有傳染性的一類疾病。骨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具有病程時間長、患病率高、病變範圍廣、晚期功能障礙嚴重、難以治癒的特點。所以說,骨性關節炎屬於慢性病。



    骨性關節炎是比較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

    主要知識點

    1、要明確,骨關節炎的治療只能延緩病情的進展,是不能徹底治癒的。

    2、骨關節炎的治療和鍛鍊方法要結合自身的情況來決定。要因人而異。在關節炎的早期以減輕症狀,延緩病情進展為原則。早期以保守治療為佳,慎做手術。晚期以消除疼痛,改善關節活動範圍為原則。疼痛劇烈頑固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3、避免關節部位的長期頻繁磨損。避免登山、爬樓梯、頻繁的跑、跳等運動。推薦游泳、騎自行車、散步的鍛鍊方式。

    4、減輕關節的負荷。可以使用手杖、柺杖及助行器等。主要是要限制體重。這一點很重要。5、關於鍛鍊,有一個原則。就是你的鍛鍊要以不加重關節磨損為前提。

    6、關於理療,我認為在關節炎的急性期應以冷敷治療為佳。緩解期以熱療為好。

    7、關於止痛藥,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要按時服用。

    8、可以口服氨基葡頭糖等保護軟骨的藥物。(關於氨基葡萄糖的用法可以關注我的悟空問答“氨糖一天可以吃多少”)

    9、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鈉。但就我個人經驗認為這種治療近期效果較好,遠期效果較差。

    10、手術 主要有關節鏡下的關節清理術、關節鏡下的遊離體摘除術、關節鏡下的自體軟骨移植等。和傳統的關節周圍截骨術、關節融合術。還有目前應用較多的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都還不錯。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病情介紹

    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通俗點,關節炎嘛,就是關節的病痛。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並給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65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患病率可達50%以上;而在75歲以上人群中,這一數值可達到85%。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速,骨關節炎已越來越成為醫患乃至社會關注的話題。

    典型症狀

    主要為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晨間,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

    其次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

    併發症

    可引起關節腫脹和肌肉萎縮。

    主要的治療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酌情采用理療、器具、鍛鍊、藥物治療、關節置換等治療方法。

    1. 手術治療

    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其他治療

    其他治療理療及適當的鍛鍊可保持關節的活動範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對控制急性期症狀有所幫助。

    3.預後情況

    一般早期經休息、治療,症狀能夠緩解,晚期病例則可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或截骨術改善關節功能。

    消炎鎮痛藥物可減輕或控制症狀,但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後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時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

    5.治癒性

    本病部分可治癒。

    飲食及呵護

    1. 飲食調理

    多吃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比如維生素A、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及維生素E等相關食物如:杏桃、芒果、木瓜、南瓜、菠菜、番薯、橙子。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可以多吃柑橘、水果、草莓、櫻桃、李子、綠茶等新鮮蔬果類。

    2.日常護理

    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柺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

    3.其他注意

    治療室內注意保暖,在護理過程中保護好患者暴露部位,避免感受風寒。燻烤的溫度以患者肌膚感受舒適為宜。特別指出,老年人皮膚敏感度降低,治療護理時注意觀察避免燙傷。

    4.飲食建議

    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



    殊途同道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臨床上以慢性的關節疼痛、僵硬、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及活動受限最為常見。天氣轉涼,又到了關節痛高發的季節。

    骨關節炎發病的真正原因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但是我們發現它的發病和某些因素是相關的,比如衰老、損傷、性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

    改變錯誤的運動習慣

    治療骨關節炎首先要從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著手,比如過度鍛鍊、長距離行走等一些運動誤區。

    1.太極拳

    有不少老年人喜歡打太極拳,這對膝骨關節炎而言是一種不利的運動方式。因為,太極拳從起始動作開始,就一直是一種半蹲的馬步姿勢,而這種姿勢會對膝關節產生壓力,以馬步的姿勢從始至終把一套太極拳打下來,對膝關節會有損傷。所以,不建議老年人打太極拳。有些老年人可能打太極拳打了好些年了,他們的膝關節存在一定的損傷,但他們不認為這跟打太極拳有關,反而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如果愛好打太極拳的老年人不願意放棄這項運動,可以“偷懶”一點,不要下蹲,以直立的姿勢打太極拳。

    太極拳過去一直被認為是老年人的運動方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太極拳以前是青壯年強身健體的運動。對膝關節最不利的就是馬步這個姿勢,長時間的半蹲位,雖然動作並不暴力,衝擊力也不大,但是髕骨對股骨的壓力很大。如果能夠直立運動,壓力就能減輕很多。

    2.長距離行走

    飯後慢跑、快走運動,長距離行走,這也是一種運動誤區。這兩年來流行計步走,朋友圈裡都在相互“競爭”、“比賽”,看誰走的步數多。有些人每天一萬步、兩萬步地走,或者5公里、10公里地走,這對膝關節絕對是有損傷的。我們都知道運動要適量,哪怕是走路也是如此,不要盲目攀比、追求第一,行走過多也會造成膝關節的磨損。

    3.爬樓、爬山

    爬樓也是一種容易損傷膝關節的運動,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爬樓都不要過度。希望老年人的住房樓層低一點或者住電梯房,這樣對關節真的是很好的保護。骨性關節炎最早出現症狀就是在爬樓的時候。爬樓的頻率越高,關節越容易損傷。40多數的女性膝關節病變早期,通常最早出現症狀就是在上下樓梯的時候。上樓的時候可能還好點,但是下樓的時候開始出現關節疼痛。

    對於年輕人、體格比較健壯的人來說,爬樓可能還不是太大的問題,而爬山的時候可能會表現出關節磨損的症狀來。

    日常生活中要採取一些自我保護關節的措施,尋找合適的鍛鍊方式,不增加膝關節的負擔,比如游泳和騎車。游泳的時候人是浮在水中活動四肢的,就不會增加膝關節的負擔;騎車的時候人是坐著的,重力主要集中在臀部,而膝關節是運動的;還可以躺著、坐著進行膝關節的屈伸運動,都可以達到鍛鍊膝關節而又不傷害膝關節的目的。

    事實上,這樣的鍛鍊方式確實比較少,而且有一定的侷限性。躺著、坐著運動可能運動量不夠大,而游泳雖然運動量夠大,但對氣溫、場地、自身健康狀況等條件有一定的限制。膝骨關節炎病人可以在小腿上綁上一定重量的沙袋,坐著做屈伸雙腿的運動,就能達到一定的運動量,鍛鍊腿部肌肉力量。

    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藥物治療是比較偏後期的選擇,早期建議先選擇一些物理治療的手段來改善病痛。比如一些溫熱的治療方法,針灸、推拿、藥物燻蒸、艾灸等,如果能夠用這些物理的治療方法來減輕症狀,就首選物理療法。推拿可以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得到放鬆,也能夠減輕或緩解症狀。

    如果物理治療的方法得不到滿意的療效,症狀無法緩解,可以考慮藥物治療。由於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在治療藥物的選擇方面,有效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安全性同樣重要。藥物治療是長期的,有明顯副作用的藥物就需要謹慎使用,因為長期使用藥物的副作用是會積累的。

    如果物理治療、藥物治療都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日常保健防病發

    天氣轉涼,又到了骨關節炎好發的季節,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進行科學的保健,預防關節炎發病呢?

    1.控制運動量

    對於膝關節而言,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控制運動量,儘量選擇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運動方式。

    2.控制體重

    體重越重關節的負擔也就越大。肥胖與關節病變也是一對“矛盾綜合體”。肥胖的人群需要通過運動來減輕體重,但是大量運動會造成關節磨損,尤其是肥胖人群本身體重超標,運動過程中關節的負重就很大,磨損也就更加厲害。但是,不運動的話體重得不到控制,也會給關節帶來負擔。

    最好的減重方式是“管住嘴”,運動通常不減重。飲食是決定體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吃得不要太多,但要吃得“精緻”一點,食譜要廣,各種營養素都要攝取。

    3.飲食營養

    飲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誤區,比如現在大家普遍認為吃粗糧、雜糧更好。其實,雜糧中的營養物質比大米、小麥要少,而有些營養物質是大米和小麥不具備的。但是,我們的主食仍然應該以大米、小麥為主,適當添加雜糧。如果顛倒過來,以雜糧為主食,就矯枉過正了。

    另一個誤區是,現在有很多素食主義者,認為素食更健康。我們的飲食應該葷素搭配,不能素食。單純的素食,營養肯定是不夠的,因為我們需要動物蛋白質。

    對骨骼健康而言,飲食一方面需要增加鈣質,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一些溫陽的食物或藥膳達到預防保健的作用。

    ①補鈣:富含鈣質的食物很多,人體吸收率最高的是乳製品,建議飲用新鮮牛奶。牛奶在60℃以下,營養物質能夠保存完好,而超過60℃,營養物質就會被破壞。另外,蝦皮、紫菜等海產品中鈣含量也是比較高的。

    ②溫陽食物:從中醫角度來講,一些溫陽的食物對骨關節疾病有一定的好處。比如桂圓、羊肉、牛肉等,同時肉類中鈣的含量也比較高。中藥有肉蓯蓉、鹿角霜、鹿角膠等,溫陽補腎,可以做成藥膳食用。

    4.關節保暖

    在防寒方面,建議秋冬季節或者夏季冷空調環境下,可以給膝關節戴上保暖型的護膝。保暖型護膝不同於健身護膝,不會很緊,不會產生不適感,也不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


    健康之初


    劉醫生談骨論筋🏥骨性關節炎屬於慢性病嗎🏥

    人到了中老年以後,就會出現骨性關節炎,以膝關節和髖關節為主。大家就會發現很多老年人羅圈腿,其中大部分為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症狀逐漸加重。為了讓大家對它有個全面的認識,下面就給大家說一下。



    什麼是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關節病變,是由於變老、肥胖、勞損、創傷、畸形等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繼發性骨質增生。又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老年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女人。


    骨性關節炎的病因

    可分為原發性骨性關節炎和繼發性骨性關節炎。

    1.原發性骨性關節炎。病因尚不清楚,它的發生,發展是一種長期、慢性、漸進的病理過程。是最常見的類型,可能與年齡,女性,肥胖,遺傳性有關係。

    2.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繼發於畸形,外傷,骨質疏鬆,手術,激素,炎症等疾病。

    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1.關節疼痛,初期輕微鈍痛,以後逐漸加重。活動量增多時疼痛加重,休息後好轉。有的患者在靜止和早晨起床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這稱之為休息痛。2.關節僵硬不靈活。一開始需活動一會兒後才能解除僵硬狀態。3.關節活動時可有異響或摩擦感。有時出現關節交鎖。4.發展到一定程度後,關節腫脹,甚至關節積液。5.關節活動度減小,不能伸直或屈曲,有些動作完成不了。

    骨性關節炎時隨著年齡的增長,結締組織退變老化。一般來說病理改變不可逆轉,但適當的治療可達到阻止惡性循環,緩解或解除症狀,增加活動範圍,增強關節穩定性,延緩病變發展的目的。

    一、一般療法

    注意保護關節,避免過度負重活動或損傷。可適當的康復治療,如游泳。減輕體重。嚴重時應臥床休息,支具固定保護。理療可以緩解疼痛。

    1.非甾體消炎鎮痛藥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2.活血化瘀藥物,外用或內服可緩解症狀,延緩病情發展。

    3.透明質酸鈉注射。口服氨基葡萄糖和硫痠軟骨素。

    4.補鈣。促進骨質生長,維持穩定性,減緩病情進展。

    早期可行關節清理術,清理炎性因子,遊離體和增生滑膜。晚期出現畸形和持續性疼痛,生活不能自理時可手術治療。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發展出來的。但是如果不注意保護,病情進展會加快。所以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希望這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下方留言,以瞭解更多醫學知識。

    關注🏥劉醫生談骨論筋🏥享健康人生

    劉醫生談骨論筋


    骨性關節炎是我們必須去重視的一種慢性病。

    我的堂叔,今年50歲,三年前開始,右膝蓋有些僵硬,但是他並沒有在意。

    一段時間後,膝蓋越來越疼,有時候走起路來也感覺很困難,慢跑時更是疼痛難忍。接著,髖部早晨的時候僵硬,上下樓都變得很困難了。

    在我的勸說下,堂叔去醫院做了X線片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堂叔右膝蓋的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凹凸不平,診斷結果是得了:骨性關節炎。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主要是以關節退化、磨損引發的疾病,常見有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腱鞘炎、滑膜炎等。

    像我堂叔,他這個年齡段的人幾乎都會患上這種疾病,問題就出在保護骨頭末端的軟骨上。軟骨逐漸被磨損,沒有它隔開骨端之間的距離,骨頭便會相互摩擦,產生疼痛和僵直感。

    骨關節炎的分類

    骨關節炎大致分為兩種形式:原發性骨關節炎和繼發性骨關節炎。

    原發性骨關節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形式,通常發生在45歲以後,病情發展緩慢而持久,主要影響膝、髖等承重關節及腰、頸、大趾關節和手指等。

    這類骨關節炎主要是由於關節自身變性、遺傳、體胖、增齡等因素造成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

    繼發性骨關節炎:一般有明確的外傷史,造成軟骨損傷、關節炎症及韌帶或關節囊損傷,由早期創傷性關節炎繼發成骨關節炎。

    多見於40歲之前的青壯年患者,且有明確、清楚的鑑別依據,如:外傷、關節鬆弛(膝蓋鬆動或脫臼)、關節感染、新陳代謝不平衡(痛風、該堆積或長期使用某種藥物)、關節手術等。

    骨關節炎的症狀體現

    骨關節炎主要是頸肩腰腿等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可導致關節殘疾、活動受限,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病的發病以老年人為主,且以絕經後的婦女最為常見。40歲人群中的患病率為10%-17%,60歲以上約50%,而在75歲以上人群則高達80%。

    當然,有些部位的關節炎如膝骨關節炎,也可見於年輕人,主要是因過強運動及不適當的鍛鍊導致膝關節軟骨、半月板及韌帶的損傷所導致的。

    影響骨關節炎發病的兩大因素

    1、骨質疏鬆

    年紀大的人,成骨細胞活性降低,膠原蛋白及鈣不斷流失,從而造成骨量不斷減少,使得骨質疏鬆,硬度和強度大大減低。骨頭變軟了,難以支撐我們身體的重量,因而骨頭負重的關節面骨質因受壓而形成骨刺,進而引發關節骨病。

    2、軟骨磨損、破壞、變薄

    由於軟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尤其是有些朋友比較胖,或者經常負重、爬樓梯、爬山,軟骨磨損很厲害,骨頭直接摩擦,從而誘發局部炎症,致使關節疼痛、腫脹、畸變。

    骨關節炎如何防治?

    1、減輕負重

    減少骨骼的負擔,如減輕體重,少爬山、少爬樓梯、少背重物等。

    骨關節炎的症狀,主要是疼痛。常用的緩解疼痛的藥物包括:對乙酰氨基酚、非甾體類抗炎藥等,但長期濫用止痛藥不但會形成依賴性,還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的副作用。

    3、合理運動

    合理的運動可以增強關節周圍的肌力,增加活動範圍,減少疼痛。如游泳或散步,太極和瑜伽,同樣有效。

    4、營養軟骨

    通過營養補充來營養軟骨,促進軟骨細胞的活性,使關節裡生成更多的軟骨基質,修復破壞、磨損的軟骨,同時消除炎症,緩解疼痛。如:

    • 氨糖:促進關節之間軟骨生產,克服關節炎的疼痛;

    • 膠原蛋白:構成軟骨基質,粘附粘多糖,加速軟骨修復;

    • 透明質酸:滋生關節腔滑液,潤滑關節,減少摩擦;

    • 魚油:消除炎症,緩解疼痛;

    5、外科手術

    如果保守治療不起作用,你可能需要考慮骨頭重整、關節置換的手術了,一般來講,外科手術的風險包括感染和血栓。另外,人工關節也可能會磨損或脫落,最終可能需要更換。

    寫在最後

    在患病期間防治的同時,儘量不要做比較勞累的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情。尤其是不要用冷水洗澡,泡腳等,飲食方面也不能吃些涼性的食物,避免對關節的刺激,最大程度上減少骨關節炎帶來的病痛。


    法瀾秀健康視界


    骨關節炎確切的話應該屬於慢性病。雖然有部分病人是由急性外傷甚至是髁間骨折所引起,但大多數人都是長期磨損,多次的小損傷經長年累月積累而成,這體現在多數病人年齡比較大,另一方面骨關節炎和平時運動量大有關,年輕時愛運動,特別是打球或爬山的,肥胖的,年紀大了都容易得骨關節炎。年輕的女孩為了愛美,冬天天冷時為了顯苗條身材,不願穿厚點褲子或騎電動摩托車冬天不擋膝蓋,久而久之都容易得骨性關節炎。話又說回來,膝蓋是拿來用,不用麻煩更大,膝關節損傷或骨折固定一個月,膝關節就會粘連不能打彎。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我們的膝蓋負重著百分之八十的體重,每年活動超過百萬次,膝關節上不靠身下不挨地,又沒有強大肌肉幫忙,僅靠周邊幾根筋支掌著,又負重又活動,長年累月能不磨損嗎。既然如此,平時我們就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膝蓋,儘可能不要扭傷或摔傷,行走跑步儘量標準步姿,注意保暖,注意體形,一旦得了骨關節炎,也不要驚荒,三十多年的實線經驗告訴我,骨關節炎是能治好,而且極少復發。歡迎私信。


    大米2748


    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也屬於慢性病範圍,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主要發病原因與年齡增大、身體肥胖、關節勞損、創作、關節先天性異常等有關。

    患者應減少長時間負重 、避免過大的活動量,肥胖者應適當減重。理療和適當的鍛鍊有益。日常注意補鈣,補軟骨保護劑,如氨基葡萄糖類,具有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每年補充二到三次,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


    陳青關注營養與健康


    很多關節炎其實是內科疾病,用西醫的理論是治不了的。只要把臟腑調整好,把身體調養後,關節炎自然就好了。七十年代,我師傅告訴我的,我不信,信西醫理論,二十多年後 才認識到我師傅說的完全正確。我師傅是上海新中國第一代推拿老師,當時肺癌在公園療養 。我與他緣分淺,兩三個月就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