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在美國迪美博物館裡,有一個蔭餘堂的展品,是一座安徽農村的古代建築,大約建於中國的嘉慶道光年間。當年國家有規定,凡是乾隆末年1795年以前的文物,無論什麼情況不允許出境。1795年以後的文物經過鑑定是可以出境的。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蔭餘堂

在九十年代的時候,中國農村大量的廢棄古建築隨便拆,因為大量的人都出去打工,老房子也沒人住,給個仨瓜倆棗兒的錢就把門窗賣了,房子也拆了。當時美國人特別想買一箇中國的古建築搭建在博物館裡,最後挑了蔭餘堂這樣一個古建築,賣了3萬美金,在當時當地已是天價。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局部

美國有一個富翁叫姜森,給博物館捐錢要把這個東西搬到美國去。美國人較真,非得按照原封原樣重新搭建,當時剛有攝像機,就拿著攝像機,拆的時候邊拆邊拍邊編號,前後連拆帶運用了一年的時間,用四十個最大號的集裝箱才把這個院落給運到美國去。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局部

要按照原樣搭建起來可沒那麼容易,美國人幹不了這活,美國工會又不讓中國人去,怕搶飯碗,所以對中國工匠有限制。經過協商,最後只同意了少數必需的工匠去美國。

復建期間,著名收藏家馬未都趕赴現場觀摩,一看美國人連抹牆都不行,那技術怎麼抹也抹不平,想用機器抹平呢又沒有徽派建築看似很平,其實又微微起伏的特色。而且美國人幹活時旁邊兒放一溫度計,超過多少度他們就不幹活了,中國工匠則揮汗如雨的趕任務多掙錢,但美國人又不讓你多幹。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局部

就這樣折騰了五年,才把蔭餘堂恢復了。建好以後,馬未都先生又趕過去,感受十分震撼,尤其是穿過美國的現代建築後走進蔭餘堂的那一瞬間,眼前呈現的立刻就是安徽的農村。所有原始的任何痕跡都沒有丟失,細緻到包括一把笤帚,那種感覺恍如隔世。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外部

2003年6月21號,蔭餘堂正式落成並對遊客開放,一座安徽的農村古代建築就這樣漂洋過海,落戶於迪美博物館。而博物館為此付出的花費更是驚人,前後大約花了六百萬美金,是購買這房子的二百倍。

收藏:一座“廢棄”的中國建築,被美國人買回去當“國寶”供著

局部

在美國人看來,無形的東西是永遠大於有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