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刘洪洋,1963年生于天津。孙伯翔的得意门生。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工作室导师,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首批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授课专家,京东印社社长。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天津刘洪洋以篆书为最佳。他孙伯翔先生的得意门生。大家都知道孙伯翔先生以魏碑名世,重骨。刻意描摹碑刻刀砍斧斫的痕迹,线条偏脆、薄、生硬,终生未脱做作之态。缺乏敦厚、雄壮之意,中宫逼仄,可见心胸。人受制于笔,时见断气、闭气、烟火气。少合理的夸张,多变态的处理。故事只局限于笔画间,尚不知线条外虚处为何物,更不论格调。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孙伯翔先生的书法作品思想性差,内力空洞,匠气弥漫。至老都是外家功,若气力不足,必会一场空。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而刘洪洋与其他学而不能化的弟子一样,入门槛易,出门槛难,磕磕绊绊得习气居多。上梁不正下梁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嘛!唉……其实这帮书协老一辈的书法家们,真是害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青年书法家。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刘洪洋高明处在于“转化”:他可以将魏碑方笔的劲利、刚峻特点移入篆书创作中,又可以将对篆刻形式的独到理解这些多方修养化入篆书创作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面目。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虽然这种取法帛书和秦简的书风有很多人在写,但是只要互相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刘洪洋写得很好,能够把篆书写出静气、写出雅气、写出峻拔气,实在太难得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书风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用技巧提高到一个极限,往下怎么发展呢?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我以为,这种书风因为摹习的人很多,即使你高出一般,但是还是难免遭到同化进而被湮灭在里面。我觉得刘洪洋的书法总有一种发甜的感觉,也就是说追求大众化审美多一些,渴望得到更多的人欣赏。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种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很多中青年书家身上,从而使书风的突破停留在一个预定的限度内。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个人的想法:当我们对传统形式技巧有足够能力把握时,创造的突破口在“这一个”的独特性,而若获得独特性,就必须“偏激”——深刻的“偏激”,抓住书风某一有价值的特点深入发掘、扩张。

书法大师刘洪洋,书法作品印证了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