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满洲人的五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满洲人的五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满族文化网合作者爱新觉罗墨林的满文书法端午节)

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于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当时这一消息一公布,在中国马上就炸了锅,网民一致指责韩国。

实际上,韩国“江陵端午祭”与汉族的端午节是不同的节日,韩国“江陵端午祭”与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汉字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唯一相同就是时间上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而且韩国的申遗,也不与今后中国申请汉族的端午节为非遗不矛盾。也就是一点关系没有。

但中国网民似乎不理会这些解释,自此不断造出一些笑话来讽刺韩国,一会说韩国人说,中国某位历史人物如孔子是中国的,一会又说韩国人说汉字是他们发明的等等。

这些已经证明都是中国网民编造的谣言,因为中国网民出炉说韩国某大学的教授研究的,但韩国那边声明了,根本就没这大学。后来中国网民再编的时候,就先查好韩国一所大学的名称,并具体说是某研究所的教授说的,但这则谎言,韩国方面很快证实,这所大学根本就没有这个研究所。后来中国网民再编造时,就不说某研究所了,干脆就说是韩国某位教授说的。但韩国方面很快就查了,查遍全国,也无此教授的名字。

虽然中国网民的谣言一次次被打脸,但还是自娱自乐,每次网上传播,都会有很多人相信。无怪乎早在德国纳粹就说了,人们愿意相信他们愿意认为是真的东西。

虽然中国网民的谣言一次次被攻破,但在中国网民心理,竟无人去指责造假者,并也不相信韩国人否认,他们坚强起这些谣言都是真的,于是形成把韩国人当成是说大话的象征。

目前中国网民也不看世界名著,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皮诺曹是谁,只知道被妖魔化的韩国人了。

前边说这些,就如我们平台证明了一些历史事实,因为与他们传统思维不一致,他们就无法相信了。因为事实就是事实,不在乎你是否相信。只不过很多历史的事实被一些人有意掩盖了。

满洲人的五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农历的五月初五,满洲人人称“五月节”。而尼堪(汉人)称做端午节、端阳节,这一天也称“药王节”。满洲人五月节是来源于萨满习俗,的传说这一天采的药分外灵验。但这一天对于“尼堪”来说,却是个凶日:屈原、伍子胥和曹娥都在这一天投江而死。所以汉族主张这节不说快乐,而说安康。但对满洲人不同,满洲人祭祀神灵,就是个喜庆的节日,完完全全可以说五月节快乐。

下边,咱们即具体分析一下满洲人的五月节与汉人端午节的不同:

一、节日的名称不同,而且过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汉族叫端午节,指农历五月初五。满洲人叫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也就是说,不仅名称不同,而且时间也不同。汉族就限定于农历五月初五一天,而满洲人的五月节,不是具体一天,而是一个时间段。

满洲人的五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二、节日的来源不同

汉族端午节来源最广的传说是纪念屈原,有的地方说是纪念伍子胥或曹娥。

满洲人的五月节来源于萨满文化,关于此节日来源的传说,各地版本不完全相当,但大意是让人插上艾蒿或挂葫芦,就躲过了一场灾难。这传说有的人认为指辽时期女真人形成的习俗。也可能要更早。

因为汉族传说有纪念某一名人,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或曹娥等不同的说法。最广的算是屈原。但根据新版教科书,历史教科书已经将屈原除去,因为根据历史研究,无法证明存在这个人。但中国网民心理承受不了,正如我们平台发的一些文章,如证明岳飞那些武功都是编造的一样。但因为他们长期相信东西历史上不存在的,但他们还是坚信,谁要敢说真话,那无疑就是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别人都会为维护虚荣心相信假话,只有小男孩不懂这些。

最后面对中国网民的压力,历史教科书虽删去屈原、扁鹊等虚假人物,但语文教科书却收入他们故事,那就是安慰大多网民,那些人造出的英雄还是敬仰,但只限在语文上,因为他们真的不是历史呀。

网上近几年流行说不要互相祝贺端午节快乐而是安康。满洲人并不纪念某名人传统。如和五月节联系相近的名人,我们满洲历史上也有很多英雄,以后可以把纪念一些英雄与一些节日相挂钩。但现在还没成为民俗去纪念某人,所以满洲人完全可以互相祝贺五月节快乐!

满洲人的五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

三、节日的内容

汉族主要以划龙舟等吃粽子等方式,目的是纪念屈原或伍子胥、曹娥。

满洲人节日主要内容是祭山神、祭江神、祭药神 。祭山神主要就是祭祀满洲人的圣山长白山,满洲人祭祀的江神,根据居住地不同,而祭祀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等。

入关后,满洲人的多神教的萨满教改为主要是祭天或祭祖,所以节日的内容有的就变更为祭天祭祖,求福驱灾。

满洲人的族花是杜鹃花,满洲人把杜鹃花制作成年息香,以驱蚊驱虫等。

满洲人吃的食物比较丰富,不仅粽子,有的满洲人聚集地区吃粘米饭或其他粘食,还有吃煮鸡蛋,而不是粽子。满洲人入关后,分布广泛,所以民俗会有差异。老北京旗人就讲究吃黄米小枣粽子、玫瑰饼等。

满洲人好运动,这天喜欢骑射,特别的历史传统是射柳。古代的时候还喜欢打马球等。

现在人们常说有句俗语“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它的原话出于“癞蛤蟆,躲端午,躲了初一躲不了初五”。

原来,这句体现的就是满洲人的五月节习俗,满洲人一般是在五月节开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也就是在五月初一和五月初五这两天,都要抓癞蛤蟆。因为这两天的癞蛤蟆抓住后用线穿上,放在屋檐下荫干后用白酒泡后,能治皮肤病和疮癤等病。所以癞蛤蟆在初一这一天躲在地下,不出来。但是时间长了,要出来觅食。如果赶上初五这一天,还是被人民抓去了。所以“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是曲解了俗语的本意。

作者富察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