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巴基斯坦和印度总是战争不断呢?

幸福地带2


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其实可以缓和,但是很难完全和解。这就跟叙利亚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关系有点像,不过印巴两国之间的矛盾对立似乎又没有叙以两国之间那么尖锐突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很难缓和,这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图)

1.宗教矛盾。当初英国之所以对印度地区实行分治,主要考虑到的就是两个地区的宗教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实际上英国的分治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至少可以保证印巴两国的内部稳定。
(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


我们都知道,印度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而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其国民主要是穆斯林。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都是有很多禁忌的宗教,两教信徒在文化和生活方面存在非常大的矛盾冲突。比如印度教奉牛为神灵,其教徒不吃牛肉,而伊斯兰教则把猪看作肮脏的动物,所以穆斯林更多喜欢吃牛肉,就因为这点事儿,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就经常发生冲突。同属于一个教的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且水火不容,更别说让穆斯林跟印度教徒一起了。两国之间的矛盾也因此始终难以调和。

2.领土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冲突根源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土争端了,这个还是英国人留下来的问题。当初英国对印度地区推出的《蒙巴顿方案》并没有划定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

克什米尔地区是一块面积大约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1600万,大多数民众信仰伊斯兰教。当初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内部不同党派之间在归属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才给印度和巴基斯坦留下了冲突的祸根。目前印度控制该地区五分之三的领土和四分之三的人口,其余由巴基斯坦控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国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还经常爆发小规模冲突。短期内印巴两国也无法解决克什米尔争端,所以印巴很难和解。


(克什米尔地区地图)

当然,两国在其它方面还会存在一些小范围的矛盾,但是在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面前,那些都只能算是一些小事儿。印巴关系缓和的前提首先是需要解决两国之间存在的领土争端,只有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解决了,那么随着双方经济的发展,宗教矛盾也会逐渐缓和。

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综合实力,巴基斯坦都根本不是印度的对手,而且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速度还远不如印度快,将来在争端中巴基斯坦必然逐渐落到下风。对他们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双方坐下来好好谈判,和平解决问题,这也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


李姓先生


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什么冲突不断?这是因为,当年英国🇬🇧人在从南亚地区撤走时,故意制造遗留下了克什米尔问题,让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纷争不断,以利于英国人坐收渔人之利。为了克什米尔的归属,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争执了七十多年,至今还是没有尘埃落定,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所无法解开的死结,也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自从分治以来,双方的冲突总是不会平息的第一原因。



又其次,印度是南亚地区的一个恶霸,它依仗着自己硕大的块头,还有荷包里鼓鼓的美元,总是在盛气凌人的欺负它的四邻。像锡金,就已经被印度吞并了四十四年,而锡金的复国希望,已经是微乎其微的了。而尼泊尔和不丹,以及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它们的内政外交,在很大的程度上,很多的时候,都只能是看印度的脸色而行事了。



但是巴基斯坦却不同,巴基斯坦的实力虽然逊色于印度,但是它的内政外交,却从来没有看过印度的脸色而行事过。巴基斯坦以比印度弱小得多的实力,却依然是不屈不挠的和印度死磕了七十多年,巴基斯坦真的是不愧于是南亚地区的强项令,面对着印度这个南亚孙小果却毫不畏惧。克什米尔问题的争执不下和印度的盛气凌人,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长期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孤独之人


印巴冲突其实历史渊源并长,这一切都要从1947年,印度次大陆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说起。从1858年到1947年这段时间内,整个印度次大陆都是英国的殖民地。上世纪40年代,印度已经渐渐脱离了英国的控制,独立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力量。一个是由非暴力不合作的倡导者甘地影响下的国大党(当时国大党的领袖是尼赫鲁),另一个是就是穆斯林民族联盟,在真纳的率领下。

1945年英国新工党上台,克莱门特指认蒙巴顿为总督,决定于1947年8月15日完成权力交接。如何建国,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最终决定以宗教来划分国家。这样一来就实际上分为了信仰伊斯兰教的东西巴基斯坦和信仰印度教的印度。当国家建立起来那一天,不同信仰的民众,纷纷拖家带口开始了转移。甚至引发了多起暴力冲突。在印度首都德里,首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不得不走上街头,劝诫人民停止暴力攻击。

可以说,宗教冲突是印巴冲突的根本原因。其次,双方还有领土争端。

印巴之前的领土争端主要是围绕克什米尔地区归属问题。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

克什米尔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到现在还冲突不断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印巴冲突,也混杂着政治等许多因素。比如1971年-1972年的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因为,巴基斯坦与我国交好,而印度在上世纪60年代曾与我国暴发了边境战争,此时中国是有心帮助巴基斯坦的,至少也会提供武器装备等援助。但是,苏联因为与我国交恶(69年刚刚爆发了中苏珍宝岛冲突),与印度交好,就曾公开警告中国介入冲突的话,莫斯科将采取行动。

所以,这一冲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简单的宗教或领土争端了,还夹杂着大国之间的博弈。






用户92810519799


很复杂,我尝试分析,如有不周,希望大家担待。

1,宗教原因

印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而巴基斯坦盛行伊斯兰教,宗教的矛盾由来已久,很难调和,在印度也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群,经常与印度教徒发生冲突。

2,历史原因

印度在以前只是个地理名词,在英国人离开之后,印度变成了一个国家,印巴实行分制,也许是英国人故意为之,毕竟以前西方国家的殖民理念就是分而治之,即便离开了,把你们分开,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然而分配家产的时候,印度分的盆满钵满,巴基斯坦分的相对较少,而且两国都觉得分的不公平。

3,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在印巴分家之时,克什米尔并没有明确归属,后来还是因为宗教原因,致使印度军队与巴基斯坦军队陆续进入克什米尔,并展开大战,后经过调节,印度分得了五分之三的土地,和四分之三的人口,显然对于巴基斯坦来说有些不公平,在1965年和1971年两国又出现了两次敌对行动,从结果上来说对印度更加有力,它又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大片土地。

4,傲慢

在南亚印度一家独大,难与争锋,很多印度人认为南亚的其它国家应该顺从于它,巴基斯坦也不例外,由于历史原因,印度人甚至希望再次与巴基斯坦“合并”,既然已经分家了,各自都是主权国家,印度人居然会这么想,说明在其心理极为傲慢与无礼。

5,印巴战争

印巴之间经历了三次大型战争,小型冲突无以计数,至今还时有发生,对两国人民都造成了伤害,这种伤害一步步加深,难以修复。

总之,个人认为在巴基斯坦与印度彼此不睦原因十分复杂,主要还是由于宗教原因,这几乎不可调和,而且印度的霸权主义思想,使得和平一直没有到来。


烟雨醉逍遥


印度、巴基斯坦原本是一体,由于英国殖民主义的分而治之的政策,巴基斯坦于1947从印度分离出去。印度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而巴基斯坦居民则多信奉伊斯兰教。印、巴之间的民族、宗教冲突历史长久,根深蒂固。只要是宗教之间的对立,一般很难甚至是无法解决,只能维持在基本平衡状态。


印巴边境卫兵执勤

18世纪以后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他们挑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关系,刻意渲染他们之间的差别,鼓励他们在各个方面相互竞争,制造各种矛盾,将“分而治之”的政策运用到极致,结果是曾一度并肩战斗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误解不断加深,最后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这就是著名的“分而治之”,英国殖民主义将其用到了极致,后来孟加拉国以同样的方式从巴基斯坦分离出去。一个强国不利于殖民统治,很多个小国才利于管理。这样就把印巴矛盾彻底激发出来——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


克什米尔原是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拥有相对的独立性,该地区总人口近700万,其中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20%,其余人口为佛教。克什米尔地区的居民大多数是穆斯林,他们想加入巴基斯坦。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为了摆脱印度的控制,他们的反印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发动了多次反印武装斗争,但最终都被镇压了。 克什米尔问题搀杂着民族、宗教和地缘政治的复杂矛盾。根源在于殖民统治留下的遗害。

印、巴在此问题上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从而使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关系无法恢复的症结所在!印巴矛盾是集宗教和领土的双重对立,短期内无法和谈,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鹰视国际


历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共进行三次战争,除了第一次规模相对较小之战,第二次和第三次都可以成为中等规模战争。

在1965年,印度出兵占领了之前一直由巴基斯坦占领的库奇兰恩北部地区,成为引发第二次印巴战争的导火索。在战争中,巴基斯坦进入了全国紧急状态,击退了印度4个师以上的进攻,在苏联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停火协议,第二次印巴战争以巴基斯坦胜利而告终。



在1971年3月,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国的协议,并出兵东巴地区,引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在战争期间,印度出动近50万军队,巴基斯坦出动兵力达34万,战争以巴基斯坦被肢解,孟加拉国独立为结局。

所以,印巴两次战争规模并不小,出动的兵力在几十万上下,作战编制都在师级以上,巴基斯坦数次进入国家紧急状态,这是大规模战争必要的程序。在1971年后,双方的冲突规模确实变小,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达成了战略均势。



所谓战略均势,是指双方在战略力量相对平衡的态势。印度的人口、经济、幅员在南亚独树一帜,但是巴基斯坦也是拥有近两亿人口的大国,其军事实力在伊斯兰世界里独占龙头。双方经过三次战争后,实际上达到国力能控制的极限,再向前一步将耗费巨大的代价。

其次,从国际关系角度,巴基斯坦被印度彻底击败,南亚次大陆将成为印度的后花园,影响世界大国的利益。在苏联/俄罗斯的角度,其南下印度洋的战略的关键通道是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国作为控制全球海洋运输路线的回家,印度一旦解决了陆地问题,其主要精力会放在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上,与美国利益会产生冲突。所以无论美苏,都不会坐实印巴冲突。



其三,印巴冲突持续时间短的因素还有军工问题。两国都不是武器能够自产自足的国家,需要耗费大量的外资进口。战争一旦开启,武器就是消耗品,所以双方冲突的规模,实际上取决于和平时期印巴储备的武器量,一旦武器消耗即将殆尽或者预计进口武器影响国民经济,冲突就自然会降温。

这种武器储备量决定战争规模情况典型的如中东战争,从巴以分治开始到80年代,共进行了5次中东战争,持续时间分别为8个月、1个月、6天、20天、3个月,战争后的因为谈判起的争执远比战争激烈。



在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进行了核试验,研究出了可实战的核武器。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慑下,双方的战略均势更加牢固,再次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很低。但是印巴双方的内政问题,决定了小规模冲突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印度,夕惕若在《印度的软肋是什么》一文里详细说明,由于印度未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国内问题频发,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下,印度的领导人只能制造边境的紧张气氛,树立个人的政治威望,赢得印度国内的大选。



而巴基斯坦的内政问题也基本类似,作为一个弱势政府,巴基斯坦对于地方控制力很弱,在俾路支省就有很强的分离势力,巴基斯坦领导人也无法通过革新内政获取政治影响力,所以走上和印度同样的路。

所以,无论巴基斯坦还是印度,都需要边境的紧张局面。同时由于冲突的目的是为了政治影响力,也就是演戏,双方都会控制冲突的规模,以免假戏真唱。


L夕惕若看世界


印度和巴基斯坦从以前的一家人变成仇敌,英国这根搅屎棍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英国的险恶用心导致的印巴分治,从分家的那天开始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结成了不解之仇。

没分之前的印巴社会的矛盾还是挺稳定的,以前就两个宗教教派,一个是占了60%人口的印度教,另一个就是穆斯林教啦!以前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矛盾也理解,反正就是印度教不吃牛肉嘛,于是穆斯林教徒就在印度教徒面前宰牛吃牛肉,气气印度教徒罢了。而穆斯林周末要集中一起祈祷活动,印度教就在门口敲锣打鼓就是不让你安安静静祈祷,都是恶心对方而已。可是二战后,英国拿着地图随便把印巴分开,这就导致了宗教大屠杀的爆发。趁着分家的空挡,印度教和穆斯林教矛盾彻底爆发出来,大家是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毕竟以后分家了,可就没机会报仇啦,结果就导致了几十万无辜平民的死亡,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就结下了死仇,毕竟伤痛无法磨平,直到现在血海深仇都没有化解,宗教间的仇恨和屠杀的历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埋下深深的不可谈判的基因,这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不和的最直接的痛点,英国还是有责任的,只管分家,不管如何处理宗教冲突,英国真的不负责任。



英国还埋下了两个冲突的爆发点。第一个就是水源问题,印巴分治,刚好把恒河分成了两半。巴基斯坦占了上游,印度占了下游,这就带来矛盾啦!水源对一个国家多么重要啊,生活和农业生产就离不开水源啊!特别是对印度来说更重要啦,印度耕地面积比巴基斯坦广,农业生产严重依赖恒河的水源,再者恒河在印度人心中可是神圣之河啊,喝的是恒河水,洗澡也在恒河里,不管恒河有多脏,在他们心里就是纯洁神圣的,就连印度人死了也把骨灰撒在恒河里啊,印度人怎么都接受不可巴基斯坦占了恒河的上游,万一掐断了源头,印度人还怎么灌溉,还怎么喝水,怎么洗澡啊!所以印度一定要把恒河全部抢在手里。巴基斯坦不愿意啊,本来分到的领土就少,好不容易在水源上面威胁到印度,才不愿意让出来呢!谈不了那就开战吧,大家打了一次战争,大家都没赢,最后还是联合国干涉了,双方才暂时的妥协,但是矛盾并没有解决啊,以后也许还会打一场。



英国最后落下的矛盾就是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英国耍了一个滑头,说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由克什米尔地区的人民决定归属在哪一方,这就完蛋了,你叫克什米尔如何选择啊,左右都是得罪人的事,左右为难啊。克什米尔地区比较大啊,又是战略要地,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想把克什米尔地区抓在手里。同时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认为自己有优势把克什米尔抢过来,克什米尔地区的大部分人是穆斯林教徒,如果克什米尔地区全民公投决定归属,巴基斯坦肯定占便宜啦!印度不愿意公投啊,反正印度的军力比巴基斯坦强,直接出兵抢过来就行啦,谁愿意公投啊!最后是大家开战,打了三次的印巴战争,结果就是巴基斯坦占了百分之四十的克什米尔地区,剩下的百分之六十就是印度的,这个结果大家都不满意,都想多占点领土,这就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边境冲突不断的原因啦!



印巴不和既有历史的宗教纠纷和仇恨,也有领土冲突,总之印度之间不和在往后的很长时间都不会得到解决,从英国策划印巴分治开始就埋下了冲突的基因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因为宗教和领土。英属印度时期,也就是殖民地时期,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宗教矛盾已经非常尖锐,但英国还能镇压的住。

印度独立后,实行民主选举,可是穆斯林属于少数,这样投票会严重吃亏,所以穆斯林想要单独建国,英国调和失败,于是印度教和穆斯林达成共识,分区域各自建国。

但是,印度教人口和穆斯林人口是“大杂居小聚居”,各自单独建国后,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为造成的人口流动,所有印度教人口往印度迁徙,所有穆斯林人口往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迁徙。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沿途印度教和穆斯林还不断的互相袭击。

当时领土划分,是按照宗教人口比例的,也就是这个邦穆斯林人口多,就划归巴基斯坦,印度教人口多,就划归印度。但到了克什米尔这个邦,出问题了。

克什米尔穆斯林人口多,但克什米尔的上层领导人信奉印度教,想加入印度,于是印度就出兵克什米尔,想先占领再说。巴基斯坦觉得克什米尔穆斯林人口多,应该划归巴基斯坦,于是也出兵克什米尔,然后打起来了,一直打到现在。

所以,就算迁徙过程中导致的屠杀可以忘记原谅,现实中的领土纠纷也很难化解。


刘权林


【英属印度殖民地】


1、印巴分治。印度长期作为地理和文化概念,而不是国家的概念出现。公元前3世纪中叶孔雀王朝、1526年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此外的历史时期南亚次大陆基本处于小国林立状态,直到184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统治权(少数地区由葡萄牙及法国统治)。英国殖民者才是印度国家的“缔造者”。两次世界大战,英国惨胜,无力控制广大殖民地,1947年提出蒙巴顿方案,8月15日,印度在与巴基斯坦分治后实现独立。英国虽然放弃了殖民统治,但并未就此罢休,而是留下了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一系列“政治定时炸弹”。

【历史上的印巴分治】


2、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分治使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至今还在继续。根据分治方案,土邦可自行决定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克什米尔多数居民和巴基斯坦宗教信仰相同,而统治者是印度教徒,由于该地归属问题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历史上的克什米尔】


综上,印度先后三次发动战争,肢解巴基斯坦,造成东巴基斯坦独立(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在“传统友好国家”的支援下,避免了被印度吞并的命运。面对印度这样的“恶邻”,邻国所处的的局面如同历史上“法国面对普鲁士统一德国”,遏制印度的“霸权主义企图”,才能避免战争。


吴下阿蒙毋忘在莒


谈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就要说到两国之前都是属于英国殖民地,有殖民的地方就有起义反抗,由于当时印度的上层社会受到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和政治影响,在此背景下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建立地方自治机关,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组成的“穆斯林联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

由于二战对英国的冲击以及印度本土的反英大起义导致英国无法维持对印度殖民统治,但又不肯放弃印度这块肥地就提出了成为英国自治领的方案,英国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竭力的在印度各派、各党之间进行挑拨离间,从而印度穆斯林联盟同国民大会党之间仇恨进一步加深,导致1946年8月份两派互相残杀死伤达千人。

1947年英国政府派蒙巴顿任印度总督,并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巴基斯坦和印度联邦,1947年印巴正式分治

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50年1月26日成立印度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因此印巴两国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

9月发生两次大规模冲突。

印巴关系到现在还如此紧张不只是领土争端,还有一系列的政治、民族、宗教冲突导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