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內蒙古當地人有哪些一直不曾改變的飲食習慣?

只是個笨蛋


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相比,內蒙古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飲食習慣確實顯得粗糙、土氣。但它豪爽大氣、質樸自然的鮮明特色卻一直為內蒙古人所引以為傲。

人們喜歡祖祖輩輩傳承沿襲下來的燉燴燜煮、綿軟爛餬口味,多少年來一直沒有改變過。比方南方朋友來到內蒙古,當地人一定會請他去品嚐一番正宗的蒙餐。蒙餐那一樣樣實惠、不小家子氣的美食,讓人吃的舒服,吃的開心,同時也吃得難忘。

首先是奶茶論鍋不論壺也不論碗,這點就讓人感覺很爽。只見火苗舔著正中央的大銅鍋鍋底,淺藕色奶茶沸沸揚揚,氤氳蒸騰,裡面有炒米、奶酪、奶皮和肉塊,與其說是喝奶茶不如說是吃了份量很足的奶味食品。

其次是品味大塊的手扒肉,巴掌大的肉需要用刀削才能脫骨入口。咀嚼著這樣的肉塊,人的齒頰間油汁肉糜混合,奇香四溢;一段段肉腸的橫斷面兩頭,脹出腸衣以外的大粒肉塊飽鼓囊囊,欲墜還連,吃進嘴裡,肉香和腸腥相互倚仗,有種滋味繁複的濃香;還有一截截炸血腸,灌在裡面的羊血蕎麵混和物顏色黑紅,口感細膩,外焦裡嫩,百吃不厭;白水煮羊肝切成大厚片蘸著醋瓣汁吃,那種羊肝原汁原味的細膩和鮮嫩堪稱蒙古族飲食智慧的經典。

還有酥脆的炸饊子、稠濃凝滑的自釀酸奶、拌菠菜、拌豆芽,樣樣都大氣磅礴,透著一種說不出來奔放和激情。

這些蒙古族的飲食習慣從古到今一直沿襲著,作為內蒙古的土著人,我也每每吃上這樣地道的美食而大快朵頤。這樣的飲食習慣也是受到地域、物產、文化歷史的種種影響而經久不衰。


新華融媒新消費


國內論身材的高大威猛,還要屬內蒙人。內蒙人作為馬背上的漢子,尤其是生活在牧場的人,整日都要和牛馬打交道。身材不高大威猛,也難以降服烈馬。即便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內蒙人,也都生得高大威猛。基因的遺傳,加上飲食的補益,身材不高大才是怪事。身材長得高大,和飲食方面有很大的關係。看看內蒙大漢的飲食,東北人也自愧不如。

生活當中,早餐習慣吃的清淡一些。即便是在東北,也不會吃太油膩的食物。然而,在內蒙則不然。內蒙牛羊肉眾多,早餐也習慣吃肉。不管是包子還是餡餅,內蒙人都喜歡吃肉餡的。將牛肉做成餡料後製成包子,只要聞到濃濃的肉香,就充滿了食慾。尤其是牛肉餡餅,看起來極具食慾。剛剛出爐的餡餅用刀切開,夾雜著肉香的蒸汽四溢,讓人胃口大開。早餐就吃這樣的食物,很多時候都是不得已為之。不管是放羊還是牧馬,運動量都很大,會消耗很多精力。吃的清淡,轉眼就會消耗一空,很快就餓了。肉餡的包子或者餡餅,能夠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能量。吃的多,運動量多,身材自然就長得高大。

羊肉在內蒙人的桌上很是常見,尤其是手扒羊肉,更是受內蒙人的喜歡。吃羊肉的時候,內蒙人極為的豪邁。將羊分割成數塊,就直接放入在鍋中煮熟,不加入任何的調味料。煮熟之後直接上桌,一人拿把小刀抱著羊肉切割食用。想要加調味料的時候,自己添加。蒙古的羊肉鮮美,沒有羊羶味存在。內地吃羊,為了去除羊羶味需要加入大量的調味料,掩蓋羊羶味的時候,也掩蓋了羊肉本身的味道。

殺羊吃肉的時候,內蒙人還會將羊血保存下來,用來製作血腸。不僅內蒙人有做血腸的習慣,東北也有這種習慣。不過在東北,當地人是殺豬的時候做豬血腸,並沒有製作羊血腸的習慣。羊的體型不大,血量自然不多,羊血腸就顯得比較珍貴。吃血腸的時候,當地人喜歡蘸著大蒜或者醋吃。雖然血腸的賣相一般,不過口感很好,深受當地人的喜歡。

說完吃的,自然要說喝的。東北人喜歡喝酒,內蒙人同樣喜歡喝酒。內蒙人的酒量很大,就算是東北人也不一定能夠喝過內蒙人。內蒙人的悶倒驢度數很大,不過馬奶酒度數就比較小了,大家都能喝上一些。內蒙人還喜歡喝奶茶,幾乎頓頓不離。不管是馬奶酒還是奶茶,都是熱量很高的食物。當消耗完這些熱量之後,身體自然會變得強壯。






娛樂Ai小哥


在我們阿拉善當地蒙古族有一部分人們的飲食習慣,至今沒有改變的有喝奶茶、喝專茶、喝羊奶、駝奶、牛奶;吃羊肉、牛肉,北部地區還有吃駱駝肉的。

逢年過節或者是來個親朋好友的,還要擺個羊五叉(羊背子)或者是羊前腿(哈),來招待他們,期間唱歌是不會少的。


騎著駱駝打球


內蒙古西部的醃酸菜,醃鹹菜,酸粥,油炸黃米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