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从风投那里获得投资,写商业计划书是否是必须的?

姚岳飞


凡事都有例外,说必须是太绝对,但我认为写商业计划书是应该的。

1、商业计划书本质上说不是写给风投资看的,是写给自己看的,写给自己的团队看的。

创业要有个计划,要有个框架。为什么想创业,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将如何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些在头脑中都要过几十遍上百遍的,变成文字能更清楚地进行调整,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变成文字后,只要顺序做些调整,增加融资金额,融资用途等,就是一份商业计划书了。

我遇到不少创业者,认为风投让自己递交商业计划书是一种轻慢态度。我就跟他说,商业计划书是一个投资人了解创业项目最初步、最基础的印象,还是应该提交的。

还有人说,我接触的只是投资经理,投资总监,他们的合伙人要是见我,我才发商业计划书。我认为不需要这样的芥蒂。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投资人,你要接触那么多创业项目,你也会用商业计划书,会用投资总监等助理来协助。

真正项目好坏,真正是否融资成功,这是万步之一步。

2、一些人担心商业计划书会让自己的创意有流失的风险。

我也不认为需要有这样的担忧。

我认为创业战略规划是成功的一半的一半,要最后成功推进关键在于执行,在资源的调配,在团队的搭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不断调整。

对投资人基本的信任都没有,那还需要心胸开阔些,再开阔些。

从两个方面来看,其一,的确不要把商业计划书广撒网,像刚毕业无头苍蝇一样找工作似的,广撒网没有任何效果,要花时间圈定适合自己的投资机构,有目的的投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其二,的确有些机构,尤其是背后有大企业集团的,他们打着投资的名义,广泛地吸收各类创业新意,看中后,自己搭建团队执行,这种现象是有的。

但一来,我们不要耿耿于怀,以为他们做成了主要是我们自己的功劳;二者,还是要加强自己的防范心,商业计划书要点到为止,太细节的,认为看到产业、行业痛点的东西别写那么详细,可以面谈时做灵活判断。

3、商业计划书有短有长,我个人认为给风投的还是短一些,3、5页纸就可以了。

一定要足够精炼,别把那么多常识性的资料堆砌上去,那可不是做论文,看着字数多分数就能给得多,把关键信息传递出去就可以了。

太长,显得我们基本的精炼、提炼能力都没有。我们自己的商业计划文字版本可以足够细,足够长,但递交出去的,要足够短,足够精炼。

最后,回到问题开始,别为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做纠结了,反正都要写,而且不断地写。把写好的,递给风投就是了。


财经作家邱恒明


题主你好,其实你可以这么来理解这个问题:

你大学刚毕业,你要去找工作,有哪些渠道?

亲戚朋友介绍、自己去人才市场、自己在网上寻找。

在你跟这些公司接触之前,你首先第一步是要做什么?这个很好来解答:

投简历。

简历里面你要告诉你所投的这家公司你的姓名、性别,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你现在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这份工作你能做好?你之前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有过什么经验?

这家正在招聘的公司需要通过你投递的简历来了解你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有什么样的实力,到底能否胜任这份工作,如果可以,那么他们就会电话通知你去面试。

找风投做融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风投机构他们大部分时间也都是在处于寻找项目当中,每天他们的邮箱、电话都会接到各种项目方的一个咨询,如果你有一个好的项目需要做融资,你要跟他们沟通,你该怎么办?

如果直接上来就去他们公司拜访,这种做法有点鲁莽,很大可能你是见不到人,吃闭门羹。

那么直接打电话呢?这样倒是有可能,但是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投资人的时间很宝贵,除非你能在很短时间内就打动他,但这个我觉得可以忽略了,很难很难。

所以应该怎么做?

找工作之前你是先投简历,获得公司的青睐之后,他们的人事部会主动邀约你去面试。

找投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你先投递你的商业计划书,他们的投资经理看到之后,如果觉得你的项目还不错,可以继续沟通,那么他们就会给你打电话,了解你的项目。

以上所说的,是创业公司获得风投最普遍的办法。作为创业者,千万不能怕麻烦。

当然了,你要非说获得风投的投资,不用写商业计划书,那只能说你这个创始人很厉害,你的资源好,人脉广,大家听说到你做项目,看到是你在做,都会主动过来联系你,都会争着抢着投。

但是名人也就那么几个,咱们大多数都还是普通人。

我是@陆小宇,想要了解更多融资知识,识破更多融资骗局,少走更多融资弯路,请关注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陆小宇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郭鑫认为:


风投与商业计划书好比求职者与求职简历之间的关系,商业计划书和求职简历都是“敲门砖”。一份好的简历能够让你顺利进入面试甚至直接入职,在就业路上抢得先机。商业计划书也是如此,一份结构完整、叙述清晰的计划书,可以在起跑线胜过很多创业者。

在风险投资行业中,投资人没有要求创业者必须要有商业计划书。判断一个人的创业能力也不能完全凭一份商业计划书,不过用一份商业计划书对企业或项目进行宣传介绍和包装,是个人表达能力的体现,对自我进行拷问,也是创业者应该有的态度。

一般来说,想要拿到别人投资,肯定要让别人明白你在干什么,让你清晰了解整个项目,这样别人才敢把钱交给你,连份商业计划书都懒得写的人,恐怕很少有人愿意信任把钱交给你。


在投资方看来,制定详细的计划总是很有必要的。在并不了解创业者的情况下,计划书是投资方与创业者交流的工具,是衡量创业者的称重机,虽然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但完全没有计划书也是很可怕的。


在个人看来,写作商业计划书是梳理商业思路的过程。商业计划书不仅是给投资人看的,更是给自己看的,通过计划书的写作,来梳理公司的发展状态、发展战略和资本部署等情况,能让你的目光时刻聚焦在重点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好的商业计划书,能够提炼和梳理创业思路,指导创业者分析市场和用户、找准定位和切入点、明确产品逻辑和业务走向、规划发展路径,搭建团队,规划资金等活动。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不少创业者选择机构代写商业计划书,这其实是对自己和投资人的不尊重。


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计划书,也就是俗称的BP,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写商业计划书才能拿到风投的钱的。不过这要分人。

不写商业计划书就拿到融资,要有一定的实力。在圈内有很长的积累,有资源,比如很多上市公司的总裁,之前有过成功创业经历的老板。据说当时猩便利当时就在还没出来之前就谈妥了融资,再比如之前猎豹CEO傅盛,先是加入了经纬中国,而且张颖表示后来只要傅盛创业就会投资,这样的人完全可以不写商业计划书就能拿到融资。再比如快播CEO王欣,坊间传言再出狱之前,份额就谈好了。这样的人,一来具备成功的创业经验,在产品或者是营销方面有一定的天赋的。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的,大多人还必须写商业计划书。那么商业计划书中有包括哪些内容呢?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需要具备长期的前期调研,创业者需要知悉市场情况,比如有没有竞品,竞品做得哪样,竞品有哪些缺陷,再者一定要清楚市场规模,市场太小的话,投资机构一般不愿意给钱,每个投资机构都希望投出一个独角兽,因此如果市场太小,投资机构往往不愿意投资。

再者,知道了市场情况,创业者就需要规划自己的创业计划。是面向C端还是面向B端,自己的产品具体要具备哪些功能等等。而普通的创业者一定要具备清晰的逻辑,不然很容易被市场搞得晕头转向的。写好了商业计划书,可能才有机会获得投资认可的。当然,融资是有一定渠道的,因此要拿到投资人的钱,通过什么渠道获得也很重要。

总之一句话,不写商业计划书就拿到融资的,只能是少数,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