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跨越千年岁月,归来仍是少年

跨越千年岁月,归来仍是少年

跨越千年岁月,归来仍是少年|走近诗经7《周南.关雎》

周南.关雎来自明白四达00:0004:03(转自喜马拉雅FM“诗经释诵”“漏风独语”专辑)

要说诗经里传递出的最美意像,如同其他任何诗歌文字一样,自然就是亘古不变的情爱故事,尤其美好爱情传唱。

《周南.关雎》就是这样一首经典爱情诗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这两句足以经典传颂两千多年。而且这首诗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整个诗经305首中的第一篇。

作为诗经诗篇之首,这首诗歌的确经典,历来备受瞩目,无数人推崇,这个现象用心理学视角还可以给个简单解释,那就是“首因效应”。因为是诗篇第一首,更容易被关注,被审视,被记住,被传颂。而我选择这篇作为“走进诗经”第四篇,也是这个心理学原因,之前三篇分别是诗经里篇幅最长的这篇走近诗经4:颂.鲁颂.閟宫--"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篇幅最短的这篇篇幅最短的诗经,你读过嘛|走进诗经5《周颂.清庙.维清》》,最后一篇先有中兴之君还是先有中兴时期?|学心理读诗经6:《商颂.殷武》。为何选择这几篇来写呢,无它,只因刚刚抄完诗经,由于“近因效应”“峰值效应”“首因效应”。

心理学认为,最开始的事情情况容易记得可以解释为“首因”,比如初恋难忘,故土难离;最后完成的事情难以忘记因为“近因”,比如考试、旅游、某次糟糕或高兴的事情等刚刚经历过记忆犹新;还有就是某段时间某件事情中印象深刻节点,相当于峰值容易记得,比如某次经历中最为精彩的发挥,考试之后某处折磨自己的疑惑处,皆是如此。我选择这几首诗经先来写写,也是如此心理作用,不然老虎吃天从何下手呢,总得找个模式一篇篇开始吧。

从内容分析这首“关雎”虽然很老套,还是要做的。我想可以分作三部分来理解她:始于颜值,慕于淑质——久于相思,敢于友之——终于欣赏,赢在毅力。

具体说,诗篇第一章作为第一部分,写出男子心仪女子,一见钟情,定下“非女不娶”目标,是为“始于颜值,慕于淑质”。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一种水鸟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陆地。窈窕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这部分需要恰当理解“逑”这个字,要作为配偶而非追求来理解,就会更好理解这句用作比兴的“雎鸠”,正是叽叽喳喳的成对雎鸠,使得这位君子希望得到这位美女青睐而成为自己妻子,颜值与气质永远是喜欢与吸引的第一位,这正是诗句的真实可爱之处。

诗篇第二三四章作为第二部分,写出男子为了追求梦中女孩,果断采取行动,表达心声,是为“久于相思,敢于友之”。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寤寐: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yōu)哉(zāi)悠哉,辗转反侧。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悠哉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深陷相思苦,描写刻画惟妙惟肖,贡献了好多经典名词。最后呢,乃至终于明白单相思毫无价值,徒增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也就是接触战赂,运用自己娴熟的琴瑟艺术俘获芳心。有追求,有毅力,还有才华,这样的男子主动送上门,哪个淑女心能平静住?

于是,最后一章就成了第三部分,知音难觅,彼此爱慕,终成眷属,是为“终于欣赏,赢在毅力”。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芼:择取,挑选。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彼此山含情水含笑,投桃报李互相欣赏,有情人终成眷属。这里需要理解“钟鼓”,古代钟鼓属于特殊乐器,大排场才可以使用的,这里暗喻婚礼上钟鼓齐鸣,音乐大作,二人结为夫妻,迈入婚姻殿堂。从全诗描写看,与其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如说“毅力抱得美人归”。原本的单相思到惺惺相惜,再到琴瑟友之,这正是坚持不懈行动的结果。

因此,这个美丽爱情故事吸引人也就不难理解,有颜值有曲折,有委婉有失落,有情节有好结果,简直就是无数后世爱情故事的标准配置。当然,这也是心理常识所致,平淡会无味,曲折才有趣,结局要美好,这样的故事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心中对生活的永远向往。

所谓追求爱情,不过我们追求幸福的重要环节,或者说典型性表现,真正反映的是对未来生活的祝福,相信未来的自己会更好。因此,我们不自觉的喜欢这样的故事,这类的爱情,这种的例子,自我代换,乐此不倦。

从这个意义再看这首关雎,就完全可以跳出美妙感人的爱情故事范畴,对于学问、创业、工作,甚至小小的活动比如读完全部诗经,都是一个道理,都是一个譬喻,那就是心理学对于“意志”的定义,要确立目标、克服困难、采取行动、实现目标这样的一个心理过程。关雎里的男子正是在这样的意志力坚持下,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目标,有克服“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痛苦经历,有“琴瑟友之”的行动,乃至有“钟鼓乐之”的幸福。

这里的关键,我想就是过程的坚持,行动的力量,毅力的价值。在我们看到的别人成功背后,都是鲜为人知的付出,倘若我们也要这样的成绩,那必需想明白要投入常人未曾意识到的意志力。

因此,才有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细细思虑,这期间经历的正是“意志“的心理过程,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坚持的力量,尤其艰难困苦时候的坚持,而这种坚持取决于对目标实现的坚信。

这样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如同关雎中这个思恋男子,心怀梦想,充满希望,知道美好不在于今天的苦与痛,不是现在的无知、可笑与幼稚,不是年龄考虑,也无关成就大小,而是当下拥有的一颗积极向上年轻的心。

拥有这样年轻的心,纵然跨越多少岁月,即便经历再多风雨,归来时候仍是少年。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1ff751bdd147

來源:简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