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孩子打賞主播敗光家底!這3種教育請趁早!杜絕當代精神鴉片!

孩子打賞主播敗光家底!這3種教育請趁早!杜絕當代精神鴉片!

近幾年,直播平臺在年輕人的生活圈子裡越來越火。

打開這些APP,可以看到裝扮奇特的主播們唱歌、跳舞、講笑話,簡直無所不能,之後再通過打賞、禮物、紅包等形式獲得一定利益。

丈夫的喪葬費不翼而飛

4月24日,河南許昌的胡女士稱,手機裡的5萬塊不見了,經查後發現,其10歲的兒子把這些錢用在了打賞遊戲主播上。

孩子打賞主播敗光家底!這3種教育請趁早!杜絕當代精神鴉片!

胡女士表示,這筆錢正是丈夫的喪葬費,而自己還患有直腸癌。警方稱,會和平臺保持溝通,儘量為胡女士挽回損失。

“打賞門”事件接二連三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直播、遊戲的幼齡化,類似的“打賞門”事件屢見不鮮,就以今年4月份為例:

● 6歲女童通過微信直接登錄某視頻軟件,買“鑽石”給主播送禮物,花掉了2萬塊錢;

● 8歲男童樂樂偷偷地在爸爸手機上安裝了某直播軟件,在看高手玩王者榮耀時,打賞了主播24080元;

● 8歲熊孩子先充遊戲後賞主播花掉一萬多,家長一個月報了兩次警!

每次看到類似孩子“視金錢如糞土”的案例,很多寶爸媽都會有這樣幾個疑問:

打賞出去的錢,能否通過法律手段要回來?

孩子鉅額打賞主播,為什麼能“毫不手軟”?

孩子打賞主播敗光家底!這3種教育請趁早!杜絕當代精神鴉片!

打賞出去的錢,能否討回?

根據《民法通則》第十二條:

八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滿八週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因此,對於未成年人發生的重大贈與,是要有父母的授權才算有效,否則可以要求返還。

風波不斷,如何管住孩子的手?

今年4月,針對央視曝光未成年媽媽視頻等低俗內容,直播平臺隨後進行了道歉,並表示會採取整改措施。

但是,這也讓我們不得不反思:直播平臺的錯誤,必須改正,但家長的教育,也不容忽視。

● 重視孩子的金錢教育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知識,也許將來奸商和騙子會替你教育他。

——《窮爸爸富爸爸》

很多孩子能大手大腳地打賞,多數是因為對金錢沒有概念。你放1萬塊現金在他面前,他或許還會有直觀的感受,在手機裡就是個數字。

在孩子的成長時期,給孩子進行正確的金錢教育,並不是引導孩子“一切向錢看”,而是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

3~5歲的孩子要懂得:東西需要用錢來購買、錢是通過勞動換取來的、不是“想要”就可以馬上得到。

可以從“刷卡遊戲”開始,引導孩子認識“錢”。寶寶會發現:坐公交、坐地鐵、開車進車庫都要刷卡;而一旦忘了帶卡,交錢也是可以的;

也可以通過“延遲滿足訓練”,讓寶寶學會等待。告訴孩子:你現在給他一塊蛋糕,但如果他多等一會兒,你會給他兩塊。

● 高效的親子陪伴

為獲得主播的“麼麼噠”,孩子花錢從外界尋找認同感,這也折射出孩子空虛的精神世界。

① 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點無法在生活中釋放,就會很可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虛擬網絡上,因此,家長要關注孩子的生活喜好,做到及時回應。

對孩子的行為讚許時,要多鼓勵和陪伴,比如,孩子喜歡跳舞,家長可以讓孩子做小老師,把學到的技藝教給自己,這樣既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增進情感交流;

對孩子說“不”時,請以建議的方式委婉地給孩子指明一條路,而不是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強行限制,埋下“叛逆”的種子。

② 讀懂孩子的內心。

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家長首先要偷過眼神和行為讀懂他的內心。

期盼的眼神,表示孩子需要幫助,家長可蹲下身子去傾聽;低頭不語,表明孩子有心事或犯錯誤,家長要用平和的語氣去引導......

要讓孩子明白,比起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網絡,父母的陪伴來得更真實、更溫暖。

更要讓孩子知道,

沒有人天生會當父母,

但我們會努力成為好父母。

就像其中一位父親說的:“這十幾萬塊錢就當買個教訓,不管能不能拿回來,爸爸都不會怪你,是爸爸的責任”。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