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白话安全:解读二维码支付安全,防御银行账户风险

白话安全:解读二维码支付安全,防御银行账户风险

引子

一提到信息安全,总会让人联想到复杂的密码,高深的算法,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讲,确实很难清晰的理解其意。引石老王为您白话安全,解读当下新科技。上一期,引石老王开篇《白话安全:银行U盾如何保护账户安全》,本期引石老王为您白话解读二维码支付安全,提醒大家如何防御资金账户风险。

二维码是一种信息载体

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打开微信或支付宝对商家二维码进行扫码支付,我们可以看到付款页面中显示了商家名称和相关信息,这正是二维码作为信息载体的作用。与一维码(就是我们日常俗称的“条码”)相比,二维码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而且可以支持不同的数据格式存储,同时,二维码还有一定的容错性,我们扫码的时候就会发现,部分损坏的二维码也可以正常使用。加上扫码支付的方便性,二维码顺利成为大众广泛使用的信息载体。

白话安全:解读二维码支付安全,防御银行账户风险

网上有很多现成的二维码生成工具,大家可以在上面输入一段内容,生成一个二维码,其他人通过扫码便可以看到你输入的这段内容。作为信息载体,二维码的作用不仅仅是支付,还可以记录诸如APP下载链接地址等很多内容。

二维码扫码支付与安全保障

二维码支付简单来讲,就是商家把支付宝(或微信)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生成一个二维码,并打印出来或发布在书、报纸、网站等地方。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二维码,从而实现与商家支付宝(或微信)账户的支付结算。

扫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资金账户体系的无线支付方式,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扫码支付是支付宝或微信的扫码支付。不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他们对扫码支付都有着一套完善的安全机制和手段,交易过程中,会进行支付密码验证、终端异常判断、还有交易异常实时监控,以及交易紧急冻结等一系列的安全机制,它对二维码支付形成了全方位安全保护。虽然也存在其他品牌的扫码支付,但引石老王建议:对于相对缺乏安全认知的大部分人来讲,只选择支付宝或微信这样大品牌、有实力的扫码支付就足够了。

白话安全:解读二维码支付安全,防御银行账户风险

乱扫二维码将造成银行账户风险

虽然支付宝与微信扫码支付都有着一套完善且强大的安全防御机制,但由于涉及账户资金,对不法分子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为了保障扫码支付的安全,引石老王建议大家不要随意去扫描二维码,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安全是相对的,央视多次曝光“毒二维码”事件就足以说明:即便是支付宝、微信们安全防御再强大,乱扫二维码也可能会让您的手机中毒。

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病毒,当大家不经意扫码时,病毒就进入了手机。这样,不法分子就可以监控我们的手机,将手机发出的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银行的验证码等)进行拦截,从而盗取我们银行账户的资金。

白话安全:解读二维码支付安全,防御银行账户风险

二维码支付安全的风险防御

针对以上风险,引石老王总结了二维码支付的安全防御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提高警惕,降低银行账户的风险:


  1. 不要随便用手机扫描未知的、不了解的、被陌生人推荐的二维码。

  2. 二维码支付时,一定要进行当面的确认,确认商家的二维码后在进行扫描。

  3. 在自己的手机中下载安装一款知名的手机安全管理软件,在使用二维码支付时可先打开它扫描当前手机支付环境,如果提示有风险就停止支付,待风险解决后再进行支付。

引石老王期待您对本期的评论与回复!留下您关注的、希望了解的技术与产品,引石老王将用最简单的语言为您解读,让您秒懂安全风险,提高防御能力!

关注引石老王,为您白话解读安全,和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