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瀘州:“最多跑一次” 跑出高效與便民

6月6日9時許,李建梅趕到瀘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購買二手房手續。出乎她意料的是,從諮詢到辦完手續,只花了10分鐘左右。“第一次來辦理業務,感覺很方便也很快。”

這是瀘州市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的一個縮影。

泸州:“最多跑一次” 跑出高效与便民

“一窗受理”讓群眾少跑路

印發方案 瀘州制定“最多跑一次”

目標4月28日,瀘州全面梳理了瀘州市本級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群眾和企業到市本級申請辦理事項中能實現“最多跑一次”的事項1101項,其中行政許可791項、公共服務事項310項。

5月16日,市政府印發了《瀘州市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最佳政務服務示範城市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瀘州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目標:到今年6月底,在實現市本級、龍馬潭區群眾和企業到政府申請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基礎上,實現其他縣(區)、園區群眾和企業到政府申請辦理事項“最多跑一次”,各鄉鎮(街道)、村(社區)便民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到今年底,實現數據“全歸集、全打通、全共享”,公民個人辦事事項就近可辦,群眾和企業辦事事項24小時可辦。

推進落實 做好“減法”和“加法”

6月5日,川江都市報記者走進瀘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對“最多跑一次”進行了全面瞭解。一樓的窗口少了,這是記者第一眼看到的感覺。

瀘州市社保局局長李蜀博介紹說,在推行“最多跑一次”前,市人社局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置26個服務窗口,現在調整為15個綜合服務窗口。原來群眾和企業辦事存在幾個窗口來回跑的情況,而現在辦理一件行政審批或公共服務事項,在一個窗口即可完成。

“以辦理退休為例,以前需要跑行政審批、社保徵收、審核、待遇支付四個窗口,現在這些都在一個窗口就可以辦完。”李蜀博告訴記者,其實辦理退休的流程沒變,但綜合窗口受理辦件申請後,各環節實行內部流轉,辦理完由綜合窗口統一出件,讓群眾少跑路。

採訪中記者發現,除了社會保障業務設置綜合窗口,工商、瀘州市不動產登記等也都實現了一窗受理模式。

記者瞭解到,市政務服務大廳分類設置社會保障、稅務服務、不動產登記、建設投資項目、商事登記、交通運輸、公積金等七類綜合窗口,對其餘分散的17個行政審批部門服務事項進行整合,設置了6個集成服務窗口,按綜合窗口的運行模式分前後臺開展業務辦理。

市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林雲介紹說,在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市政務服務中心主要是做“減法”和“加法”。一方面,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不斷做“減法”,減少申請材料,減少辦理時間,減少跑路趟數。在服務措施上則做足“加法”,通過開通網上查詢通道、設置綜合窗口、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開展雙休日延時半天服務、免費郵遞證照及審批文書等,方便企業和群眾辦理。

“最多跑一次”推行的效果究竟如何?群眾的滿意度是最好的標尺。6月5日,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一樓,記者碰到正在辦理特病報銷的蔡教全。他告訴記者,自己這幾年不止一次來辦理特病報銷,“和以前比起來,現在的效率更高,四五分鐘就辦好了。”

同樣對效率提高深有感觸的還有房產中介曾先生。從事這一行業三年多來,他沒少跑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前一樓二樓來回跑,現在簡便多了,而且拿證時間也縮短了許多。”

6月6日,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辦理完購買二手房手續的李建梅選擇了免費郵寄服務。她說,自己家住納溪,原本以為還要下來一趟拿證,現在連這一環節都省了,真正是“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以來,瀘州市的政務服務通過做加減法,方便了群眾,得到了認可。

服務延伸 推進“一次都不跑”

家住白招牌社區的居民劉小琴,6日下午使用瀘州市信息公開服務監管平臺成功申請了一張住所證明,從填寫資料到提交只用了幾分鐘時間。劉小琴說,以前要辦理證明,需要提前準備好相關材料,一趟趟跑社區、跑街道。如今有了這樣的平臺,很多證明材料都可以在網上開具。

像劉小琴一樣點贊網上辦理事項的市民不在少數。自瀘州市信息公開服務監管平臺投入使用以來,“最多跑一次”的觸角延伸到了街道和村社。

為讓辦事群眾“最方便辦事、最快速辦事、最優質服務”,瀘州市不僅將“最多跑一次”向下延伸,還向外拓展,探索推進“一次都不跑”。

據瞭解,目前全市人社部門的201項公共服務事項中有37項已經開通網上全程辦理,其實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繳費、查詢等個人業務基本實現了全部網上辦理,“一次都不跑”;繳費工資、人員申報等70%單位業務實現了網上辦理“一次都不跑”。另外,瀘州市公司設立工商登記已實現全程電子化登記“,零見面”辦照。

林雲告訴記者,下一步,市政務服務中心將不斷擴大網上辦理事項、實施同城通辦、建設智能排號和查詢系統等措施,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

川江都市報記者 周菁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