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文娛資本導讀:在大環境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刻,一次突發事件讓各方之間都產生了強烈的信任危機,各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便利背後可能存在的隱患。不僅如此,由於第三方平臺通過大數據和票補等服務逐步擁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很多影院都感覺到像是被“綁架”了。

綜合自鳳凰網娛樂、犀牛娛樂、1905電影網等

4月28日,奶茶劉若英導演處女作,井柏然和周冬雨共同主演電影《後來的我們》正式登陸全國院線。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截至目前上映第二日票房已達5.45億,但卻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爆出疑似刷票並退票的醜聞令人瞠目。

事件經過:

自3月28日發佈相關物料後起,《後來的我們》在多家平臺上的想看指數和預售情況開始不斷走高,其中貓眼想看數達到了91萬,位居歷史第一;預售過億則比許多好萊塢大片同期情況要好,和《速度與激情8》等達到同一量級。

而上映首日,影片更是創造了1.22億的愛情片最好預售成績,上映7小時突破2億,單日超過2.8億的票房也是同類影片中最高的。

但在影片上映首日當晚,微博知名電影博主@電影票房貼出影院工作群聊天記錄,公開質疑《後來的我們》片方為搶排片而做出不正當操作,即自己大面積購入預售票,以預售票房數據架住院線排片後,再於上映當日大批退票,退票比例已超出正常業務情況。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1905電影網官博隨後也表示,和同檔期的大片相比,這個退票率還是挺高的。也證實了貓眼退票率確實遠遠超過淘票票,尤其是《後來的我們》一片。其中一家影院今天的退票張數是兩百五十張,裡面兩百一十張來自於貓眼,四十張來自於淘票票。

針對《後來的我們》大規模退票的情況,貓眼於29日凌晨做出回應:經排查發現疑似惡意刷票38萬張,涉及票房1300萬,已將相關數據、證據提交主管部門並將協同作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同時平臺將關閉退票功能。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據拓普電影數據庫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10時,4月28日綜合票房3.60億,放映32.56萬場,觀影人次1066.59萬。票房冠軍《後來的我們》收穫票房2.82億,票房佔比為78.39%;放映14.31萬場,場次佔比為43.96%,觀影人次為850.09萬,人次佔比為79.70%。

《後來的我們》首日票房如此之高,卻出現了大規模退票行為,不由得讓業內產生質疑。

據瞭解,相關方先刷高了電影在第三方售票平臺上的預售票房,從而給影院以及觀眾造成一種影片很火的印象,緊接著影院便會調高排片,觀眾擔心買不到好的位置、場次,也會提前購票,從而進一步拉高了預售額和熱度,形成了一個循環。

最後再該場次上映前通過票務平臺的退票渠道退票,但由於此時已經售出較多影票,故影院無法臨時更改場次。更為嚴重的是,許多影院受28日的火熱影響,提高了該片在29日的排片,而這些影院的預售情況同樣存在注水的可能。

不過此事件還是疑點重重,自媒體犀牛娛樂就此提出關於退票的8個疑點:

1、退票的時間點

上映前為什麼不陸續退?而要等到上映當天開場前才退。

因為前期的預售一直很好,在幾千萬到破億的時候其實想退完全可以退,而不用等到最後。

因為從平臺的角度,退的早的話,以其首日火爆的程度,空出來的座位完全可以賣掉一部分,增加自己的分賬票房;另外也不用落人口實,給影城造成損失。

2、退票集中在19.9等優惠票

如果是發行方自己操作,自己薅自己的羊毛有什麼意義?

既然都會全款退,刷什麼票不一樣。19.9的票讓給真正的消費者來提高上座率不好嗎,更符合發行利益。實際上過去發行方買票房通常刷的都是高價票,甚至人為把票價定到很高,這樣刷起來快一些。

3、和院線/影城的關係

有沒有必要為了一部片子而殺雞取卵?票務平臺冒著得罪全國院線和影城實際利益的風險去幹這件事,如果這樣做就簡直是瘋了。

4、退票的大部分是比較好的場次和好的座位

眾所周知,發行方進行鎖場一般會選擇角落的座位,把好的位置讓給真正觀眾購買,這是符合發行利益最大化的,而退票佔據好的場次座位最後還浪費掉,也不符合發行利益。選好座位刷的人會是誰呢?

5、為什麼淘票票也出現退票,但是貓眼的退票佔比遠高於淘票票

因為有大量補貼票且影片火爆這兩個必要條件,黃牛才有套利的空間。而此次發行方很可能是在預售階段準備了大量補貼票。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淘票票沒有動機去操作惡意退票這件事。

6、預售和首日票房的關係

從我們多年分析市場的經驗來看,《後來的我們》的預售佔比沒有任何的異常。

《後來的我們》在上映前的首日預售為1.22億,最終首日約2.8億票房,最終票房是預售的2.34倍,屬於非常正常甚至偏好的表現。如果是預售刷票或者大規模鎖座,通常影片最終票房的倍數會在首日預售的2倍以內,甚至極端情況下在1.5倍以內。

7、晚場實時票房漲得慢

這是所有現象級影片的特質,因為觀眾都會提前很久購買了晚上黃金場,晚場基本處於飽和狀態,晚場的漲幅自然有限。

8、從院線和影城的排片反應看,《後來的我們》次日增加了超過5%的排片,從首日的45%已經達到了近51%。如果首日實際的上座率不高,不會有這麼高的排片增幅。

後續:各方均已自查並上報,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4月29日凌晨2:39分,貓眼平臺正式就《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發表聲明。

聲明中提到,截至4月28日23點,平臺“疑似惡意刷票並退票數量約38萬張,涉及票房1300萬,佔當日總票房的4.6%。” 按照貓眼在聲明中給出的數據計算,此次涉及惡意刷票並退票的影票,票面價格在34元/張,但貓眼同時認定,這些問題訂單多集中在19.9元的特惠票(即票補票)上。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後來的我們》特惠搶票banner

同時,公司還強調,“貓眼已將相關詳盡數據和證據提交主管部門,並將協同主管部門做進一步的詳細調查,同時已向國家電影專項資金辦公室尋求數據協助”。

而據1905電影網此前多方瞭解,不少院線和影院也已經在事件爆發的第一時間完成了自查,向相關主管部門進行了上報。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應當如實統計電影銷售收入,提供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不得采取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如有違反,責任方將受到相應的處罰,部分影院方面也已表示,如平臺有違規行為,會採取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眼下,平臺出現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取證,但市場給出的反饋卻多少令身處這個行業的我們都感到有些心情沉重。

貓眼電影的聲明發出後,下面的評論一片譁然。

很顯然,這些解釋並不能得到網友的認可,大家也提出了非常多的質疑,包括“數字是否屬實”、“38萬張票能夠影響多少比例的排片”、“購票平臺參與發行是否會擾亂市場”、“如果確有這種操作是否已經涉及商業欺詐”……當然還還有一些非常簡單的疑問,比如“你們平臺的特價票好像根本不能退”等等。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進入互聯網+時代,電商平臺、線上宣發和大數據都給中國電影帶去了巨大的改變。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另一家電商平臺淘票票曾發佈數據稱,目前中國網絡購票觀眾的數量已經達到了80%甚至更高,電影線上宣發所發揮的作用也愈見明顯。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而就在大環境一片欣欣向榮的時刻,一次突發事件讓各方之間都產生了強烈的信任危機,各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便利背後可能存在的隱患。

不僅如此,由於第三方平臺通過大數據和票補等服務逐步擁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很多影院都感覺到像是被“綁架”了。

很多熱門檔期,第三方平臺都會向影城提出條件,以票補爭取排片。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網傳造假流程圖

而由於影院之間競爭壓力激烈,很多時候也不得不為了增加上座率而接受對方十分苛刻的條件,因此這一次“退票”問題的集中爆出,也是影院對第三方平臺的一種“反抗”。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行業是時候對第三方平臺的行為進行一些規範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出面,對第三方平臺的行為特別是一些業務進行約束。比如第三方平臺既參與影片的發行,又參與影片的電影票銷售,這個實際上是種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行為。我覺得相比之下淘票票會好一些,我認為(第三方平臺)就作為基礎運營的服務商更加適合。”

目前,《後來的我們》同檔期影片《幕後玩家》出品方聯合已發聲,呼籲各方“諮詢相關平臺和出品發行方探尋(退票)真實原因”;《戰神紀》也主動站出維護自身聲譽,曝光此前作品曾在“觀影平臺受到惡意抹黑”,希望相關人士停止惡意貶低行為。

《後來的我們》退票風波背後,互聯網+電影時代引發何種反思?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關注《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進展。無論調查結果如何,我們都希望並且依然相信,“互聯網+”會帶給電影產業積極影響,整個行業也會在一次次經歷中變得更加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