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刷脸”的背后:可能会让每个人都面临风险

今年12月乌镇会议期间,大佬马云在上海地铁完成了漂亮的“刷脸”进站,“刷脸”支付走近人们的生活,生物识别技术再次被媒体热炒。人们热衷于生物识别技术给大家带来便捷性的同时,对生物识别技术又了解多少呢?大量的个体信息被这些应用疯狂的采集到底又意味着什么呢?引石老王从应用的角度带您了解生物识别技术背后的风险。

“刷脸”的背后:可能会让每个人都面临风险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生物识别的核心就是采集——存储——比对,商业应用采集用户个人的生物特征信息(指纹、人脸、虹膜等)存在服务器后台,当用户登录应用时,用户的生物信息被重新采集,与之前存在服务器上的用户生物信息进行比对,如果一致,系统就让用户登陆应用,否则就拒绝。因为用户的指纹、虹膜、人脸等生物特征是每个个体唯一拥有的特征,而且是活体生物体征,不存在任何可复制性,非法者很难进行伪造和假冒,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无需用户记住复杂的口令,或者随身携带类似U盾等硬件设备,因为每个人天生就携带自己的体征,识别生物体征成为识别用户最有效的方式。这样看来,生物识别技术方便、快捷、还最有效,因为丢不了,还很难复制,吃瓜群众一定认为这几乎是完美!

“刷脸”的背后:可能会让每个人都面临风险

生物特征信息采集、泄露的风险

生物特征信息可以直接、唯一识别到每个个体,从个人信息理论分类的角度看,其敏感程度远高于一般信息,可以说是“敏感信息”中的“敏感信息”。然而,大家可以留意看看我们周围的电子产品和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异军突起,人们的个体生物信息每天被不经意地收集着。让人越发担心的是,生物识别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被大量的新兴创业公司和新兴产品应用使用。吃瓜群众们可以稍微思考一下,我们每个人在世间唯一的生物特征被采集存放在他们的服务器上,如果有一天他们创业失败!或者服务器被攻破!我们该怎么办?...

每个人只有十个指纹、两个虹膜、一张脸,大量的生物特征信息服务器一旦受到攻击,数据库被拿走,你不可能再有第二张脸,这将是每个人面对的最严重威胁!但目前,有关生物信息的采集使用还没有完整的法律要求,还未列入立法实践的议程。“刷脸支付”要全面正式投入使用,引石老王强烈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推出相关法律法规,以防严重的泄露事件发生。

“刷脸”的背后:可能会让每个人都面临风险

呼唤商业的社会责任,回归技术初衷

在社会和媒体疯狂炒作“涮脸”支付、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背后,充斥更多的是商人争夺商业机会的利益,人们被商家宣传的有效、便捷性,或是完成应用后的资金鼓励所蒙蔽,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缺乏网络基础知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的人们一次次的成为试验品。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在实现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担负起商业带来的社会责任,同时,仅靠行业自律也是不行的,必须从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层面出发,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每个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不再担心个体信息的风险,安全享受便捷服务,这才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初衷。

引石老王,信息安全行业从业20年,国家商业密码应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国内首批商业密码从业人员,专注人工智能反劫持技术与信息安全反黑,为您解读当今科技创新与发展。

关注引石老王,评论安全热点,解读安全风险,期待与您的互动,共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