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9年ICU和她的“強迫症”

9年ICU和她的“強迫症”

大連市友誼醫院3號樓二層是“內科ICU”——重症加強護理病房。

從樓梯口出來,一道厚重的門。門內,處在生命邊緣的患者躺在護理床上,連著監護儀、呼吸機。病房很靜,可以聽到“滴滴”的儀器聲。這裡,是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內科ICU”護士長何洋,每天都在直面生死,“在‘ICU’幹了9年,很累,可要是真的讓我離開,我會難過。”何洋說。

“ICU強迫症”

早上7:00,護士交班時間。何洋穿梭在病床之間,給患者安排主管護士,觀察病情變化,捕捉微小的訊息,配合醫生進行預見性的處理。

病房裡有10張床,有的患者一躺就是幾年,有的出去了又回來,有的在這裡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幾乎每名患者都配有監護儀、吸氧器、吸痰機、呼吸機、輸液泵,病床前的報警器經常一個接一個響起,每次響聲都可能代表不同的病徵。對於普通人來講,這裡的環境急促、壓抑,而這,就是每一名“ICU”護士的日常工作。

今年是何洋在“ICU”的第九個年頭,她堅持一絲不苟地對待工作,幾乎到了“強迫症”的程度,“患者和家屬以性命相托,你偷一點兒懶,患者也許沒有感覺,但是自己良心上過不去。”護士們眼中的何洋有點嚴厲,有點完美主義,她會因為護士們沒完成交代好的工作而發火,而她自己,如果工作做不好,心裡有事,經常失眠。

“把每個患者都照顧得體面”

“內科ICU”實行的是24小時無陪護制度,患者的治療、護理、餵飯、喂水等全部由護士完成。在這裡工作的護士都有這樣一個願望:要把每名患者都照顧得體面。為了患者的“體面”,護士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何洋的團隊共19名醫護人員,每天上班的第一件工作,是用溫水為患者全身擦浴。有的患者因長期臥床,身上有特殊的味道,用毛巾輕輕一擦,皮屑直掉。吸痰時,護士會鼓勵患者增加咳嗽的次數和力度,氣管溼化後,患者的痰從人工氣道往外噴,稍不注意就會噴到護士的衣服和身上,護士們沒有躲閃的,為患者有效吸痰,是讓她們高興的事。

“ICU”是何洋她們工作的場所,也是她們吃飯的地方。因為必須要時刻堅守崗位,吃飯只能用最便捷的盒飯來解決。經常飯剛吃到一半,“ICU”又接收了緊急病患,在突發情況面前,最快的腳步、精湛的技術、冷靜的頭腦是必備的基本功。

“我們團隊都很敬業,曾經有四名護士懷孕,她們沒請過一天假,堅守工作崗位直到臨產,特別讓人敬佩。”何洋說。

安慰家屬,安慰同事

上週五下午3:00,探視時間。早等在“ICU”門口的患者家屬,洗手、換鞋、穿防護服,進病房探視。“護士長,我老頭兒嘴裡長得那個東西要不要緊?”“我父親昨天還好好的,怎麼今天喘氣有點困難?”無論家屬們痛哭、緊張、恐懼、憤怒,何洋都會耐心和他們溝通。如果患者離世,何洋會盡力陪伴並安慰家屬;如果患者病情好轉離開“ICU”,何洋會跟著一起高興,“希望你別再回來了”!

有時,需要何洋心理疏導的不僅僅是家屬。“ICU”團隊裡的護士一半以上是90後,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寶貝們,要為患者擦浴、處理大小便,更難的是要直面生死。“我們團隊最年輕的有96後,讓她們這麼早面對死亡,是很殘忍的一件事。”何洋說,經常有護士因自己日夜照顧的患者離世而情緒低落,這時,90後們很需要她的安慰。

“虧欠家裡卻從未後悔”

這天,何洋站在病房窗前喘口氣,突然發現醫院院子的樹都綠了,花也開了,這讓她有些莫名的開心。“在ICU每天忙忙碌碌,神經總是繃著,別的病房護士吃完午飯可以到院子裡散散步,我們放下筷子就要走進病房幹活。”為了讓護士們有長時間的放鬆和調整,何洋儘量安排護士連著休年假。而她自己一週五天早去晚歸,節假日還要經常加班。“挺虧欠家裡人的,尤其我父親,他去年走的,在他生病時我都沒好好照顧……”說到這,何洋哽咽了。

護士節要到了,醫院今年要舉行戶外拔河比賽,何洋很高興,帶著小護士們踴躍報名參加。她說,去年護士節,科裡在醫院的文藝匯演上出了個《朗讀者》的節目,護士們上臺讀自己寫的信,把很多人讀哭了。有人寫給女兒,說自己經常加班,把關愛給了患者,卻錯過了女兒成長的美好瞬間;有人寫給父母,對入職第一年過年沒能回家感到愧疚;有人寫給愛人,感謝戀人理解“ICU”的忙碌;還有人寫給自己,說雖然家裡不理解,但她從未後悔,當將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來那一刻,感到無比自豪和快樂……

記者徐陽 攝影記者張春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