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说到清朝有权势,又厉害的太后,很多人可能只会想到慈禧。毕竟慈禧掌管清朝几十年,虽然没做什么好事;但现在关于慈禧的电视电影非常的多,人们第一印象想到她也不感到奇怪。不过在慈禧死后,还有一位拥有和慈禧一样权利的女性,她也像慈禧一样统治过清朝,这个人就是隆裕太后。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裕隆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也就是慈禧的亲侄女。1868年出生,1888年被慈禧钦定为光绪的皇后。光绪帝也是慈禧的亲戚,慈禧和光绪的亲妈是同胞姐妹,光绪也就是慈禧的亲外甥。

慈禧之所以把自己的亲侄女嫁给自己的亲外甥,并不是为了什么亲上加亲,而是为了让自己的这个侄女,走进光绪皇帝的宫闱,走进光绪的床榻,时刻关注、监视光绪帝的一举一动。用现在的话来说,裕隆是慈禧的间谍、特务。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慈禧这一招用心良苦,但是收效甚微,也可以说没有效果。裕隆这妹子长的本来颜值就不高,瘦瘦的、驼背,而且面相长的也比较着急,20岁的年龄看上去有40岁的面容。光绪又知道裕隆是慈禧派来监视自己的,所以对这位皇后根本不宠幸。

慈禧派她的任务没有完成,慈禧那边不讨好;光绪皇帝知道她是慈禧的人,处处防着她;她自己性格也怯懦,在王公大臣、王妃面前也没有威严;裕隆的头衔虽然是皇后,但比一个普通的妃子还不如。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从始至终,一直到光绪皇帝驾崩的那一刻,裕隆都没有得到光绪帝的恩宠。光绪皇驾崩后,慈禧第二天就死了。慈禧死前把自己太后的位置发懿旨传给了自己的侄女,虽然裕隆从皇后升级为大清的太后,看起来更加尊贵了,但实际上更加被人轻视了。​

慈禧活着的时候,大家还看一下慈禧的面子,给她个好脸色。慈禧都死了,大清的皇帝是三岁的溥仪,溥仪的亲爹是载沣。虽然裕隆是太后,但是她没有慈禧的手段和威严,大清从内到外,都没人惧怕她。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辛亥革命后,溥仪宣布退位,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其实是个老油条,慈禧活着的时候,他背叛光绪帝,背叛变法图强的革命人;慈禧死后,各地闹革命时,是袁世凯率兵逼的宫,要挟裕隆太后带着溥仪退位。

当时袁世凯为了让裕隆太后和溥仪退位,自己坐上大总统的位置,曾用重金贿赂慈禧身边的宠信太监小德张,让小德张给裕隆做思想工作,既让裕隆和溥仪退位,又要保证大总统是他。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带着年仅6岁的溥仪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了大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在这次朝见仪式上,隆裕太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清帝退位诏书》交由外交大臣胡惟德,让他布告全国。

如果说1911年中国的焦点人物是孙中山和袁世凯,那么1912年最受关注人物非隆裕太后莫属。袁世凯曾对属下说,“隆裕太后若是年轻,我还可以考虑纳之为妾呢。”清帝的退位,隆裕太后很是悲伤,虽然满清灭亡是必然的,但隆裕太后难以释怀,毕竟是灭亡在她的手中。正因如此,她郁郁寡欢,于1913年病逝,年仅46岁。
她,大清国的谢幕者:死后全国降半旗三日,袁世凯曾想纳此人为妾

隆裕太后死讯传开后,时任民国总统袁世凯做出了三个重要决定:全国降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服二十七日;将2月28日定为祭奠之日。“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待遇,议定各官署一律下半旗二十七日,左腕围黑纱。自二月二十二日始,至三月二十日止,以志哀悼。”不仅如此,袁世凯还亲自臂戴黑纱,举哀致祭。

除了上面三个重要决定外,国民政府还在太和殿给隆裕太后举行了隆重的“国民追悼会”,规模空前。“驻京各国公使对隆裕太后的薨逝亦均表惋惜,除亲去太和殿致祭外,于哀悼会期间,各使馆均下半旗致哀。”

纵观隆裕的一生,带着些许无奈,也带着自己苦命的一生,只不过是一颗政治棋子罢了。既没有受到过光绪皇帝的宠爱,也没有一儿半女,还要面对晚清这个烂摊子。估计在她闭眼的那一刻,内心是复杂的,也是值得同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