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末代皇帝溥儀的墓現在在哪裡?規模大嗎?

專業微投


很多人都好奇,溥儀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死的時候並非是以清朝皇帝而是以新中國國民的身份入葬的,為什麼被葬在了清皇陵西陵。按照清朝的皇家禮制,新皇帝一登基,就要為自己選擇一處好陵址。除了同治皇帝不知是什麼原因沒有在登基後為自己選擇之外,其他的清朝皇帝都是為自己提前選好了地方。與同治皇帝一樣,宣統皇帝溥儀也沒有提前選好陵址,主要原因是溥儀登基的時候只有三歲,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選,就在三年後亡了國。

清朝滅亡後,溥儀被破退位,然而根據優待清室的條件,他仍然居住在紫禁城裡,並且皇帝的尊號不變,只是中華民國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並且每年供給其皇室白銀四百萬兩,溥儀就這樣繼續在自己的小朝廷內做著“皇帝”。在他長到十歲的時候,小朝廷眾遺老大臣們決定為他選擇“萬年吉地”。

經過一系列的勘探,最終選擇東陵的旺隆村北。然而,由於當時資金匱乏,再加上時局不穩,並沒有動工修建陵墓,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溥儀病死。溥儀死的時候,因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關於他的骨灰的安置情況,周恩來總理專門作了批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後來經過家族商定,最終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西陵的崇嶺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他專門找到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準備勸說她將溥儀的骨灰葬於西陵,最終,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於是將溥儀的骨灰入葬西陵。


京蜜


誠邀,如題。滿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溥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得到普遍承認的皇帝。溥儀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三起三落,慈禧太后死後,年僅三歲的溥儀登上了皇位,後來辛亥革命,溥儀下臺;而後張勳復辟,溥儀上臺,結果段祺瑞在馬廠誓師,趕走了定武軍,溥儀再次下臺;30年代的時候,溥儀在日本人的慫恿下再次在東北登基,號稱滿洲皇帝,結果二戰日本失敗後,溥儀再次退位,被人民政府收押改造,那麼問題來了,溥儀的墓現在在哪裡呢?

溥儀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腎癌在北京去世,享年61歲,遺體於10月19日火化。周總理批示,溥儀身份特殊,其墓地可以由皇室的人來自己決議,後來通過幾天皇室宗族的談論終究決議了把溥儀的骨灰放在八寶山公墓進行埋葬。

溥傑說過,總理對我的哥哥溥儀的安葬骨灰的作業非常的注重和關懷,還問過我要不要建一座雄偉美麗的墳墓安葬他,作為一個好市民,被我堅決的拒絕了。

改革開放後,帝王陵寢的旅遊業發展得如火如荼,1992年,香港商人張世義來北京出資,其中一個項目就是經營清西陵的旅遊業。 張世義想把溥儀的骨灰遷到清西陵,以此招引遊客,張建造了一座非常雄偉的寢陵宮殿,並且把溥儀的骨灰正式的安放進去,遷到西陵裡邊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溥儀作為封建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人們對他總是充滿了各種好奇,甚至他去世後的陵墓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古代帝王們的陵墓一個個規模宏大,但溥儀去世時的身份只是普通公民,因此墓地的規模自然無法與歷代帝王相比,若與普通人相比,溥儀的陵墓還是相當不錯的。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溥儀的遺體是火化的,這也是歷史上唯一火葬的皇帝。他的骨灰先被寄存在八寶山人民公墓骨灰堂,隨後1995年的時候在遺孀李淑賢的同意下,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也就是現在所謂的溥儀墓。

其實,在封建時代,皇帝登基後就會為自己選擇百年後的風水寶地,而溥儀也不例外,在他10歲那年,已經有人為他在清西陵的泰東陵附近選擇了萬年吉地。只不過溥儀一生顛沛流離,身份也從末代皇帝成為一個普通公民,因此幾乎不可能入土皇陵。

溥儀死後的安葬事宜都是經過愛新覺羅家族決定的,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公民,肯定不能搞特殊,於是經過家族成員的商定後,最終一致決定將溥儀骨灰寄存於八寶山人民骨灰堂。就這樣溥儀的骨灰從1967年到1995年在八寶山寄存了28年。

直到1995年,一位經營華龍皇家陵園的商人找到了溥儀妻子李淑賢,表示想讓溥儀的骨灰安葬於清西陵內的華龍皇家陵園。沒想到李淑賢欣然同意了,溥儀的骨灰就這樣順利入葬於光緒陵附近的皇家陵園,也算是得其所願。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華龍皇家陵園雖然和清西陵毗鄰,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家陵園,而是商業性公墓,溥儀骨灰安葬於此大大提高了華龍皇家陵園的知名度。末代皇帝能夠有這樣的結局實在難得,也算是為自己的人生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是資深歷史達人,深入淺出為你解讀歷史,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知識!


讀史知天下


溥儀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傳奇的一個皇帝,他的一生經歷了別的皇帝所不能經歷的,被趕出皇宮之後,溥儀還選擇投靠日本人,他寄希望於日本人,希望能夠有朝一日恢復大清王朝,歷史證明,這一切都是痴心妄想,日本人宣佈投降之後,溥儀被帶去做戰俘,後來又被帶回國改造,再到後來溥儀被釋放。

溥儀被釋放之後,還娶了一個老婆,晚年算是比較幸福的。有趣的是溥儀自認罪大惡極,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能被釋放,其實在溥儀被特赦之後,他才算是真正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數年之後溥儀過世,溥儀死後,關於他埋在哪,當時還引起不小的爭議。

溥儀被火化之後,有人認為溥儀應該埋在清朝的皇家陵園中,同時有人認為溥儀這個時候可不是大清朝的皇帝,如果將他埋在那裡,會造成很不好的影響,這個時候的溥儀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公民,只能找個正常地方買骨灰,有趣的是後來還是周總理特批將溥儀的骨灰放入八寶山,畢竟溥儀不是一般人。

後來溥儀的骨灰被遷入華龍皇家陵園,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為這個陵園是一個叫張世義的商人修建的,當時此人認為這個陵園名氣太差,沒什麼人會認可,於是乎他想找一個大人物的骨灰遷過來,以此增加知名度,也可以說是用這種方式打出名聲,賺更多的錢。

溥儀的妻子李淑賢最終同意將溥儀葬在那裡,具體為什麼同意我們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溥儀當皇帝的時候,其實墓址已經選好,只不過可沒人有時間去給他修。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首先說一下個人看法:溥儀這個人對自己的喪葬之事還是看重的,畢竟當年溥儀對國民政府失望而投奔日本人,有一個重要誘因就是當年國民政府沒有因東陵盜案處置孫殿英。雖然後來經過各類世故後,溥儀自認為是一個“普通的,光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但老的那些思想應該也不會完全消磨掉。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癌症去世了,那麼他該埋在哪裡呢?

溥儀當皇帝的時間太短,他年級也太小,所以雖然選了墓地(有兩種說法:一是即位初期已經選定,二是1915年選過),但是畢竟後來情況變了,葬在皇陵那自然不可能。而且根據規定,10月19日,溥儀的遺體也被火化了,但是骨灰怎麼放還真是個大問題,有很強的政治敏感性。

根據溥儀最後一位夫人李淑賢的說法,周恩來總理親自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議;二是可由家眷選擇在八寶山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安葬或存放骨灰。10月20日,家屬聚會進行討論,經家族一致商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一開始是放在人民骨灰堂。

溥儀弟弟溥傑還說過,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 “對溥儀的後事非常關心,曾對我說,是否要建立一座漂亮的陵墓?作為一個市民,我明確拒絕了”。

在結束政治混亂後的1980年,政協禮堂為溥儀等人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會後依據中央指示,將溥儀的骨灰盒移至八寶山公墓第一室。後移至安放國家領導人的第一副室。

不過90年代後,由於政治敏感性大大沖淡,溥儀墓搬遷了,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後來在他們和清西陵工作人員的勸說下,溥儀遺孀李淑賢女士於1995年將溥儀的骨灰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因為這樣能促進當地旅遊。

現在溥儀還是埋在西陵,溥儀墓距離光緒皇帝的崇陵後圍牆僅200米,也許,這更符合溥儀的本願吧。


國史拾遺


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數千年來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可謂是一波好多折,能在亂世中保全了性命,而且還能在新中國得到妥善安置並且善終不得不說也算是他的一個造化了,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他的死對於當時的政府來說也比較重視,畢竟是一個由封建皇帝改造成一個良好公民的好典型,所以在他死後,當時周總理關注並且過問了此事,說尊重愛新覺羅的家族決定並且政府可以給開綠燈,幫助他們妥善安置溥儀的骨灰,後來經過愛新覺羅家族的開會,最終決定把他的骨灰安置在了北京八寶山人民骨灰堂。在當時乃至現在八寶山都是一個光榮的象徵。

然而,對於溥儀末代皇帝的身份,總是有人想炒作並最終用於商業目的,在溥儀安放八寶山沒多少年的時間後,一個自稱是河北易縣清西陵《華龍皇家陵園》的工作人員找到了溥儀的現任妻子李淑賢,積極的勸說她能同意將溥儀的骨灰由八寶山遷葬於西陵,並且給予相當的回報,最終架不住他們的軟磨硬泡,李淑賢最終同意了,所以如今的溥儀墓就在《華龍皇家陵園》之中,在溥儀墓的旁邊,是曾經的末代皇后婉容墓(當然這只是個衣冠冢,婉容的屍骨不知所蹤),旁邊還有李淑賢的墓,這位末代皇帝墓的規模很小,稍稍比一般人的墓大一點點而已,畢竟是這個私人陵園的噱頭嘛。


老豬的碎碎念


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生於1906年2月7日,卒於1967年10月17日。作為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他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1909年三歲登基,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溥儀像


他做小皇帝時,按照清制,新皇帝一登基,就要為自己選定陵址。一說,溥儀未定陵址,應是他只有三歲,還沒有來得及,三年後一被逼退位,更是不可能定了。一說,當時定的就是清西陵。但是,他是廢帝,身後事不可能自己做主。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當時,新中國已經在推廣火葬,他也被特赦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關於他的骨灰的安置情況,周恩來總理專門作了批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

後來經過家族商定,最終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90年代,清西陵的工作人員找到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並說服她,於1995年將溥儀的墓葬遷到了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清西陵有關負責人介紹,將溥儀墓葬遷入清西陵,一是因為溥儀登基之初,就確定此地為他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縣經濟條件差,這樣可以帶動旅遊發展。


宣統皇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在溥儀墓的兩側,一側是溥儀真心喜愛過的譚玉齡,一側是婉容。溥儀畢竟做過三年的皇帝,因此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後裔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溥儀與婉容


末代皇后婉容像


溥儀與譚玉齡

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諡號,廟號曰:清恭宗;諡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 尊婉容為“孝恪愍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李淑賢為"孝睿愍皇后"。

末代皇后婉容墓

譚貴人墓


以上諡號、廟號都是民間所加,與以前皇帝的諡號,廟號為官方所加是不同的。


老照片


周恩來總理對溥儀墓地建議:“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它墓地的任何地方安置或寄存骨灰” 。



溥儀的墓地可謂是幾經折騰,先是自選墓地未果,再是安葬到八寶山,最後又被遷到華龍皇家陵園,這期間又有著什麼樣的曲折離奇的故事?

(溥儀墓)

按理來說古代皇帝自從登基的那一天起就要開始為自己的陵墓做打算,但是溥儀繼位沒多久大清就滅亡了根本沒來的急選墓地,後來溥儀被迫退位,但是仍然住在紫禁城,雖然不是皇帝,但還享受著皇帝的待遇,民國政府每年都向溥儀支付400萬兩白銀。

(溥儀)

1915年溥儀決定用這些錢給自己建一座陵墓,地址就定在泰東陵旺隆村北。可是後來一直沒有動工建造,有的說也動工了,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又被迫停止了,到後面被趕出紫禁城就更沒有機會建造陵墓了。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為患有腎癌在北京去世,享年61歲,兩天後遺體被火化,溥儀成了中國曆代王朝唯一被火化的皇帝,愛新覺羅家族認為此時的中國政府已經有很多棘手的問題,就覺定不麻煩政府,婉言謝絕了周總理為其建造豪華陵墓的好意,決定葬在八寶山的人民骨灰堂。(溥儀的弟弟溥傑聲稱,哥哥喜歡熱鬧,相信在這裡哥哥不會覺得孤單)


溥傑這份兄弟情意讓人動容,可是他沒想到的是哥哥溥儀最終還是被遷到了一個並不熱鬧的地方。

1994年,張世義在海外歸來,回國後在易縣崇陵的西北建立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但是建立好之後這個所謂的皇陵知名度並不高,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建立的皇陵沒有人光顧,更別提有多少遊客,能掙多少錢了,於是張世義到處“努力”,他在努力什麼?努力想讓溥儀的墓從八寶山遷到華龍皇家陵園,真的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張世義找到了溥儀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並極力勸說,雙方談好之後,很快就將溥儀的骨灰從八寶山遷移到了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也就是距離光緒皇帝的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處。



至於遷墓的過程儀式也特別簡單,依然是李淑賢捧著自己花五塊錢買來的骨灰盒,到達華龍皇家陵園,將骨灰盒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臺上,隨後工作人員將骨灰放在了水泥製成的棺槨之內。



這就是溥儀最終的墓地——保定易縣華龍皇家陵園。溥儀生前也是被趕著跑,去世之後還不得安寧,如今他是熱鬧了,只不過這種熱鬧並不是他喜歡的,他只能看著那些遊客,卻沒有一個能陪她說話的。


貓眼觀史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也稱為“清廢帝”和“宣統帝”。

溥儀於1967年10月17日因為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北京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
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華龍皇家陵園是屹立於中國大陸首家集安葬紀念、觀光休閒、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紀念公園式的現代化陵墓。

溥儀的陵墓跟他祖先的墓,清東陵比起來肯定比較小了,但是比普通人的墓比起來還是比較大的。


兵哥夜話


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於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於1995年遷葬到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規模不大,比著他的列祖列宗肯定是小很多,相比一般人的公墓肯定是要大一點的。

1.登位之初,陵寢已選。

歷代皇帝幾乎都是登基就開始為自己修建陵寢,而且有嚴格的等級制度,這是古人視死如生的傳統觀念,比如漢代的王陵就有大量陪葬品。溥儀身為皇帝也不例外,登基之初,就確定此地為他的陵墓,此外清西陵所在地保定易縣經濟條件差,如果溥儀的墓在的話,這樣可以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2.末代皇后婉容衣冠冢陪葬

比起列祖列宗溥儀的陪葬墓顯然比不上,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的衣冠冢落葬清西陵,終於和丈夫“團聚”。



(衣冠冢落葬在末代皇帝溥儀墓的左側。)


因為婉容1946年病死監獄,當時就被人草草掩埋,後來多次搜尋無蹤。2005年,婉容的弟弟郭布羅·潤麒(已是95歲高齡)向代理人黎園表達了希望能為姐姐修建衣冠冢的願望,終於在2006年10月23日的落葬儀式上,把婉容的一張坐姿端莊最能反映她身份氣質的一張照片,在背後簽名後裝在水晶相框中埋入墓穴,同時還有死難之地的一捧黃土。(前人對黃土總是有深深的眷戀之情,蔣校長去臺灣時也帶了一捧黃土)還有一把生前所用手鏡陳列於溥儀博物館,婉容戲劇般的悲慘人生落下了歷史的帷幕,也算是人生有了最終的歸宿,塵埃落定。

溥儀墓的右側是偽滿時期冊封的“祥貴人”譚玉玲之墓。

作為末代皇帝能夠善終,也實屬不易,(對比同時代沙俄尼古拉二世)溥儀的人生也算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