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耶路撒冷引發的流血事件,馬克龍為何與美國唱對臺戲公然譴責以色列?

大東北的小豆包


如果說特朗普是一個敢想敢做的真小人,那馬克龍就是一個欺名盜世的偽君子!這位年輕的法國愛麗捨宮主人是一個披著政客的狼皮的總統級演員,無論是在伊核協議,還是巴以問題,他跟特朗奮力地唱著雙簧:特朗普扮黑臉,馬克龍演白臉,一唱一和,幾乎差點兒欺騙了世界,終究演技太差,一輩子都拿不到奧斯卡影帝。他這回跳出來公開“譴責”以色列,不過是又拙劣地表演了一回而已。

為抗議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耶路撒冷的開館典禮,加沙民眾在哈馬斯的領導下,發起了抗議活動,並在加沙邊界和以色列軍隊產生了衝突,59個巴勒斯坦人被以軍開槍打死,受傷的高達2700人之多。

巴以的大規模流血衝突引發了世界多國對以色列的批評與譴責,自詡為世界大國、歐盟領導者的法國自然不會湊過這樣的熱鬧。5月14日,馬克龍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通話,譴責了以色列軍隊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示威者的的暴行。

第二天,馬克龍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通電話,表達了對加沙地帶形勢的擔憂,譴責了當地的暴力行為,並強調了保護平民安全以及和平示威權利的重要性。法國總統府稱,馬克龍還向內塔尼亞胡重申了和談以重啟巴以和平進程的重要性。

從法國總統府披露的馬克龍的相關通話內容來看,馬克龍還是很有正義感的,儘管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既沒像土耳其那樣召回駐以大使以示抗議,也沒有像阿聯酋那樣向巴勒斯坦捐贈了500萬美元的人道主義物資。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馬克龍在這兩次的通話中的言論,只不過是表演中東政府與人民看罷了。因為他在這二天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通話內容,真正的精華只有一句話,那就是與阿巴斯、阿卜杜拉二世通話是說的這句話:“馬克龍表達了對以色列安全的關切。”這是一句外交辭令,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以色列有權保衛邊界與國家安全,開槍打死打死衝擊以色列邊界的巴勒斯坦示威者是正當的,正義的,法國對以色列的做法給予堅定的支持。

對於這次的大規模流血衝突,美國毫無例外地力挺以色列,並將責任完全歸咎於哈馬斯,認為以色列軍隊不過是在自衛反擊而已,並沒事美國對以色列保衛國家安全的軍事行動的支持毫不動搖。美國的這個態度,說明在巴以衝突上,特朗普扮黑臉,因為他並不在乎國際社會對他的批評。但是,他需要一個人的配合,才能把戲演得形象、生動。那個人就是他的忘年交馬克龍。馬克龍心領神會,及時出場,演白臉,公然“譴責”以色列,欺騙中東人,讓他們以為法國是站在他們這一邊的,西方還是有“好人”的。然而,暗地裡,法國對以色列的態度跟美國一樣,也是力挺以色列的,兩國一明一暗,只不過法國更具欺騙性而已。

馬克龍與特朗普在巴以流血衝突事件唱雙簧,配合默契,表演傳神,因為這不是他們第一次合作“演出”。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法國跟德國、英國一道,發表聲明支持伊核協議,鼓勵伊朗保留伊核協議。

但是,幾天後,也就是5月10日,以色列對在敘利亞的伊朗軍事目標發動了力度空前的襲擊,給伊朗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以及難以估量的財產損失。隨後,美國指責伊朗襲擊戈蘭高地,挑起衝突,強調以色列擁有無可辯駁的“自衛”權利。英國、德國追隨美國的立場,譴責伊朗對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的火箭彈襲擊。

法國對此又是什麼態度?法國在譴責伊朗對以色列的火箭彈襲擊的同時,重申對以色列安全的堅定支持!法國的態度比英國、德國更進一步,完全是站在以色列這一邊,跟美國的態度一模一樣。不知伊朗總統魯哈尼聞言,是不是氣得快要吐血,大罵馬克龍:“偽君子,真小人!”

法國為何像美國一樣,如此一邊倒地支持以色列?原因有三個:

首先,在歷史上,法國和以色列有著特殊的關係,以色列跟他的交情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以色列幼獅戰鬥機的技術源於上世紀60年代從法國購買的 “幻影”IIIC戰鬥機,技術是從法國“偷”來的。另外,以色列的核技術據說也是從法國偷來的。但是,法國對此並沒有像以色列興師問罪,而是息事寧人,意思是:我不會冠冕堂皇地把先進戰機與核武器的技術賣給你,但是你以色列要怎麼得到這些技術,就不關我法國的事情了。

其次,馬克龍放棄了法國堅守了幾十年的獨立自主的原則,一心一意地追隨美國,以美國唯馬首是瞻,就像英國跟緊美國一樣。美國對各種事務的政策、主張,也是法國的態度,一鼻孔出氣。

再次,由於歐盟軸心之一德國隨著默克爾在第四個總理任期中的弱勢,德國對歐盟的影響力明顯減弱,激發了歐盟老二法國翻身做主人的強烈願望,奮鬥爭奪歐盟老大的位子,對此,馬克龍直言不諱地宣稱,法國已經迴歸歐盟的領導核心。

同時,馬克龍一心渴望重振法國的世界大國夢,特別是2017年,法國的GDP達到25748億美元,終於超越了壓著他一頭的英國,比英國多出9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5名,把英國擠到第6名,這極大地增強了馬克龍重塑法國的世界大國夢的信心與決心,世界各地發生的每一件大事,法國都要插一腳,都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彰顯法國在地球的無處不在。

馬克龍不是特朗普二世,但他絕對夢想法國成為小美國!


飛狼


5月14日,在反對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的示威和衝突中,以色列士兵殺害了55名巴勒斯坦人,這一行為遭到了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譴責,馬克龍表示巴勒斯坦人民也有追逐和平和自由的權利。



馬克龍重申法國不贊成美國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問題應該由巴以雙方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馬克龍這一言發表於美國將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當日,法國不僅沒有出息美國大使館舉行的慶祝活動,還公開對以色列的暴力行徑進行譴責,這多少優點指桑罵槐的意思。

這不是法國第一次對美國的行為感到失望了,在伊核協議問題上,美國的一意孤行就遭到了歐洲盟友英法德三國的反對,為什麼作為美國傳統盟國的法國,會多次對美國的中東政策表示失望呢?



與美國不同,歐洲作為直接與中東接壤的地區,很大程度上承擔了接納難民的責任,大量難民的湧入不僅讓歐盟內部產生裂縫,還讓本國國內的經濟和社會穩定遭到挑戰,尤其是混雜在難民潮中的恐怖主義,更是讓歐洲深受其害,所以歐洲不再希望中東地區發生戰爭,這將會對歐洲的穩定造成極大的衝擊。

美國的一意孤行,遭到了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反對,因為美國此舉不僅違法了國際法,還不利於中東地區走向和平,也將加劇中東緊張局勢甚至引發戰爭,已經有美國的多個盟國對此表示反對,而馬克龍只是敢於說出來的那一個。


青年視紀


美國把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進耶路撒冷,幫以色列確認耶路撒冷首都的地位,從而這次巴以雙方的流血事件,準確的說是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單方面的屠殺。

屠殺主要發生加沙地帶的巴以邊境,巴勒斯坦人在邊境抗議美國把大使館搬進耶路撒冷,由於雙方在五個地點發生衝突,以色列軍隊向巴勒斯坦人群開槍,已經造成幾十人死亡,幾千人受傷,由於數據還在上升,所有暫時沒有準確的數據,傷亡的都是巴勒斯坦人。

在這種情況下馬克龍譴責以色列是正當的行為,也是順應歷史潮流,站在聯合國和大部分國家這邊譴責以色列過度使用武力的行為。

美國這次和以色列這次的單方面行為,完全是自私自利,一意孤行,打破了大家一起努力維持下來的地區和平,破壞地區平衡,點燃巴以之間的仇恨之火,把中東地區推向戰爭和動亂。

馬克龍譴責美國和以色列,是人道主義的需要,畢竟以色列這種毫無顧忌的開火,已經是屠殺行為了。

馬克龍譴責以色列聲援巴勒斯坦是中東地區和平的需要,現在全世界都在譴責以色列,安撫中東伊斯蘭國家的情緒,防止衝突蔓延。

馬克龍譴責以色列事歐洲的利益需求,要是中東再次發生大規模動亂,那麼會有更多的難民湧現歐洲,到時候會給歐洲帶來各種難民問題。

馬克龍譴責以色列,是法國的利益需求,法國有大量的穆斯林人口,並且和很多穆斯林國家有密切的關係,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了法國和這些穆斯林國家的友誼。

馬克龍譴責以色列的這種行為,符合他個人的政治利益,這樣可以讓他以後在競選中獲得法國大國大量穆斯林人口的投票。

馬克龍在這件事上和美國作對,是對美國最近一系列自私自利、損人利己行為的不滿和回應。


一號風手


耶路撒冷,近東黎凡特地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於猶大山地,介於地中海與死海之間,被譽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城,是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1980年,以色列立法認定耶路撒冷是該國“永遠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大多數國家卻將大使館設在特拉維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佈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國的首都。

作為耶路撒冷區的首府,耶路撒冷是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有的首都,但雙方對此都有極大爭議。

儘管以色列實際上佔領了耶路撒冷,包括美歐其實都將使領館設置在特拉維夫,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宣佈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2018年5月14日,美國將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之耶路撒冷,遭到巴勒斯坦人的嚴重抗議,與以色列軍警發生嚴重衝突,導致55名抗議民眾死亡,3000餘人受傷。

特朗普此舉,其實打破了巴以之間的平衡,將激發巴以嚴重衝突,中東地區本身就已經很亂了,美使館遷址行為,可謂火上澆油,抱薪救火。

對此,法國總統馬克龍14日譴責以色列軍方對抗議美國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民眾開槍的暴行,並表示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只能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解決。

馬克龍作為歐盟有份量的國家元首,第一個站出來公開譴責以色列軍方的暴行,並強調耶路撒冷地位由巴以雙方在國際社會支持下通過談判解決,在巴以問題上,表明了法國的嚴正立場。

作為地區大國,法國近年一直不失時機地對利比亞、馬裡和中非共和國等國的衝突進行軍事幹預,馬克龍上臺後,法國正在施行一套雄心勃勃的對外政策,試圖恢復法國在中東的影響力。

4月14日,法國與美國和英國聯手對敘利亞3個被指與使用化學武器有關的軍事設施發射了105枚巡航導彈,就是法國染指中東事務的一個重要標誌。

5月14日,馬克龍譴責以色列軍方暴行,以及強調耶路撒冷地位由巴以雙方在國際社會支持下通過談判解決,標誌著法國已成為中東的重要外交力量,正在不但填補美國和英國在中東留下的真空。

此前,馬克龍對外宣稱他願意在美國和俄羅斯這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強大盟友之間扮演調解人的角色,並在敘利亞找到一個可持續的政治解決方案。

早前,馬克龍提出願意充當中東這場長期衝突的對話中間人,並建立國際接觸小組以重啟停滯的日內瓦和平會談。

馬克龍在就職典禮後的第一次重要對外政策演講中說,法國必須再次成為強國,這十分必要。

綜上,耶路撒冷引發的流血事件,馬克龍與美國唱對臺戲,並公然譴責以色列,背後有法國國家利益的考量,馬克龍領導的政府,正不斷在中東地區發力,將影響力向中東擴散,期待法國再次成為強國。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問題來源:5月1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以色列軍方對抗議美國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民眾開槍的暴行,並表示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只能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解決。

對於這次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美國唱反調,譴責以色列,“大正”的解讀:

(一)法國總統馬克龍聖母心氾濫。

整個歐洲“白左”盛興,不知道是哪一天開始的,歐洲“聖母主義”大行其道,很多歐洲國家領導人也是“聖母型”,最典型的就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她的堅持下,德國接受了百萬計的中東難民。而馬克龍這次也剋制不住自己的“聖母心”,要和“正義的”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在一起,譴責以色列這種暴力活動,完全不認為巴勒斯坦人的暴力行為沒有什麼不妥。

馬克龍也完全忘了正是這些阿拉伯人(中東難民)在法國鬧出的一系列的嚴重的治安事件,前幾天5.1勞動節,法國境內出現燒車式的罷工活動,也沒有少了這些阿拉伯人的身影,真不知道這些歐洲聖母會把歐洲毀成什麼樣子?聞名世界的巴黎,也成為經常遭受到恐怖襲擊的城市。

(二)對於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不滿。

法國政府對於美國近期退出伊朗核協議的嚴重不滿,馬克龍譴責以色列,同時也捎帶著美國,本次事件的起因就是美國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法國本來想要在伊朗核協議徹底達成後,大幹一場,特別是伊朗石油利益,絕對能讓法國吃的滿嘴流油。

但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徹底讓伊朗多年努力化為烏有,嚴重阻擋了法國的財路。雖然歐洲個強國都表示願意支持伊朗,留在核協議中,但沒有西方國家的老大美國的參與,法國在伊朗利益就不可能拿的那麼順暢,畢竟事情沒有辦成。

(三)建立法國“偉光正”的形象,刷存在感,卻自相矛盾。

馬克龍譴責以色列,還可以讓法國在世界上獲得“偉光正”的形象,彰顯大國氣質與影響力,強行刷一波存在感。但表態就很有意思,“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只能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解決”,對啊!耶路撒冷問題是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雙方解決,就不關你法國什麼事了,你法國就閉嘴吧!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正在解決問題,至於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問題,也是由雙方來決定。

另外法國,你能要點臉嗎?前一段時間還支持美國對敘利亞發動的軍事進攻,還打算出兵敘利亞,接受美國在敘利亞的勢力範圍,禍害中東,轉過頭來就譴責以色列,站在阿拉伯人這一邊,你到底是哪頭的?不感覺到自相矛盾嗎?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單純從正義與和平的角度去批評特朗普、肯定馬克龍的這個行為還不是本質,馬克龍公開譴責以色列跟美國唱對臺戲是有他本質的原因。

耶路撒冷同時是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所以這座城市的歸屬問題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實際控制和宣佈佔有,是巴以衝突的一個重要原因。

5月14號以色列建國70週年的那一天,也是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那一天,這個事件意味著美國公開承認以色列對耶路撒冷的實際佔有,那巴勒斯坦人肯定不答應啊,所以5月14號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的抗議是近五年來最激烈的一次,造成了超過50人死亡2000人受傷。 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特朗普宣佈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這一次的衝突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再往後中東地區因為這件導火索引起的衝突還會更多,那麼中東局勢必然會惡化。 中東局勢如果惡化下去的話,那麼來自中東的難民就會再一次通過地中海跑到歐洲去。歐洲將繼續面臨難民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和治安問題,甚至歐盟都有可能因此面臨分裂,而美國顯然巴不得歐盟能分裂。

另外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法國有非常龐大的穆斯林群體。假如馬克龍不公開反對這一事件而是態度曖昧甚至支持的話,那麼法國國內可能就會爆發新一輪的恐怖襲擊,即使他不積極表態對此表示沉默,都可能引發襲擊和抗議,作為總統馬克龍必須要避免這類事情發生。

特朗普本人和他家人的特殊經歷,使得他們對猶太人和以色列特別有感情。對於以色列的過度支持已經引起了中東新一輪的衝突和局勢動盪。法國可以說是歐盟的老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這個態度可以看成是歐盟和美國開始對抗和疏遠的標誌。


局勢君


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不是第一次與美國唱“對臺戲”了:之前馬克龍在訪美期間公開批判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後來美國撕毀伊核協議,法國又與德國、英國站在了美國的對立面,與美國“唱反調”;此次,馬克龍反對美國將駐以使館遷往耶路撒冷,譴責以色列軍方向巴勒斯坦抗議民眾開槍的暴行。幾個月之內,馬克龍多次批評美國,是因為法國與美國之間出現了分歧。


馬克龍這麼做自然有他自己的考量,無非是包括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法國與美國在伊核問題上因利益產生分歧,馬克龍此舉無非是在輿論上向美國施壓。伊核協議符合歐盟的利益,自然也符合法國的利益,美國撕毀伊核協議,並對伊朗實施最嚴厲的制裁,這嚴重威脅到了歐盟各國的利益。德國、英國反對美國“退群的行為”,也是因為一旦伊核協議被毀,兩國的利益都將受損。法、德兩國都公開稱,為兩國與伊朗展開合作的公司採取措施予以支持,站在道德制高點,在輿論上向美國施壓,希望美國改變伊核問題上的主意,這無疑是沒有任何損失、風險的措施。


特朗普的希望變成了現實,代價是:中東局勢更加混亂

第二,馬克龍是在延續法國在耶路撒冷問題上的一貫政策,藉此提高法國及馬克龍本人的影響力。“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只能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解決”,這是法國曆屆政府都在遵守的政策,馬克龍不過是表達了法國的一慣立場。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以色列軍方打死了至少55名巴勒斯坦抗議者,並造成了2400多人受傷,巴以衝突升級,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藉此彰顯法國的正義,提高法國影響力的同時,也為自己留下一筆政治遺產。


反對特朗普的不只是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多次批評特朗普

第三,中東局勢混亂並不符合法國等歐盟國家的利益。巴以衝突升級,中東局勢惡化,將直接導致大量的難民湧入歐洲,也會湧入法國。歐洲各國對於難民問題已是“不堪重負”,何況還會有恐怖分子隨難民湧入,這對法國的經濟、安全等等都是一大威脅。另外,法國在伊朗的投資,與伊朗開展的合作都將遭受中東局勢惡化的帶來的打擊。歐盟要的是一個局勢相對平穩的中東,美國則是要攪亂中東,馬克龍當然不希望法國的利益受損。譴責以色列,藉此敲打美國。


巴勒斯坦民眾抗議

第四,法國有自己的中東戰略,馬克龍此舉也是拉攏中東的反以國家,以期實現“地中海戰略”。打造一個法國為主導的“勢力範圍”:地中海戰略,始終是法國“難以忘懷”的事。馬克龍年紀雖輕,野心卻也不小:積極參與解決敘利亞問題,為法國的地中海戰略探路。如今,藉機拉攏前法國殖民地等國家,彰顯法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為以後戰略的推進打下基礎。無利不起早,馬克龍看起來比特朗普更像是個政治家。特朗普就一商人,美國積累的國際信譽已經讓他敗光了。


以色列發射催淚瓦斯

第五,馬克龍意在尋求歐盟的主導權。英國退出歐盟,“三劍客”只剩德、法兩國,誰將主導歐盟?馬克龍在敘利亞問題、伊核問題、耶路撒冷等國際問題上頻頻出手,無非是想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彰顯大國風範,也是在為爭奪歐盟主導權打地基。法國如果成了歐盟老大,對法國來說,意義非同尋常,馬克龍也將成為一位名垂青史的政治家。
抗議受傷的巴勒斯坦民眾


儒道之主


馬克龍之所以在耶路撒冷引發的流血事件中譴責以色列,並不是因為他正義感爆棚想要替巴勒斯坦人伸正義,而是因為這做潛藏著法國一個遠大的戰略企圖。

我們知道法國一向是一個非常驕傲的國家人稱高盧雄雞,因此法國人一直以來就喜歡和他們的老大哥美國唱反調,為此法國還長期遊離於北約體系之外,而美國對這位桀驁不馴的小兄弟也是大感頭痛。


就拿最近的事來說,馬克龍先是在訪美的時候公開批判特朗普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將要退出伊核協議的決定,為此氣的特朗普把他種在白宮門前的樹給拔了。現在他又來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鎮壓行動,而誰都知道這次的流血衝突是美國挑釁式的把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導致的,因此馬克龍的做法可以說是把以色列和美國的臉都打了。

那麼馬克龍為什麼非要和自己的盟友美國和以色列過不去呢?這是因為一向特立獨行的法國一直有一個遠大的戰略構想,這個戰略構想就是打造一個以法國為主導的環地中海政治經濟聯盟,因此極力想要把包括其前殖民地在內的這些國家納入法國的勢力範圍。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法國在非洲和中東上竄下跳異常活躍,先是主導了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軍事行動,同時積極介入西非馬裡幫助他們抵禦恐怖分子和叛亂組織,現在又想取代美國接受敘利亞事務,這些無不表明法國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在不懈的努力。

而這次法國先是表示自己會留在伊核協議後又譴責以色列,其目的也是為了討好整個伊斯蘭世界,因為法國想要打造的戰略聯盟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伊斯蘭國家,因此法國除了設法控制一些國家外還必須討好一些自己不能夠輕易控制的國家,至於所謂不滿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實際上是無足輕重的次要原因。


執斧談史說事


1.馬克龍譴責以色列合情。因為特朗普決定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完耶路撒冷,引起了巴勒斯坦人強烈不滿。5月15日是巴勒斯坦“受難日”,美國和以色列卻選擇5月14日召開開館典禮,挑釁意味十分明顯。因此,巴勒斯坦民眾掀起了規模巨大的抗議活動,最終演變為流血衝突。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已經被全副武裝的以色列軍警殺死55人、受傷2400多人。不管事出何因,以色列軍警造成巴勒斯坦平民大量傷亡,是不爭的事實。馬克龍譴責以色列的暴行合情。

2.馬克龍譴責以色列合理。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後,以色列隨即發動了對敘利亞境內伊朗軍事設施的打擊,絲毫沒有顧忌反對退出伊核協議英法德等國的感受,年輕的馬克龍對以色列自然也會心有芥蒂。除此之外,歷任法國總統都不支持以色列將耶路撒冷據為己有,成為以色列首都。所以,馬克龍在新一輪巴以衝突中譴責以色列,某種程度是對以色列不滿的一種發洩,也是遵守法國的傳統國策,十分合理!

3.馬克龍譴責以色列合法。在戰爭中殺害平民都違法了《日內瓦公約》,何況以色列僅僅因為巴勒斯坦民眾抗議美大使館搬遷,就殺害了55名巴勒斯坦平民,這嚴重違法了人道主義原則,也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對以色列這種違反《日內瓦公約》的行為,馬克譴責,自然是合法!

正是因為合情、合理、合法,馬克龍才會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平民施加的暴行!


美國觀察室


初生牛犢不怕虎,初飛鷂鷹恨天低。

法國小鮮肉總統馬克龍上任以來,經常在國際社會發聲,讓世界感受一下法國的觀點。然而,法蘭西在戴高樂離開政壇之後,逐漸向美國靠攏,到現在基本上都是和美國一個鼻孔出氣了!


法國參與美英打擊敘利亞的軍事行動,讓人不免看出馬克龍作為法國的政治家,缺乏一個政治家的穩重老練,身上還有幾分稚氣。

面對美國搬遷大使館惹得禍,導致巴勒斯坦民眾三千多人死傷,馬克龍高調譴責以色列殺害手無寸鐵的民眾,也就是演戲給國內的穆斯林們看的。安撫一下國內穆斯林的人心。因為這些人手裡拿著大把的選票,隨時都可以用抗議遊行,暴力活動,選舉時的選票教訓馬克龍。


馬克龍和美國唱對臺戲,不是馬克龍的真心實意。他知道自己沒有那個本錢,法國也沒有那個實力。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馬克龍立馬錶示法國將維護“伊核協議”的有效性。可是法國拿什麼維護?特朗普通過博爾頓表示,美國將對歐洲國家今後還和伊朗做買賣的企業進行制裁,馬克龍的法國卻無言以對。情急之下,拿以色列開涮幾句,也是無奈之舉!

馬克龍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敘利亞擁有化武的前提下,貿然參與美英空襲敘利亞,就上了美國的賊船。就失去了正義的化身,以及道德的制高點。今天用嘴去怒對一下以色列製造的血案,有用嗎?

網友說的好,馬克龍真的為了中東地區的民眾著想,為了表示一下自己的正義,可以發射一顆導彈試試?用來維護一下自己的正義。馬克龍敢嗎?

阿佩呀,看世界!值得關注!借你發財的手評論,點贊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