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忽必烈欽封的大使,竟被弱宋莫名關押16年,寫一書讓乾隆四次點贊

1260年,剛剛從侵宋前線約和而歸的忽必烈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閃電河北)宣佈即蒙古大汗之位。為全力對付向他帝位構成挑戰的幼弟,他需要暫時穩住曾經的對手南宋。於是,他派“家世業儒”的翰林院侍讀學士郝經為正使,率團赴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議和。

忽必烈欽封的大使,竟被弱宋莫名關押16年,寫一書讓乾隆四次點贊

忽必烈 像

南宋權相賈似道在此前一年,曾將忽必烈統帥的蒙軍自鄂州(今湖北武漢)北撤的行動上報給南宋朝廷,稱這是自己禦敵取得的軍功。宋理宗對賈似道極為寵信,不辨真偽,反倒借這個子虛烏有的“江漢大捷”對賈似道及其同黨大加褒獎。

而郝經的到來,必然會徹底戳穿賈似道精心編造的謊言。為了自保,賈似道於當年秋末密令手下人以有人興兵犯境為由,把郝經一行人拘禁於真州(今江蘇儀徵)。這一拘,竟然整整16年!

郝經是金朝大文豪元好問的弟子,“博覽無不通”。忽必烈還是蒙古宗王時,郝經是其幕僚。在忽必烈帳下,郝經建言獻策,較早提出了“漢法”主張和將蒙古政權的統治中心遷往燕京的計劃,為忽必烈一步步化魚為龍出了大力。因此,他才能“佩金虎符,充國信使”,擔當出使南宋的重任。

忽必烈欽封的大使,竟被弱宋莫名關押16年,寫一書讓乾隆四次點贊

郝經 像

但是,郝經萬萬沒有料到,國力已衰的南宋竟敢不守信用,以拘留使者的腦殘方式來換取一時的苟安。出於對蒙古汗國的忠誠和對忽必烈知遇之恩的感激,他選擇了堅守—即便賈似道採取派人假扮強盜夜闖他們的居所,威逼要斷絕他們的生活供應等極端方式,也未能動搖郝經的意志。

更糟糕的是,北方的蒙古朝廷並不知道他們的音信,無法援助他們。在這種情形中,一般人不被憋死已是萬幸,而大儒出身的郝經卻把這種困境轉化為機遇—他用自己原創的一首詩“心苦天為碎,辭窮海欲幹。起來看北斗,何日見長安”來表達自己的節操,還常常給從行者講課授經,使這些“從者皆通於學”。

郝經在此期間改寫了陳壽編撰的《三國志》的體例,徹底顛覆了以佔據中原的曹魏為正統的模式,將殘存一隅的蜀漢小朝廷奉為傳承華夏王朝統緒的合法政權。經過十多年的修改完善,這部被郝經題名為《續後漢書》的作品終於定稿。後來,這部史書被收入《四庫全書》,還得到了乾隆皇帝御題的四首詩。其中一首“身充信使被拘留……空言思託著書酬”將郝經著書的目的和苦衷一語道盡。

忽必烈欽封的大使,竟被弱宋莫名關押16年,寫一書讓乾隆四次點贊

賈似道 像

1274年,郝經從宋人為其提供的活大雁中挑出一隻健壯能飛的,把自己被囚的事情寫入蠟書之上,然後將其繫於雁足,放飛北國。這一求救的臘書後被送到了已改稱元朝皇帝的忽必烈手中。忽必烈馬上動用各種手段向南宋施壓,被元軍凌厲攻勢嚇破膽的賈似道終於將郝經等使臣放歸元朝。

垂垂老矣的郝經抵達元朝首都後,儘管得到了忽必烈的豐厚賞賜,可還是在北方的秋風中一病不起,很快就離開了人世。這位意欲以謀略立功揚名的文人,雖未如願以償,但他於逆境中頑強堅守,最終以著史立言的另類方式留名於後世的人生經歷,足以成為一個讓人驚歎的傳奇。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遼海清月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