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滴滴外賣或會無果而終?

滴滴外賣或會無果而終?

當滴滴決定上線外賣業務的時候,我在心裡為他嘆了口氣。我知道,那個曾經一夜躥紅的明星創業公司,那個兼併快滴、收購優步的年輕巨人,似乎未能等來真正綻放,就開始隕落。

記得滴滴在 2015 年由“滴滴打車”更名為“滴滴出行”的時候,我還為其組了一篇稿子發在當時任職的《創業邦》雜誌的公眾號上。我還記得寫那篇稿子時的心情:當時的負責人問我,滴滴改個名字,這個選題值得寫嗎?我答,這是大事,標誌著滴滴的重大戰略升級,值得寫!

誰知道,將“出行”視為公司業務發展核心邏輯的重度垂直公司,竟被美團“逼”到做起了外賣。

即使滴滴能為其切入外賣業務找出 100 種理由——包括但不限於所謂的“算法能力”和“運力”——但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美團開始發力打車業務。

不過,美團切入打車的邏輯順理成章,因為出行本就是吃喝玩樂的一部分,符合美團作為一個生活服務平臺的定位。出行之於美團,或許可以說,是早晚的事。

與之相比,滴滴做外賣的邏輯就很難說通。這一方面是因為外賣業務不符合滴滴的長期戰略定位,另一方面則是,滴滴尚處在虧損狀態,此時切入更難盈利的外賣市場,更像是給自己雪上加霜,而非絕地反擊。

事實上,美團大多數業務均已實現規模盈利,唯獨外賣業務還在虧損。而且,按照王興的說法,外賣業務的“虧損還將持續很長時間”。

另外,公開資料顯示美團外賣市佔率達 56%,已是一家獨大。在這種情況下都難以盈利的外賣業務,理應是所有創業公司敬而遠之的禁區。

由此來看,“滴滴外賣”像是滴滴在面對美團“宣戰”時反應過度而催生的產物,其結局可能會無果而終。

然而,不得不說的是,“美團打車”對滴滴出行的影響或許被輿論得有些過了頭。在出行領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滴滴,本不該因此亂了方陣。無論有沒有“美團打車”,滴滴都應該不遺餘力地做好打車,並想盡辦法實現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