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2004年冬季的一天,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支书周兴贵接到报告:“这个墓穴又一次被盗了。”截至2005年,这座古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可没有谁能够成功打开它的大门。它就是郢靖王墓。

朱栋,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出生,四岁时即被分为郢(yǐng)王(明朝仅此一位),封地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据史书记载,朱栋以孝行著称,他经常感念母亲刘惠妃,却因不能在母亲面前孝而颇为遗憾,于是朱栋就把舅舅接到封地进行照料,还将自己的田地宅邸分给他。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永乐十三年(公元1413年),郢王在抵达封地的7年后因病逝世,年仅27岁,成祖朱棣闻讯十分悲伤,宣布停朝15日。郢王去世后,王妃郭氏悲痛万分,一个月后自杀与其合葬。朝廷感念王妃的忠贞,将郢王的葬礼办得极为盛大,因此郢王陵寝的陪葬品也就极为丰厚。

郢王陵寝位于如今湖北省钟祥市三岔河村皇城湾,三面环山,方位呈南北走向,南方地势开阔,溪水环绕、茂林森森。陵寝的地面建筑及地下宫殿规格等级较高,地面有享殿、厢房、宰牲房等建筑,占地3600多平方米,为明朝唯一的郢王陵。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上世纪40年代,钟祥被日军攻占,郢靖王墓自然也未能幸免,地面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用于建桥,只留下如墓冢、墓碑等石质建筑。

新中国成立后,利益熏心的盗墓分子并没有放弃郢靖王墓,光是1999年之后有证可查的盗墓就有七次之多。在这些盗墓中,虽然盗墓分子采用了先进的盗墓手段,对地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毁,其中盗洞最深的达八米,地宫券顶几次被炸穿,但是盗墓分子都没有真正地进入地宫。郢靖王墓多次幸免于难,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但是,这种盗墓之风一直没有停息过,直到2005年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盗郢靖王墓事件。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由于郢靖王墓地处交通较为不发达的农村,又三面环山,因此,很不利于陵墓的保护。倘若以后再有盗墓贼光顾,就很难保证陵墓不遭破坏。很多专家都认为为了使郢靖王墓免遭破坏,应该尽快地对这个陵墓施行抢救性发掘。当地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采纳了专家们的建议,决定发掘郢靖王墓。

2005年12月初,备受关注的发掘工作开始了。考古人员顺着墓道向下发掘。只见墓道的前端,是一道有5.6米高的金刚墙。这道墙是守卫地宫用的,防止盗墓贼进墓盗宝。金刚墙由灰砖建成,剥离下来的砖块虽然经过了数百年但仍非常坚实。不仅如此,在金刚墙下还有一道将近三米高的门。这道门由青砖组成,十分牢固结实。在门的外面,还设置了三块各有三吨重的大石,这些大石像三道封锁线无疑给陵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若是没有现代化的盗墓工具及大型起重设备,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这三道防线。这也是现代盗墓者多次光顾,但都没有真正进入地宫的原因。他们虽然找到了入口,但是因为这些阻碍而只得放弃了盗墓计划。为了使陵墓的安全系数更高,建墓时还在砖与砖之间的缝隙处用石灰和糯米调成的浆封死。这种浆具有极强的粘性,像胶水一样把砖粘在一起。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进入正室,有一张巨大的棺床,棺床上并没有郢靖王和王妃的棺椁,杂乱的堆积着一些物品,包括大量金器和玉器,墓室内还有两个壁龛,上面有铅质和金质的冥器。在地宫的后室里有两个青花瓷瓶,它们分别刻着龙纹和凤纹。根据明朝的丧葬制度来判断,这两个瓷瓶应该是摆放在郢靖王夫妇头部的魂瓶,是给死者收魂用的。两个瓷瓶也由于地下水的冲击而改变了位置,但是它们保存得十分完整,而且做工十分精致,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文化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中国元代的青花瓷传世稀少,带有人物图案的元青花梅瓶自然更是凤毛菱角。“青花四爱图”和“龙凤纹梅瓶”是瓷器中的精品,仅前者的保险费就高达5亿元人民币。

这件梅瓶上绘有多种图案,图案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肩部的花纹为凤凰展翅飞翔,穿飞在缠枝牡丹花丛之中,中层腹部有四个海棠花形开光,分别绘制有四幅人物故事图案,分别是,王羲之爱兰图、周敦颐爱莲图、陶渊明爱菊图、和林和靖爱梅鹤图。这件梅瓶无论从青花发色还是图案题材都具有典型的元青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这件四爱图梅瓶是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元青花瓷器,这是极为罕见的。


明朝王爷的墓已经接连被盗墓者“光临”9次,没有打开大门而放弃

在墓室的左右两个耳室里,分别陈列着6副已经腐朽的棺材。棺材的头部均朝着主室内郢靖王夫妇棺床的方向。据这些迹象推测,这些死者为殉葬者,她们的尸体早已腐烂,骨头也已经钙化,只有一个殉葬者的头骨和牙齿保存了下来。从这些残骨中,专家推测这些殉葬者的年龄都十分幼小。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朱元璋死后有40个妃子殉葬,但其中不包括郢靖王生母,因为妃子中有子嗣的可以不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后也有16个妃子殉葬。用人殉葬制度直到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皇帝时才被废除。因此,郢靖王墓中有6个女子殉葬也是受到时风影响。这6个女子身份应该是他的宫人,即平时伺候其饮食起居的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