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香港金像獎在演藝圈有權威性嗎?

廣西三秒男


那是相當有權威的獎項,份量還不是一般的重。在華語電影圈裡,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中國電影金雞獎被譽為“華語電影的三大電影獎”,可以想想它的分量到底有多重,要不然那麼多影星會擠破腦袋去參加,哪怕就是走個紅毯也可以。



金像獎誕生於1982年,截止目前一共舉辦了37屆。誕生了不少影帝影后,也為華語電影選了不少優秀電影,優秀演員,優秀技術人才,優秀編劇……共設立獎項21個。一般會在每年的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比如第三十七屆就於昨天(4月15號)晚上在香港舉行。


備註: 每一屆的影帝影后:

第一屆: 影帝,許冠傑《摩登保鏢》;影后,惠紅英《長輩》

第二屆:影帝,麥嘉《最佳拍檔》;影后,林碧琪《靚仔妹》

第三屆:影帝,梁家輝《垂簾聽政》;影后,葉童《表錯七日情》

第四屆:影帝,李修賢《公僕》;影后,斯琴高娃《似水流年》

第五屆:影帝,鄭則仕《何必有我》;影后,王小鳳《錯點鴛鴦》

第六屆:影帝,周潤發《英雄本色》;影后,張艾嘉《最愛》

第七屆:影帝,周潤發《龍虎風雲》;影后,蕭芳芳《不是冤家不聚頭》

第八屆:影帝,洪金寶《七小福》;影后,梅豔芳《胭脂扣》

第九屆:影帝,周潤發《阿朗的故事》;影后,張曼玉《不脫襪的人》

第十屆:影帝,張國榮《阿飛正傳》;影后,鄭裕玲《表姐,你好嘢》

第十一屆:影帝,曾志偉《雙城故事》;影后,葉童《婚姻勿語》

第十二屆:影帝,梁家輝《92黑玫瑰對黑玫瑰》;影后,張曼玉《阮玲玉》

第十三屆:影帝,黃秋生《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影后,袁詠儀《新不了情》

第十四屆:影帝,梁朝偉《重慶森林》;影后,袁詠儀《金枝玉葉》



第十五屆:影帝,喬宏《女人四十》;影后,蕭芳芳《女人四十》

第十六屆:影帝,鄭則仕《三個受傷的警察》;影后,張曼玉《甜蜜蜜》

第十七屆:影帝,梁朝偉《春光乍洩》;影后,張曼玉《宋家王朝》

第十八屆:影帝,黃秋生《野獸刑警》;影后,吳君如《古惑仔之洪興十三妹》

第十九屆:影帝,劉德華《暗戰》;影后,羅蘭《爆裂刑警》



第二十屆:影帝,梁朝偉《花樣年華》;影后,張曼玉《花樣年華》

第二十一屆:影帝:周星馳《少林足球》;影后,張艾嘉《地久天長》

第二十二屆:影帝,梁朝偉《無間道》;影后,李心潔《見鬼》

第二十三屆:影帝,劉德華《大塊頭有大智慧》;影后,張柏芝《忘不了》

第二十四屆:影帝,梁朝偉《2046》;影后,章子怡《2046》



第二十五屆:影帝,梁家輝《黑社會之龍城歲月》;影后,周迅《如果.愛》

第二十六屆:影帝,劉青雲《我要成名》;影后,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二十七屆:影帝,李連杰《投名狀》;影后,斯琴高娃《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第二十八屆:影帝,張家輝《證人》;影后,鮑起靜《天水圍的日與夜》

第二十九屆:影帝,任達華《歲月神偷》;影后,惠紅英《心魔》

第三十屆:影帝,謝霆鋒《線人》;影后,劉嘉玲《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第三十一屆:影帝,劉德華《桃姐》;影后,葉德嫻《桃姐》

第三十二屆:影帝,梁家輝《寒戰》;影后,楊千嬅《志明與春嬌》

第三十三屆:影帝,張家輝《激戰》;影后,章子怡《一代宗師》


第三十四屆:影帝,劉青雲《竊聽風雲3》;影后,趙薇《親愛的》

第三十五屆:影帝,郭富城《踏雪尋梅》;影后,春夏《踏雪尋梅》

第三十六屆:影帝,林家棟《樹大招風》;影后,惠紅英《幸運是我》

第三十七屆:影帝,古天樂《殺破狼.貪狼》;影后,毛舜筠《黃金花》


膠捲記錄


  1. 對於小編的這個問題,這裡我說幾點自己的看法:

  2. 第一,香港電影金像獎不止在演藝圈有非常大的權威,從該獎項成立至今在整個大中華區都是比較有分量的獎項。另外,目前在華語影視圈公認的三大獎項就是三金了,包括“金像獎”“金馬獎”以及“金雞獎”。這三大獎項涵蓋了內地,香港與臺灣三大塊,是大家所公認的最具說服力的獎項。

  3. 第二,在最新一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在獲獎名單這塊,我們大家不難看出,幾乎清一色獲獎者都是來自香港本土的電影人,可以說該獎項就是頒發給那些為本土電影做出傑出貢獻的電影人。作為古仔的粉絲,首先恭喜他獲得這一屆的最佳男主角,絕對的實至名歸。

  4. 第三,這裡說一下金像獎所遇到的困境,從近幾屆的獲獎名單來看,不乏來自內地的電影人,包括之前的李連杰以及馮小剛導演,這就說明目前的香港電影已經出現了斷層,這裡主要指的是人才的大量缺乏,尤其是好的比較優秀的年輕演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之前大量香港電影人的集體北上,遠赴內地撈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5. 綜上所述,兩岸互通這是以後的趨勢,我認為金像獎應該去除本土化,與內地進行融合,做到人才互通交流,共謀華語影壇發展,這才是最長久之計。


娛樂最精華


反對高票回答。權威性這個東西,香港金像獎以前也許有,但現在的香港金像獎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還談什麼權威性呢,而且其話語權會越發式微。這是金像獎自己的選擇,不關風與月。


香港金像獎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其與大陸的金雞獎、臺灣金馬獎一起被譽為“華語電影三大獎”。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雖空有華語電影大獎之稱。但香港金像獎設立了嚴苛的入評條件,簡而言之,那就是參與的電影需得是“香港電影”。

香港金像獎看似“本土精神”下的評選,實際上是香港電影工業沒落的一大真實寫照。這種自娛自樂的評選權威性何來?這種對香港電影的保護性做法權威性何來?


三大獎中最重要的其實是金馬獎,金馬獎對參選的影片不設地域限制,評選對象面向所有的華語電影和華語電影工作者。並且在評選中,臺灣本土電影曾經連續多年沒有拿到重要獎項。這種“公正性”成就了金馬獎的權威性。

而反觀香港金像獎,不僅為參選電影設立高門檻,即使是在評選過程中,對本土電影的保護也是隨處可見。以今年香港金像獎為例,五部提名的電影,《相親相愛》豆瓣評分8.5,《明月幾時有》豆瓣評分6.9。但是最佳電影最後還是頒給了《明月幾時有》,原因很簡單,《相親相愛》不像一部香港電影。


唯一讓人開心的消息是古天樂終於拿下了小金人,但這個獎來的還是太晚了。香港電影的高光時刻已經過去了,現在的香港電影更像是故步自封下的擺設,是影人的鍍金機器。古天樂不需要這種鍍金獎項的加持,他本人就是小金人。

作為香港電影養育起來的觀眾,我們之前總是在討論香港電影為何會式微,我們總是希冀香港電影能夠恢復往日的榮光。但是從金像獎來看,我們的希望也就只能是希望了。


躲在“本土化”的大旗下是拍不出好電影的,出來走走對香港金像獎好,對香港電影更好。

以上。


逆流時代


首先,華語電影圈本身並沒有幾個有一定歷史又拿得上臺面的獎項。在這個情況下,金像獎作為一個擁有三十六年曆史的獎項,在華語圈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但是不可否認,香港電影金像獎是一個立足於香港本土的獎項。對於這個問題,今年金像獎的主席爾冬升都一再強調,金像獎是立足於香港電影評選的獎項,除非香港電影的產量已經降低到不足以支撐一個獎項了,這時候金像獎才會把目光移開。

因此,金像獎作為一個地域性極強的獎項,其存在的侷限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香港電影一直以來都是以商業電影為重,這就使得金像獎在電影藝術性上的指向性大大降低,所以,金像獎與其說是一個獎項,更不如說是香港電影的年度總結。

與之相比,金馬獎還顯得更開放寬容一些,視野不僅僅侷限於臺灣電影。

同時,這就造成一個很大的問題,除非是出演港資電影,不然其他地區的影人是很難獲獎的。這樣一來,金像獎在香港以外地區的認同度其實也不高。

而內地老牌的電影獎——金雞百花,已經不忍直視,大家都明白這個獎的含金量究竟如何。這樣一對比,金像獎含金量還是會稍微高一點。

總結一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立足於香港本土電影的獎項,獲獎者基本是能獲得香港電影圈業界認可的,也算是有些水準。就像今年獲專業精神獎的茶水阿姨楊蓉蓮,也算是一個可愛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