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战装备突击步枪的德军步兵火力得到了多大的提升?

战略论


二战后期,装备STG44突击步枪后,对德军步兵班的火力提升非常大。

普通的德国国防军一个班的配置是10人,其中有1名班长,正副机枪手2人,弹药手1人,外加6名步枪手。

班长使用mp40冲锋枪,携带两个32发的弹匣。机枪手携带MG34\\42通用机枪一挺,副射手携带500发子弹和2个备用枪管,弹药手携带600发子弹,98k步枪一支。其他6名步兵携带98k步枪加90发步枪子弹,有时额外携带100发机枪弹链。

这样一个步兵班以机枪为核心,步兵精确射击掩护。MG34\\42机枪的火力相当强悍,但缺点就是如果机枪出现故障或被拔掉,整个班的火力就大打折扣。

而对面的一个美军步兵班12人,装备8支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挺布朗宁自动步枪,一支m1903狙击步枪,两只汤姆逊冲锋枪。除了机枪火力不如德军之外,步枪、冲锋枪火力均优于德军,均衡性也更好。

▲美军步兵班的火力配置

战争后期,随着STG44突击步枪的研制成功,STG44突击步枪率先装备德军精锐部队。比如德军装甲掷弹兵,一个班8人,有2挺通用机枪,士兵装备G43半自动步枪,或STG44突击步枪。

后来组建突击排,其中包含3个8人的突击班,全部使用STG44突击步枪。8人突击班在单位时间内的输出火力超过旧编制下的10人班。火力提升可见一斑。

▲装备两挺机枪的装甲掷弹兵班

只是因为德国产能实在有限,造价高昂的STG44突击步枪只生产了40万支,始终未能大规模装备部队,限制了德军步兵班的火力。但即便如此,1944年苏军发现德军半自动/自动武器数量明显增加,配合MG-34/42机枪,火力大增,在步枪有效射程上的自动/半自动武器密度远远超过苏军。

战后苏联仍然念念不忘STG44突击步枪的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世界知名的AK47突击步枪,可见自动步枪对于火力提升的重要性。


和风漫谈


提升还是很大的,毕竟是全自动武器。假设双方在没有重武器支援的纯步兵对战中,德军在以机枪为支撑的情况下,其余士兵绝大部分配备mp 44再加部分mg43的话会很占便宜,甚至是压倒性的。


我是机智的国王


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了,突击步枪迅速提升了德军步兵部队的火力,在中近距离上作战更加得心应手。

二战中德军的步兵战术中,极为依赖MG34/42机枪,其他士兵使用的都是射程远但是火力差的步枪,或者就是火力强但是射程不足威力小的冲锋枪。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机枪火力被摧毁,并且面对大量敌军步兵的逼近,此时的德军就会十分被动,很容易被敌军歼灭。

而与此同时,美军装备了大量自动武器,比如M1半自动步枪、M1半自动卡宾枪、M1918勃朗宁自动步枪等等武器,即使是在没有机枪的情况下,火力依然十分凶猛,要比同等兵力下的德军更占优势。而苏军则采用了大量装备冲锋枪的做法,同时结合进攻前猛烈的炮击以及步坦协同,在近距离作战也能给德军造成巨大的麻烦。

而有了突击步枪之后,德军部队的火力迅速提升。即使是在冲锋枪难以触及的中距离,突击步枪依然有着有效的杀伤力,作战效果不亚于机枪。同时突击步枪更为轻便,机动灵活,能更好的保存自己。战争后期,德国已经投入很大力量去生产MP44突击步枪,而这款优秀的武器也成了很多盟军士兵的最爱,缴获之后将其作为自己的新武器,就是弹药补给只能依赖缴获德军。


前沿阵地


二战德军步兵班组

二战德军秉承“闪电战”的作战思路,德国步兵主要是配合装甲部队进行突击作战的。早期德国步兵班组主要围绕一挺MG34/42机枪进行作战,其余班组成员配备毛瑟栓动式步枪和MP38\\40冲锋枪为机枪提供火力掩护。

现代突击步枪的祖师爷——STG44突击步枪

MG34/40是二战时期极为优秀的机枪,因其超高的射速被盟军称为“希特勒的撕布机”。它可以轻松压制400米以外的有生目标,而与之配合的MP38/40冲锋枪则可以对冲锋到机枪阵地百米以内的敌军进行有效压制,毛瑟栓动式步枪则可对百米以外的单个目标进行精准射击,这样的武器配置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但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国工业生产能力持续下降,当坦克/装甲车辆无法满足前线需要后,战争进行到了僵持阶段,这时德军的弱点开始出现了。

操作机枪射击的德军机枪手

由于缺少有效突击力量,闪击战变成了堑壕战,双方交战距离由开始的近距离突击变成了中远距离的对峙,这时只装备有效射程短的冲锋枪和射击速度慢的栓动步枪的德军就无法有效压制大规模装备半自动步枪的盟军了,在大规模装备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美军面前,德军曾经引以为豪的火力配置再也无法笑傲疆场。

战斗中的德军步兵

德国的武器设计水平在当时可以说领先整个世界,面对火力不足的情况,著名德国设计师雨果•施迈瑟设计出一款足以改变世界轻武器设计概念的武器——STG44突击步枪。作为世界上首款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的轻武器,,STG44不但拥有冲锋枪的高射速,同时具备步枪的中远距离射击精度,使得德军的火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装备STG44的德军部队可以轻易压制装备半自动步枪的盟军。无奈大厦将倾,即将迎接末日的第三帝国无法为士兵大量装备这种优秀的武器,这也使得STG44只能成为一个轻武器里程碑式的存在。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求各位老爷点波关注!


区域拒止


在东线战场,由于苏军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组建了整排、整连、整营的冲锋枪部队,特别在斯大林格勒残酷的巷战中,德军遭遇了苏军波波莎冲锋枪强大的火力覆盖,71发弹鼓的波波莎,火力持续能力特别强,再配以手榴弹辅助,给予德军步兵以极大杀伤。

巷战两件宝,冲锋枪和手榴弹,一般巷战距离都很近,不会超过150米,基本上在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内,巷战时德步兵班MG42通用机枪机动不便,枪手待在一个固定阵地,又容易被苏军狙击手射杀,或被迫击炮敲掉,炸死射手又毁了机枪。

(32发直弹匣的MP40冲锋枪)

由于德军步兵班大都装备毛瑟98K栓动步枪,射速慢,火力单薄,只配有2把MP40冲锋枪,以MG42通用机枪为核心火力的阵地战打法,在斯大林格勒巷战中并不十分适合,所以死伤兵员非常严重,德军认识到了步兵班火力的不足。

于是,一把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既有步枪的杀伤力,又有冲锋枪持续凶猛火力的MP44突击步枪,终于在1944年正式成军,配发给东线战场的步兵,以其出色的性能,受到了前线部队官兵的广泛好评。

此枪在400米有效射程内连发精度高,后座力小又易于掌控,威力接近单发栓动步枪,重量又和步枪相差无几。

(30发弯弹匣的MP44突击步枪)

德军计划以MP44突击步枪取代毛瑟98K步枪、MP40冲锋枪,但因为本土遭遇盟军连续不断的大轰炸,导致战争资源枯歇,至战争结束前,MP44突击步枪仅造了40多万把,大多投放到了步兵手中,成了国防军士兵的有力武器。

MP44突击步枪主要装备东线和西线的德军精锐步兵,每班至少配发了2把MP44突击步枪,在300-400米距离上,轻松就压制了手持波波莎冲锋枪的苏军士兵,苏军的冲锋枪发挥不出火力猛的效果。

特别在苏军最后进攻德国本土阶段,柏林战役,死守国会大厦的党卫军士兵装备清一色的MP44,死在此枪口下的苏军官兵不知其数。

(71发弹鼓的波波莎冲锋枪)

由于MP44突击步枪射程远,火力猛,巨大威力,战斗负伤的苏军老兵卡拉什尼科夫躺在病床上时,就想着要设计一把类似于MP44突击步枪的自动枪械,通过不懈努力非常有名的AK-47突击步枪就诞生了。

二战时期,配备了MP44这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击步枪后,德军步兵班的火力得以极大提升,在阵地战中,能轻易压制手持波波莎冲锋枪进攻的苏联军队。

在实战中,此枪的威力得到了证明,三、四个手持配30发弹匣的MP44突击步枪的德军士兵,可以压制住一个班的手持M1加蓝得半自动步枪和M1卡宾枪的美军士兵,以及数量更多的使用波波莎冲锋枪的苏军士兵。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首先要了解二战纳粹德国的步兵轻武器配置,在斯腾格威尔44突击步枪问世之前,德军主要配置是kar98k步枪,鲁格手枪,mp40/38冲锋枪,mg42通用机枪以及少量的gew43半自动步枪。

kar98k步枪,gew43步枪应对400米的敌人绰绰有余,火力支援依靠mg42机枪的超高射速以及无敌的伤害能力,7.92口径子弹只需要横向三发子弹就可以把一个成年人懒腰打断。而mg42的两脚架设计就是把后坐力从垂直转化为横向后座,这一点参与过盟军霸王行动即诺曼底登陆战的士兵深有体会。

mp40/38冲锋枪可以应对150米以内的敌人,极高的连发精度和绝佳的操控性让它成为二战期间最出色的冲锋枪。不需要过多训练,连小孩子都可以稳定操作它。

这就出现了一个火力的空白区,150米~400米之间的敌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很好应对吗?这难不倒德国的天才设计师,他们的想象力催生了一把跨时代的武器。他们的设计初衷是,德国军队需要一把射速和冲锋枪一样,但是威力更大的武器。

7.92×57mm口径子弹的威力是毋庸置疑的,击中要害没有不死的。但是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把机枪,而是可以单兵携带并且操作的武器。57mm长度的弹药筒既浪费火药,又占据更多背包空间。他们就设想把这种全威力步枪弹懒腰截断,设计出了7.92×39mm的中间威力子弹,有效射程只需要达到四百米,且拥有和全威力步枪弹相同的杀伤力。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

但是在纳粹德国的政治背景下,无论这把武器多么出色,都需要得到元首希特勒的认可才能生产使用。希特勒这个自大狂,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因为他为数不多的战场经验让他觉得二战还是以堑壕战为核心,坦克只是冲锋武器,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步兵和他们手中的毛瑟枪。无论设计师怎么说服他,他就是固执的认为德国士兵并不需要这把枪。

时势造英雄啊,这些设计师胆大包天,他们隐瞒了希特勒,偷偷生产了一批并且命名为mp43。mp在德国武器编制中属于冲锋枪系列,但是谁都知道这不是一把冲锋枪。他们生产了几千把并且把这些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武器投放到了残酷的东线苏德战场。

后来,希特勒视察东线战场时,他问手下的将军,你们最需要什么?将军回答,更多的mp43。希特勒满脸疑问的说,那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听说过,拿来给我看看。结果他看到这把枪时勃然大怒,他怒吼道,我不是说过别制造它了吗?要知道在当时的德国违背希特勒的意愿等于找死。但是他还是耐心的看完了士兵为他演示这把武器如何操作,看完以后他内心极度震撼。

他意识到这不同于以往的冲锋枪,也想到了利用宣传攻势,他重新为这把枪命名为斯腾格威尔44,翻译过来就是44式冲锋武器,也可以翻译为44式突击步枪。因当时正值1944年,所以stg44正式问世并且大规模列装军队。

美了纳粹德国,就苦了苏联。苏联人看到这把枪时被惊呆了,他们不相信德国人造出了能打四百米的冲锋枪。因为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列装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冲锋枪即索米冲锋枪也只能打到二百五十米。并且他们更不可能相信冲锋枪威力能大到一枪就可以把苏联士兵打死。

在1944年的东线战场,有一支被苏联军队包围的德国军队,他们几乎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就是依靠着空投的stg44突击步枪,杀出了一条血路,摆脱了包围圈。

可是历史没给stg44更多机会,随着战争局势的每况愈下,纳粹德国还是输掉了这场战争。用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名字来说,这就是一场《失去的胜利》。如果stg44能早一点大规模投入使用,至少在东线,德国不会被苏联突进的那么快。假设如果是曼施坦因攻击克里米亚半岛时就能生产列装的话,斯大林真的只能在西伯利亚的雪原上哀叹了。

二战后,这把武器并没有彻底完结。在苏联,一个名叫卡拉什尼科夫的坦克中士,设计出了一把7.62×39mm的突击步枪,它的名字叫AK47。

在西方世界,一位叫尤金斯通纳的设计师也设计出了一把使用5.56×45mm的m16步枪。从此中间威力型弹药彻底享誉全世界,得到了各个军事势力的认可。现如今,除了少量列装美军的M14EBR步枪和精确射手步枪之外,很少再能看到制式武器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了。

因为当年纳粹的天才设计师发现,现代战争的交战距离往往都发生在四百米以内,因为冲锋战车、坦克的大量应用,已经很少再看到双方隔着上千米距离对射的情况了。随着弹药发射药的改良,很多突击步枪已经能打到六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但是从未再把弹药筒加长到全威力步枪弹一样。所以说人类历史尤其是战争史上对人类轻武器制造改良最大的功臣就是这把突击步枪的老祖宗→斯腾格威尔44,向这位二战生不逢时,但是居功至伟的老兵致敬。


代号镰刀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stg44的最大作用就是填补了机枪和冲锋枪之间的火力空白,可以看作是一种轻机枪使用。冲锋枪的射速很快,但是受限于口径和子弹,其射程和威力在阵地战和野战中就稍显力不从心了。机枪的话,德军当作轻机枪使用的MG34和MG42就是不装三脚架的重机枪,全枪重量和操作方式都不可能像stg44那样方便。而且,stg44还是第一种使用中间威力弹的枪械,这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媲美机枪的火力,冲锋枪一般的易于操作,这东西要是在开战之初就用来替代98K或者只是替代MP38,那战争的走向说不定真会受到影响。


尘扬35116188


突击步枪的使用确实是战争的进步,杀人更快了。德国的突击步枪确实也给盟军造成困扰,伤亡,但它没有影响战争的进程。在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和美帝的空地烧钱面前,突击步枪的影响微乎其微。

最大的作用是,因为它的出现,带来了突击步枪时代。阿卡,M系列的大规模装备部队,流转到现在的各个战争中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