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肉弹将军”乃木希典到底是军神还是蠢材?

小卷奥特曼


送萨沙的旅顺203高地游记

从大连到旅顺还有几十公里,带着孩子不太方便,就租了一辆车。沿途开过去,感觉公路修的不错。不过似乎东北司机开车并不规矩。在很多注明限速60公里的路段他们都狂开,估计是知道这里没有监控。

开到203高地,沿途基本就没人了。这和之前旅顺军港、白玉山之类人山人海的情况,截然不同。其实也不奇怪,对于普通游客来说,203高地就是一座什么没有的小山包,压根就没什么意思。

萨沙开车进去,偌大停车场一辆车都没有,我是唯一的一辆!!!无语。

整个游览全程约4个小时,一共只看到3组共7个游客。

-------------------上山的道路,空空荡荡。这年头,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太少了。203高地的山不高,还是相对陡峭的,爬起来不轻松。

好了,先说一下203高地的背景。

203高地是旅顺争夺战最重要的一部分,而旅顺争夺战则是日俄战争的关键。庚子事变以后,满清衰落成半殖民地国家,列强开始瓜分中国。此时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台湾和原属国朝鲜,俄国则通过中东铁路和租借旅顺大连,将势力深入东北。两个列强的视线,都放在中国东北。

整个东亚中,东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区。这里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还有极大政治军事意义。谁控制了东北,谁就会占据东亚大陆的军事优势,进而可以并吞中国,称霸东亚。后来的日本,也就是从伪满洲国出兵入侵关内,差点占领整个中国。

就东北来说,显然是俄国早了一步。俄国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涉足东北,并且在庚子事变前后乘机出兵占领整个东北,还得到了旅顺这个不冻港,修建了横穿东北的中东铁路。日本慢了一步,在东北尚且没什么力量。

对于日本来说,如果不进攻东北,也就等于放弃对东亚的争夺,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日本人的雄心是占领整个亚洲,第一步就是要占领东亚,也就等于放弃了所有野心。况且,世界国家之间的对抗,就像激流中行船一样,不进则退。如果日本像某些力量一样搞什么“和平崛起”,不敢和俄国争斗,坐视俄国在东亚占有绝对优势。那么,随后俄国绝对不可能满足于现状,就可能会主动进攻打垮日本。历史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和平崛起一说,任何一个超级强国都是通过战争确定自己的地位。拿破仑击败联军,法国才威震欧洲;英国人歼灭西班牙无敌舰队,获得日不落帝国的地位;苏联通过苏德战争,一跃成为超级大国;就连美国人,也是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才确定了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

所谓和平崛起、避免冲突、埋头发展,不过是一种软弱外交和发展模式的托词而已,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对是否对俄国开战方面,政府和军方高层有严重分歧。富有国际政治经验的首相伊藤博文认为,目前日俄国力军力有较大差距。

俄国是欧洲准一流强国,也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已经称雄200年。而日本30年前刚刚开始维新,几年前的庚子事变期间,日本自己还背着不平等条约。此时俄国的财政收入是日本十倍,常备军为100万,也是日本4倍。俄军久经战争,曾经击败过拿破仑的法军,威震欧洲。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列强敢于小看俄军。俄军总司令曾经狂妄的宣布:一个俄军兵,进攻中可以对付三个日本猴子兵;防御中,可以对付十个。

日军崛起以后,始终没有遇到过强敌,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中打败的不过是衰弱的满清,算不了什么。

就军事上来说,俄国首都莫斯科远在欧洲,是非常安全的。日本绝对不可能彻底打败俄国,灭亡俄国。日本最辉煌的胜利,不过是在东北重创俄军,让他知难而退的达成停战协议。但如果俄国破釜沉舟拼命,打持久战,日本国力军力都无法支持,必败无疑。

鉴于以上的分析,伊藤博文等人坚决阻止和俄军开战。

军方以而山县有朋、儿玉源太郎为首的强硬派,却认为必须打。他们认为,双方实力本来就有很大差距。日本唯一的优势是俄军远东部队距离欧洲太远,不可能得到及时的增援和补给。以日军现有实力,围歼远东不算多的俄军陆军和海军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日军可以使用25万大军,而俄军在远东的部队只有10万人。

不过,俄国高层有识之士已经看到这点,正在全力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目前该铁路除了贝加尔湖的100多公里以外(这里河流太多,山势非常陡峭,铁路几乎难以修建),已经大体完工。如果此时不打,再等上几年,让俄国完成西伯利亚铁路。那么莫斯科的一百多万现役俄军和大量补给,就会毫不费力的沿着铁路运送到旅顺,日军就必败无疑。

反复争论后,天皇拍板,决定冒险和俄军决战。随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海军偷袭旅顺港,将俄军太平洋舰队分舰队封锁在港口中。随后,日军大军在辽东半岛登陆。

日军兵力火力都大大强于远东的俄军,似乎胜利在望。而俄军也不是好惹的!他们的最高司令官斯捷塞尔是个职业军人,立即作出正确的部署。

斯捷塞尔认为,无论日军如何部署,都必须先占领旅顺。

旅顺号称东亚第一要塞,不是浪得虚名的。它的军事意义极大!旅顺扼守渤海和黄海交界的渤海海峡,是俄军唯一一个不冻港。俄军太平洋远东分舰队目前实力尚存,只要得到在俄国欧洲的主力舰队增援,就可以一举歼灭日本联合舰队。日本是个岛国,在东北作战日军所有的补给都依靠海路运输。如果联合舰队覆灭,东北日军也就会全军崩溃了。

早在设计旅顺军港的时候,俄军就刻意设计了海防工事,利用大量海岸要塞炮对海封锁。当时的火炮技术落后,从军舰上开炮的命中率很低,而且火炮射程有限。海岸要塞炮无论精度、射程、威力都远远强于军舰,根本无法对付。所以,鬼子的联合舰队曾经2次敢死冲击旅顺,全部被击溃,根本攻不进去。

由此,旅顺就成为日本联合舰队的眼中刺。

海军打不下旅顺,就要靠陆军了。

----------------俄军装备了大量重机枪,实战中,它比火炮还有效。这种水冷式机枪,只要有冷却水和弹药,就可以持续射击几个小时之久,形成可怕的弹网。谁要试图突破这个弹网,无异于自我毁灭。不过203高地上,俄军工事遗址所剩无几。只能看到一点痕迹!大家看这堵石头墙,应该是碉堡的一部分。

不过,陆军进攻也非常不顺利。俄军占领旅顺以后,花费了数年时间和数万民工,用了3万桶水泥,修建了大量要塞和防御工事。

资料中写到:旅顺工事(韦利奇科上校设计)的构筑开始于1901年,6万中国工人和沙俄技术人员经过了4年时间,修建了40多座堡垒群,和70多座炮台,所有的堡垒和炮台都用铁丝网,陷阱,地雷以及大量的步兵掩体来保护。前沿阵地是大孤山,小孤山,203高地。到1904年1月以前,600多门火炮中只有116门(沿海战线108门,陆上战线8门)准备就绪。

旅顺防御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它的特点是防御性武器,大大强于进攻武器。俄军装备了大量重机枪、野战炮,布置了水泥工事和铁丝网。日军有一些攻城炮,受火炮技术和观测技术限制,火炮精度不佳,难以精确打击,只能依靠乱射碰运气。日军绝大部分野炮山炮威力有限,对于俄军要塞是无效的。就步兵武器来说,日本兵除了上刺刀的步枪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对抗子弹风暴。

早在重机枪诞生之时,就表明了传统人海战术已经无效。在非洲津巴布韦,50个英国殖民地警察用几挺重机枪打死了3000祖鲁武士。在一战之前,德军曾经做过测试。用两挺重机枪交叉射击阵地前几百米的100个气球,15分钟之内就击破了99个。气球尚且如此,人更别说了。

预感战争会极为艰苦,旅顺战役总司令交给乃木希典中将负责。乃木希典是日军著名的将领,指挥过很多战斗,但也打过一些败仗。他曾经在甲午战争期间攻打过旅顺,仅仅花费几个小时就获胜。战功卓著,又有旅顺地区作战的经验,军部将这个重任交给他。

作战的难度,果然远远超过乃木希典的预计。

战役刚刚开始,为了切断旅顺和外部联系,日军于大连的金州湾登陆,发动攻击。俄军拼死防御。日军采用人海战术对俄军的重机枪阵地,死亡极多。仅仅南山一天14个小时的战斗,日军伤亡高达4000多人。当数字交给日本满洲军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时,他竟然认为是参谋多写了一个0,应该是伤亡400多人。

此战是第2军的作战,并不是乃木希典的第3军。不过他的长子乃木胜典,在南山作战中被打死。俄军子弹射穿乃木胜典少尉的腹部,肚破肠流,受伤极重。由于是乃木希典的长子,他得到了优先治疗的特权。经过野战医院的手术急救,由于伤势太重,也没有挽回他的生命。乃木希典死在医院,只有26岁。乃木希典忠厚木讷的大儿子不是很钟意,认为他没有什么才敢,却仍对他非常爱护。乃木胜典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时,乃木希典花费500日元买了一个高级望远镜送给他。要知道,当时普通日本工人每月工资仅仅几日元,也是乃木希典好几个月的收入。

此时旅顺俄军有4万人,炮100多门,重机枪62挺,海军有战舰38艘。俄军旅顺的要塞基本以各个山地修建,易守难攻,炮火还可以互相支援。

相比起来,日军有绝对优势。包围旅顺的日军兵力达6万人,火炮400门(其中攻城炮198门),重机枪72挺。同时,日方以舰队52艘战舰封锁了港口。

--------------当年的203高地几乎没有树木,现在则是郁郁葱葱!不过这里西瓜虫很多,遍地都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1904年8月19日到24日,在轻视俄军防御的乃木希典,鲁莽的发动了第一次总攻,结果惨败。日军以中队为单位,大喊“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人贴人的采用人海战术冲锋。顽强俄军毫不客气,用重机枪对准人海猛烈扫射。日军的野炮根本打不破俄军要塞,步兵冲锋先是被铁丝网拦截,成为重机枪的活靶子。即便冲到要塞下,也无法将其摧毁,反而被侧射火力消灭。

日军战斗意志很强,前仆后继,踩着战友的尸体冲锋。但这不是日本古代战国时期,血肉之躯终究对付不了钢铁,进攻惨败。俄军回忆:一个由活人构成的山崩向我们滚滚而来,从谷地和沟壑中都有日本人冲出来。步枪和机枪纷纷发射,探照灯上上下下,使日本兵睁不开眼。他们前进,扑倒,跳起来又向前奔,然后再倒下去。

血战一周,日军伤亡高达近3万人,占乃木希典第3军的近二分之一,俄军仅仅伤亡3000多人。

日军很多中队大队冲锋期间伤亡大半,冲上去以后又退不下来,最终全军覆没。

有时候一个中队,刚刚跳出战壕冲锋十几秒,就全部死伤。

如此惨重伤亡的代价,仅仅占领了2个无足轻重的小阵地。期间,目睹惨烈战况,战争狂乃木希典在知道长子已经战死的情况下,仍然命令部下送死。

他疯狂宣布:冲啊。被包围的俄军死一个少一个,而日军要补充多少都可以。

到了8月24日,弹药耗尽,伤亡过重,乃木希典被迫停止送死的攻击。

-----------------280毫米重型臼炮,也就是著名的大阪宝贝。这种火炮威力强大,但精度较差。

攻击不利,乃木希典一方面向国内要求提供强力重炮,一方面改用挖掘战壕方式攻击,以减少伤亡。

挖掘战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的!日本军部接到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已经从欧洲出发的消息,极为惶恐。他们一再命令乃木希典,必须尽快占领旅顺。一旦太平舰舰队主力舰队和旅顺俄军舰队回合,联合舰队就绝对不是对手,日军也就必败了。

乃木希典无奈,在军部催促下,被迫在1904年9月19日开始第二次总攻。此次有280毫米重炮,仍然缺乏弹药,不可能摧毁俄军所有工事。况且当年臼炮技术较为落后,精度比较差,只能靠密集炮击碰运气击中俄军要塞。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

乃木希典只得期望依靠意志发挥奇迹,他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

此次攻击和之前基本一致,日军毫无进展,仅丢下了6000多具尸体,俄军则死伤4000多人。

前后日军已经战死2万人,旅顺要塞还完好无损。

由此,从日本军部到普通贫民,都对乃木希典极为不满,认为这是一个窝囊废。乃木希典在东京的寓所,被愤怒的日本民众冲砸。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流着泪大骂:乃木你这个杀人魔,还我的儿子!!

欧洲出发的俄军舰队加速推进,日军形势更为恶化。

天皇和联合舰队司令都亲自发文,希望乃木尽快占领旅顺,并命令将主攻方向放到203高地。

203高地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与附近的望台山、东鸡冠山遥相呼应。

日本军部认为,203高地是邻近港口的一个重要高地。占领203高地虽不能占领旅顺,却可以使用重炮炮击军港和旅顺市,重创港内俄军舰队。这样,即便旅顺战斗还要继续很久,胜利也属于日军。

况且,从军事上来说,203高地高度仅有203米,是个小山包,应该不难对付。

事实上,截然相反。

乃木要求提供足够的炮弹,目前每门炮只有100多发,但没有成功。乃木只得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组织了3000多人的敢死队,试图采用日本战国时期拼死的方法获胜。他们组成6个敢死队,队员右臂缠上白布作标志乃木在水师营东北一个高地亲自接见队员,并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

---------------火炮质量很好,都这么多年了,变化不大。

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第三次总攻,目标核心是203高地。这里的俄军利用1座要塞和2个碉堡死守。此时俄军火炮弹药已经消耗殆尽,203高地仅有4门炮,每门炮也只有近百发炮弹。

即便如此,俄军非常顽强,绝不示弱。经过惨烈拉锯战,日军再次惨败。敢死队誓死冲击,在重机枪弹雨面前仍然毫无办法,徒增伤亡而已。

3000多敢死队,活着回来的仅剩不到一半,而且多是伤员。

仅仅在小小的203高地,日军就伤亡近万人。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日军的尸骨和重伤快死的伤兵,很多地方根本看不到地面,惨不忍睹。

《旅顺》一书的作者巴尔特里特是这样描述此时的203高地的:自从法军攻击波罗底诺大要塞之后,还可能不曾再看见过这样多的死尸,堆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问之内。日本人的死尸十分难看,因为他们的皮肤变成了绿色,显出一种极不自然的样子。没有一具死尸是完整的,在炮弹弹片和破碎枪刀的堆积中,到处夹着零碎的肢体和骷髅。

此战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少尉,也战死在203高地。作为副官的乃木保典少尉,奉命向后传送命令。期间,正好一发俄军炮弹落在他身边,他被当场炸死。军医赶到的时候,发现乃木保典头颅破裂,脑浆四溢,死状很惨。

乃木希典一共有3儿1女,此时已经死了2人。乃木保典死的时候只有22岁,是乃木希典最喜欢的儿子。他聪明伶俐,和较为笨拙的哥哥不同(他哥哥考了三次才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深为父亲喜爱。由于父子都在第3军,见面机会比较多,关系很亲密。乃木希典对这个儿子非常严厉!有一次,乃木保典为了送母亲的东西,赶到父亲的司令部。结果,他被乃木希典一顿痛骂:以后不准再到司令部来!前线士兵都在奋战,我的儿子不能随便就跑到后方来!

乃木保典接到长子战死的消息后,为了稳定军心,只是淡淡的说:我希望他的死狀不是很惨。军人战死沙场是应该的。

得到次子也战死的消息后,乃木希典再也无法掩饰自己。他默默回到卧室关上灯,全身发抖,痛哭流涕。

----------乃木希典个人家庭是个悲剧。他共有3子1女,其中长子次子全部战死,唯一的三子没有生育,女儿也没有生育,他没有后代。乃木希典在旅顺攻击战中,犯了一些错误,客观来说,军部对他的再三逼迫也是他不顾伤亡,胡乱冲击的重要原因。大家看到这个203高地的牌子了吗?底座都坏了。。这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忘了说了,乃木希典夫妻在明治天皇死了后,切腹自杀殉葬。由此,乃木希典被塑造为军神。但日本有识之士认为乃木希典自杀是古代武士道的愚忠,会被文明世界嘲笑,建议不要宣传。

鉴于第三次总攻失败,日本军部忍无可忍,命令儿玉源太郎接过乃木希典指挥权,进行第4次总攻。

此时203高地俄军已经接近崩溃。在日军280毫米重炮的1个多月猛击下,203高地大小工事被破坏严重,俄军活着的仅剩1000多人。

1904年11月26日,日军随即发动第4次总攻,首先利用重炮猛击,然后上万步兵冲锋。

儿玉源太郎比乃木希典更为冷血!他为了保证攻击成功,竟然命令280毫米重炮始终不要停止炮击。日军步兵无奈,被迫冒着己方炮弹冲锋。这虽然让俄军无法有足够时间冲出工事,进入战壕作战,但也炸死无数日军自己人。

事后分析,被己方火炮炸死的日军士兵,不少于死于俄军之手。

俄军已经失去作战能力,苦战1天,203高地防御崩溃。日军冲上高地占领最大的碉堡时,仅仅发现1个活着的俄军。

仅仅这1天的作战中,日军又伤亡数千人。

事后计算,日军在203高地伤亡1万7000多人,俄军伤亡约5000人。

12月6日占领203高地以后,日军立即将280毫米重炮搬上山,炮击旅顺城市和港口。

12月中旬,旅顺要塞司令康得拉钦科将军被重炮炸死,半个月后俄军宣布投降,军港内舰队覆灭。

随后,联合舰队以逸待劳,一举歼灭绕过半个地球赶来的俄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其实是波罗的海舰队主力,其中一个舰长就是大名鼎鼎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至此,俄军已经必败无疑,终于宣布投降。

旅顺保卫战日军伤亡6万多人,一线部队几乎换了一遍。以最后参加总攻的第7师团为例,伤亡高达九成,乃木希典二个儿子也都战死。

俄军4万守军全军覆没,投降的有3万多人,实际伤亡不过1万人。换句话说,日军战斗伤亡是俄军6倍之多。

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彻底进入了列强俱乐部。此战后,任何一个列强均承认日本是亚洲第一强国,也是不可轻视的一个国家。

------------尔灵山的纪念碑有点生锈了,其实可以重新油漆一下。很多人说应该把这个纪念碑摧毁,萨沙觉得没有必要。历史可以被解释的!这座纪念碑是中国人屈辱的象征!当时的日军比较落后,大家注意他们头戴大盖帽,这种帽子是不适合作战的。一旦有较大的动作,帽子就会掉下。另外,当年的日军军官手持的,还是西洋式指挥刀。这种刀没有实战能力,其实就是仪仗刀。

回来说萨沙了。

车子只能开到山下,要步行上去。感觉203高地确实不高,山势却比较陡,山也比较大,方圆有几公里。这种地形,虽不是一夫当关的险要,只要修建完善工事,是很难对付的。

辛苦的一路爬上山,没有见到什么俄军工事的遗迹。想想也不奇怪,都已经100年了,早就埋没在泥土里面了吧。

203高地现在到处都是树木,郁郁葱葱,和战场上的黄土山完全不同了。

上山以后,首先看到的是2门日军280毫米重炮。准确说,是臼炮。

臼炮放在山顶对着军港的一个平台上,后来日军就是从这里炮击,迫使俄军投降。为什么呢?军港的军舰就像水桶里的鱼,在港里要吃炮弹,出港就是日军联合舰队,实在没法坚持了。

-------------------俄军在203高地只有4门炮,但周边的炮台也可以远距离开炮支援。俄军的野炮非常笨重,是落后的武器。当年的俄军装备和补给都不太好,部队也比较混乱。俄军申请炮弹,得到的却是一箱箱的神像和圣经。但俄国人是凶恶粗野的战斗民族,比日本人还要凶狠,这是骨子里的狼性,绝对不可小视。

280毫米重炮又叫做大阪宝贝,本来是放在日本海岸线用于抵抗列强登陆的,现在也不远千里运到中国。

萨沙目测这种火炮少说好几吨重,铸造的非常结实,钢材相当优质。

距离日俄战争已经有100年,火炮全身却几乎没有什么破损,可见日军对武器制造要求之高。

下了炮台,走了不到100米,就是大名鼎鼎的尔灵山纪念碑了。

占领旅顺以后,乃木希典为了纪念战死在203高地的近万士兵,还有自己的儿子,建造了这个纪念碑。它高10.3米,形似日式步枪子弹的纪念碑,碑体是由战后在此山搜集的炮弹皮、废旧武器冶炼铸成的。乃木希典亲笔手书碑铭并赋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儿创业期可艰,铁血履山山形改,万众敬仰尔灵山。

---------------------电影《203》高地是吹嘘日本军国主义的垃圾片,也塑造了一些比较真实的小人物。上图是日军进攻的人海部队全军覆没,几个俄军士兵对没死日军补枪的场面。电影中的日军官兵也不是超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残酷战争吓得精神失常;有的在阵前因恐惧而自杀;有的暴跳如雷,痛骂长官不顾他们死活。一个士兵当着乃木希典的面说:我们不过是消耗品,命不值钱。其实这些日本兵在国内也都是普通人,不过是卖豆腐的店员、软弱的单亲爸爸、和蔼的小学老师,甚至还有常年坐牢的黑社会分子。他们被军国主义思想武装起来,以尸山血海的劲头同俄军厮杀,最后基本都死在203高地。

这个纪念碑是铁的,不可避免出现锈迹,出现一种类似于蓝绿的颜色。萨沙赶到这里的时候,正巧山上起大雾。雾中,这种纪念碑显得十分阴森,还有一种呜呜声,近似鬼哭。

毕竟战死的这么多人,都是20出头的青年人,大部分还没有成家就客死他乡。他们也不甘心这样死去吧。

纪念碑的傍边还有几门俄军大炮,口径都不大。

当年203高地俄军将大炮放在隐蔽阵地,通过炮击杀死了大量日军。萨沙对火炮很了解,可以看到俄军野炮并不先进,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落后。这种火炮笨重的很,如果不是俄军防御,恐怕就用处不大。

203高地山顶也就一点大,东西最多100多米,瞬间就走完了。

本来就应该下山,不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没做,就是要找到乃木保典的坟墓。

山势陡峭,一起来的萨沙太太和小朋友留在山下捉蝴蝶玩,陪萨沙上山的是我老妈。话说回来,现在老年人身体真棒。萨沙常年游泳,此刻爬个小山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我老妈爬山就像走平路,佩服佩服。

根据指示图,萨沙从一条下路下山,去寻找乃木保典的坟墓。沿着一条小路走了半天。这条小路树木很多,甚至挡住了道路。这也侧面证明,203高地平时压根就没什么人来。

很快下到一条公路,失去了指示牌,不知道往哪里走了。还是老妈聪明,推测肯定在山上不是山下。想想也是,一个少尉送命令时候被炮弹炸死,怎么可能在山下,俄军火炮又没有导航装置。

沿着大陆朝山上走了不到50米,看到了乃木保典的坟墓。让萨沙吃惊的是,乃木希典这厮还真是廉洁,并没有给儿子建立什么大坟墓。这个坟墓仅仅是一个水泥的底座,一个光光的墓碑,上面一行字而已。

既然到了坟墓边,有件事还是要做的。

萨沙从来尊敬为国献身的英雄。理论上,乃木保典也是为国献身,不过他是死在中国,是一个侵略者。

套用陈真的话来说:不管日本人还是德国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的就是侵略者。

萨沙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乃木保典坟墓的目的,就是如下:好不容易爬上墓碑,然后伸出双手中指。去死吧!所有侵略中国的家伙,都该下地狱。

-----------------一条小路通向这个家伙的墓碑。送萨沙玉照!可惜有码!

随后,萨沙原路返回,顺便绕了绕只有小路的山里,终于看到一些战场遗迹。主要是大量战壕和以前的少量碉堡工事。可以看到,当年俄军修建工事还是比较有水平的,而且花费巨大。

以战壕为例,直到今天还有浅浅的深度,说明当年挖的绝对很深。碉堡残骸颇为坚固,可以看到坚硬的山石。这种碉堡,即便被75毫米炮弹正面击中,也难以彻底被摧毁。

爬的汗流浃背,终于下了山。


萨沙


日俄战争胜利后,日本正式成为帝国主义俱乐部的一员,为了弘扬军国主义精神,塑造了四个军神:指挥联合舰队几乎全歼俄第二太平洋舰队的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攻占旅顺要塞的日本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将;在用军舰封堵航道、将俄军舰困锁港内的“闭塞战”中阵亡的广濑武夫海军少佐;在辽阳会战攻占148高地的战斗中身负七处重伤仍坚持指挥至死的橘周太陆军少佐。

乃木希典虽然被奉为军神,但日本学界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基本持否定态度。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更是称乃木希典为“愚将”。这一称谓和“肉弹将军”的名号直接相关。

日俄战争主要有三大战役:旅顺战役、奉天会战、日本海海战。日本为攻占旅顺要塞专门编制了第3军,由乃木希典任司令官。为了占领制高点203高地,乃木希典发动了“死伤1万为标准”的两次猛攻,但仍未奏效。为此,大本营派出了留守国内唯一的野战师团第七师团前往增援。

1904年11月26日,日军发起了第三次强攻。翌日,不仅突击部队全军覆没,而且前往增援的第七师团也打得仅存1000余名官兵。12月1日,满州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视察前线,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具具烧得漆黑的日军官兵的尸体。为此,满州军总司令大山岩不得不命令儿玉源太郎取代乃木希典担任指挥。12月5日,儿玉源太郎指挥发起第四次总攻,最终占领了203高地。但是,日军为攻占这一高地伤亡人数达17000人伤亡。随后,日军从高地上用电话校正28厘米口径的重炮对停泊在船坞的俄国舰艇进行轰击,将其全部击沉。1905年1月2日,俄军旅顺要塞司令官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塞尔宣布投降。乃木希典作为第三军司令官,因此体面风光地成为攻占旅顺要塞的战胜国指挥官。

乃木希典对天皇绝对忠诚并颇受天皇赏识乃至庇护。在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乃木胜典和乃木保典先后战死。1912年明治天皇睦仁去世,乃木希典和他的妻子乃木静子切腹自杀,自觉为天皇殉葬。因此,站在不同角度评价乃木希典,结论显然不同。总之,按照一般标准,乃木希典算不上是优秀指挥官,但他是一名合格的武士。奉他为“军神”主要是为了宣扬“忠君爱国”,视他为“愚将”和“肉弹将军”是因为他的“人海战术”实在无智可言。



冯玮


从正面一点来说,旅顺是修建了2年的永备要塞,俄军守军有53000人,还有646门大炮,充足的炮弹。另外还有十几艘军舰可以提供炮火支援。而日军第3军只有4.8万人,大炮386门。

也就是说日军人数和火炮数量都少于俄军,不符合攻击坚固要塞,至少要有3倍兵力-5倍兵力的原则。最后,日军伤亡5万人,俄军也伤亡被俘5万人,其实损失是差不多的。虽然确实存在困难。

但是,要说乃木希典本人的话,就是愚蠢,第一就是,单纯的重复正面攻击,第二个就是,兵力逐次投入犯了分兵的大忌。最后就是,旅顺攻击的目的不是用强大炮台歼灭旅顺的俄罗斯海军舰队,而是固执的攻下整个要塞所有堡垒,而白白付出重大牺牲,拖延了时间。

如果说乃木希典比较优秀的地方,那就是,第一次采用了不断挖掘战壕,将战壕延伸到对方军队面前,减小对方火力造成的杀伤力,来慢慢接近目标的战术。后来在淮海战役,我军也大规模采用过这种战术。

第2个就是,第一次采用步兵小部队对堑壕要塞进行渗透式进攻,分散渗透,分散攻击。然后,乃木希典挖地道埋炸药摧毁坚固设防堡垒的方法,也还算不错。

日军开始伤亡大,主要是,开始阶段,日军最大的150毫米大炮对于俄军可以顶得住230毫米炮弹攻击的要塞毫无作用,变成了单纯的人海冲锋。第一次总攻损失15000人以后,乃木希典就开始老老实实挖战壕,挖地道了。


深度军事



乃木希典不是蠢材,他是一个合格,但没有超越他所处时代的陆军指挥官。


日俄战争时产生的巨大伤亡(6万人),和乃木希典指挥水平关系不大,更多是上级军事机关干扰一线指挥官指挥的结果。


首先,日俄战争是一战堑壕战的预演,沙俄早已经被旅顺变成了一个“战争堡垒”,几乎全是永备工事,与一战时一次进攻动辄伤亡十几万人相比,日军在攻克旅顺时伤亡六万人并不算特别离谱,也不能说明指挥官的愚蠢,我前面说过了,他并不比后来一战时他欧洲同行表现的更差。


其次,日军6万人伤亡有15000人源自第一次攻击,然而有一点要明确,这么大伤亡主要原因是日本提供的情报和地图有误,先是日方情报显示旅顺的俄军工事只是“半永久工事”,而事实上旅顺的俄军要塞经得起23厘米口径的大炮轰击,而乃木希典手里威力最大的火炮口径只有15厘米;之后日方提供给乃木希典的作战地图又错误百出。


不要认为地图不重要,事实上战争时期地图非常重用,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因为地图不够精确屡屡吃亏,抗战时国民党军第二十六军军长丁治磐将军回忆录里有相关记载“

抗战时来不及准备地图,大多是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这种地图叫编图,不够详细,且错误百出,做战时不管用。最好的顶多是两万五千分之一的地图。他(司令官薛岳)看地图作战,有时就会说目标距离很近,地方又小,为何(我)攻不下。实际上(地点)却距离远,地方大,有时左右方向都不对。”


而且丁治磐将军还谈到之所以抗战时国民党军看上去互相不救援,主要原因是地图不准确导致,地图上看上去两支部队相隔很近,其实实际距离往往很远,“没有部队坐视之事,但军队部署有问题,因地图不详,在地图上看距离很近,但打不过去。”


乃木希典指挥的第一次攻击就遇到情报失真与地图失准的情况,而且在火炮不能提供有效支援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士兵的勇猛了,当然,德国军校毕业生乃木希典这么干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他根据的是“兰切斯特火力方程”。


具体方程式这里就不介绍了,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远距离交火的情况下,根据方程式,假设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包括武器、训练等因素)是红军四倍的话,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的战斗力相同,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交战的结果是同归于尽。集中优势兵力只是拼消耗,并不占便宜。而在近距离交火的情况下,仍假定蓝军平均单位战斗力是红军的四倍,100名蓝军和400名红军近战后,当蓝军100人全军覆没时,红军仍有346人存活。


旅顺要塞的永久工事


然而乃木希典没有算到的是,旅顺攻防战是机枪第一次大规模运用,而日军成为了机枪显威的“背景”;其实这也很正常,任何一支军队都是“经验”的产物,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支军队没有任何作战经验,但是却所向披靡的事情;即使二战时看似战无不胜的美军,最开始的时候还被英国军人戏谑的称为“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


日俄战争之前,日本也就和拿着近代武器的中古军队淮军交过手,而俄军相对经验丰富的多,俄军可是经历过克里米亚战争、瓜分波兰、第十次俄土战争的洗礼。


因此,尽管日军第一次总攻损失惨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乃木希典有多愚蠢。


而且在第一次总攻受挫以后,乃木希典立刻根据第一次总攻的教训总结了经验教训,发明了“正攻法”,所谓了“正攻法”就是挖掘进攻战壕,将战壕延伸到对方军队面前,减少防守方火力杀伤力,“正攻法”帮助乃木希典在1904年9月获得了非常好的战果:拿下了沙俄两个堡垒,还发现了203高地的作用。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乃木希典还是一个合格的陆军高级指挥官,虽然他并没有优秀到超越时代,但是至少他并不愚蠢,不会碰了南墙也不回头。


儿玉源太郎


然而此时乃木希典的上级机关,大本营的山县有朋和日本东北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就如何攻击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山县有朋希望乃木可以拿下203高地,使日本的大炮可以攻击俄国旅顺舰队,而日本东北方面军总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则要求乃木继续攻击东北部高地,让日军可以直接炮击旅顺城。


因为本土和方面军发生了战略矛盾,儿玉源太郎为了抢时间,就逼着乃木希典继续攻击东北部的高地,并且最好在11月2日天皇生日当天拿下高地,向天皇“献礼”,所以,乃木希典只能在部队还没准备好的时候仓促发起攻击,但是第二次总攻击不但只持续了6天,而且有2.5天乃木是纯粹的炮击,从这儿也能看出乃木不是那种用士兵生命换取自己荣华富贵的人。


顺便说一句,日军对旅顺的第二次总攻,日军一共伤亡3000多人,相比第一次总攻的15000人伤亡,这一次明显看出乃木的敷衍。


在第二次攻击后,乃木反而坚定了用“正攻法”拿下高地的决心,他准备用挖地道埋炸药的方式拿下东北高地的俄军堡垒;然而这个时候,日本国内传来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命令:给日本东北军和乃木20多天时间,如果在12月10日之前拿不下东北高地,就必须按照大本营的命令攻击203高地。


203高地


这对于乃木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许日本国内想用这种不合理的命令让日本东北方面军主动转向攻击203高地,但是显然儿玉源太郎不认为自己应该在国内命令下屈服,于是他让乃木继续强攻东北高地。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总攻”,而“第三次总攻”只打了1天,乃木希典就给东北方面军打电话,说放弃攻击东北部高地,自己愿意去攻击203高地;这件事分明是乃木爱惜士兵生命的表现啊。


因为大本营给的时间是12月10日,乃木完全可以打到12月10号为之啊,反正死的是士兵。


至于后来确实是儿玉源太郎接手,但是炮兵阵地的布置,28厘米榴弹炮的就位都是乃木希典之前布置的,儿玉源太郎并没有更改乃木希典的布置。


而之后旅顺的陷落和日军拿下203高地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因为东北部高地堡垒被日军攻克的缘故,而日军攻克东北部高地堡垒的办法完全是沿袭了乃木希典之前“挖地道埋炸药”的方法,这说明如果没有大本营和东北方面军的矛盾,让乃木按照他自己节奏进攻,旅顺早就拿下来了。


因此,依照史实,乃木希典并不是“蠢材”,他只是“上级意见不统一而让一线指挥官背锅“的典型,这种情况在后来全世界各种战争中屡见不鲜,比如就有回忆录称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山前线也发生过“献礼攻势”、“国庆战斗”这类的事情,导致增加了部队无谓的伤亡。


最后再说一下,“经验”对于军事指挥有多重要,尽管机枪在日俄战争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可是欧美各国军事观察团却并没有给予应有的总视,反而总结了一个“攻势经验”,他们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战胜沙俄,最重要原因就是日方始终保持攻势,而俄军则多处于防守态势,因此他们总结经验是不管情况多么恶劣,只要保持进攻就能获得胜利。


结果这个“攻势经验”被广泛应用到一战初期,导致一战初期参战双方都无视对方堑壕、铁丝网和机枪,拼命发起进攻,结果多死了上百万人。


兰台


乃木希典表现出来的是纯正的武士道精神,是毫无杂质的言行一致的忠君爱国。

旅顺之战,抬棺出战,两个儿子全部战死。面对强敌,一波波肉弹冲击,血染203高地。儿玉源太郎接任才重新布置,调整炮兵,取得胜利。

民族要发展,要获得生存空间。国家总有面对难以战胜强敌的时候,军队总有面对艰苦卓绝的时刻,人民总有为支持国家异常苦困的时候。这种看似愚忠的毫无保留的忠君爱国当然是提的提倡的。

这是一种精神,让所有的对手畏惧的军魂。过去很多年了,强如美国,二战为什么扔原子弹?内心难道不是深深的畏惧吗?

至于大家热衷谈论的技战术水平,我想天皇深知道乃木希典的水平,他的同僚也知道。战后天皇把两个皇子拉倒乃木希典面前,说你的孩子都战死了,这两个孩子交给你吧。

天皇死,乃木希典和夫人切腹自杀。他的一生,显然不是大家一般认为的聪明人。


爱抽牡丹


他即不是军神,也不是蠢材。

日本攻击俄占旅顺要塞的时候,不要说乃木希典,也不要说日军,当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对如何进攻机枪阵地心里没谱。



在这个背景下,攻击旅顺的军队没有配备大量重炮。当时日军的重炮少,准备程度也低,弹药基本接济不上。

而日军担心俄军增援,一旦俄国人的援军大规模赶到,日军就什么优势也没有了。

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

于是为了争取时间,乃木希典决定采用集。团冲锋来攻克俄军阵地。于是,在这一场战役里,日军尝到了恐怖的嗞味。

但是,日军还是胜了。并且日本军部和政府要把乃木希典塑。造成英雄,以冲淡高达数万伤亡的悲惨事实。



日本在不“素直”的处理中失去了反省的机会,仍然坚持精神胜过钢铁的理论。导致后来的军备发展点错科技树-这对二战的世界人民来说是件好事。

说乃木希典是军神是指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日军的潜能,其实是有水分的。


真音速大猫猫


军神算不上,蠢材也算不上,算是一个贯彻武士道的战争狂人。

这人参加过日本西南战争,也率军侵略过台湾,是日本侵略的狂热支持者。


在日俄战争中,虽然最后日本艰难的取得了胜利,但是乃木的表现并非十分亮眼。

乃木贯彻的武士道十分血腥,他认为军人就要向死而生,取得胜利之前无论多少代价都要付出。

在辽东半岛的日俄血战中,乃木的作战算不上稳也算不上奇,他的肉弹战术表现了勇气却也表现了不知变通,他用人命不停的进攻俄军的要塞,一遍又一遍派出敢死队,他的军减员十分严重。

当然在俄军占据地利,日军兵力又不在优势的时候没有更多的进攻办法,但是乃木的指挥其实十分疯狂,有些命令太过独断,完全凭借一股气势派出兵力反复强攻不停歇,自己亲生儿子战死眼睛都不自眨一下,完全用人命去消耗守军的防御意志,最后虽然胜利但是却是惨胜,当然,对那时的日军别无选择。

当然,他的军神之名,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刻意鼓吹,因为他这种忠君和不怕死的彻底战斗的姿态符合日本对军队进行武士洗脑。

最后这个乃木在天皇死后居然和妻子一起刨腹自杀殉葬了,这是何等狂热的分子?日本人当然大书特书。

算不上蠢货,但是也称不上军神。作为军人也并不纯粹,十分疯狂。

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历史区的旅法师


乃木希典这个人作为一个武士来讲确实十分合格,这个人,虽然本事不咋地,但是确实作战的时候勇猛,历史上我们一直戏称日本军队是猪突战术,乃木希典可以说的上是行家里手,不过每次都给自己的部队徒增大量的伤亡,而且收效甚微。

进入文明化时代以来,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军队就不在崇尚近身搏斗,而是崇尚远距离精确击杀,但是在日俄战争期间鬼子遇到了近身搏杀,喊着乌拉冲锋的毛熊们,结果小鬼子们就悲剧了。

自此以后,日本鬼子苦练刺杀术,淋死在日和战争里面为了攻占203高地冲锋陷政,并且阵亡的5万死尸也就成了模仿的典范,那么又是谁打扫这一场经典的战役呢?当然是乃木希典了,虽然当时是因为派过去的另外一位指挥官看着战场上一句句烧焦的尸体感到于心不忍,因此替换下了乃木希典的指挥权,并且夺下来203高地,但是接手203高地,并且接受前沙皇俄国向日本方面投降的将领就是乃木希典,因此他就成了很好的模仿的典范。

并且通过与前沙皇俄国的这一次交战。日本人可以说彻底进入了西方人的世界,日俄旅顺之战,彻底奠定了日本在与亚洲的横行霸道的权利,也为日本人的野心之路奠定了相当雄厚的基础,也因此击败俄罗斯波罗地海舰队的东乡平八郎也被称为日本海军的军神,而乃木希典也成为了日本陆军的军神。这是日本军队作战模式的改变的第一步,也是日本的军队迈向整个亚洲,并且组建他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最重要的一步。

并且乃木希典的指挥水平,虽然遭人诟病,但是他对于日本天皇,尤其是明治天皇的衷心程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明治天皇死了以后,乃木希典切腹跟随自己的主人一起走了。

事情回到二战结束,我们真的要说一句,当时的日本裕仁天皇就是日本最大的战犯,就是他蛊惑的日本人不断地向外侵略,也就他清楚了一条条进攻中国进攻东南亚的命令,为了能够蛊惑自己的民众去做这样的牺牲,所以树立一个好的典范,对他来说太重要,不过乃木希典就是最重要的典范,二战结束以后,就应该把这个裕仁天皇丢到那群孤儿寡母里面,让他们把他撕成碎片,这才是最好的正义审判。


漩涡鸣人yy


柔弱而花期短暂的樱花竟蕴含了“武士道”精神。在武士们看来,樱花最美非盛开而是凋谢。因此,人生应该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顶峰,之后毫不保留的结束生命。

为何乃木希典被誉为“军神”,就是因为在他的指挥下,日本人顽强的一面完全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不是因为他的战绩有多么的辉煌。



比起胜利,乃木希典让日本人看到了军人最血性的一面

在1904年11月26日,日军发动了对松树山、二龙山、东鸡冠山的进攻。此时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203高地争夺战开始了,面对俄军坚固的堡垒。乃木希典号召士兵勇敢的冲锋,发挥武士精神。最后日军发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冲锋,在俄军机枪的打击下没有后退一步。最后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夺取了203高地,而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就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战后报纸疯狂报道,为帝国军人的勇气报道,最主要的不是战争的胜利,而是军人的努力和不屈。日本民众为拥有这样的军队而自豪,而乃木希典的壮举更是被民众广为传颂。

乃木希典战绩也很厉害,由于善于鼓舞士气

日军在日俄战争中多次以少胜多,辽阳会战:13万日军击垮22万俄军取得胜利、沙河会战:日军12万对战22万,凭借梅泽指挥8个营的顽强阻击,靠迂回包抄取得胜利。

奉天战役,日军25万包围了俄军32万,打死打伤俄军12万,而日军损失达到7万!

对比同时期的清军记载,中弹伤口多在后背,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为什么清军不愿意发动肉弹冲锋?


小司马迁论史


军神无疑,虽然他是鬼子的军神。乃木希典军容严整,极具魄力,十足军人风范。平日不怒自威,严谨冷酷,擅长鼓舞士气,并以身作则,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上前线,后者无畏战死。

抛开民族感情不论,日俄战争期间,海军陆军都是俄国占优(俄国海军惨败是西方列强使坏,联手制衡俄国,使得援助陆军的舰队只能绕行地球几乎一圈,疾病,损耗,士气和指挥全方位崩溃,而东乡平八郎以逸待劳打伏击,此和乃木希典关系不大,略过不提。)

慈不掌兵。俄军占据天时地利,乃木希典如果不采用『人海战术』,用生命填坑,用鲜血祭旗,根本无法攻下二百三高地,日军也更无从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虽然残忍,但却是败中取胜的唯一正确方法。

乃木希典的战术在一战时也很普遍,伊顿公学,或是牛津剑桥毕业的英国军官(多是贵族),一样视死如归,排成整齐的队列,击鼓前行,身边战友不断被击中倒下,但队列不乱,坚毅执着……苏联电影『夏伯阳』,美国电影『战马』等等也有类似镜头。

乃木希典部下被『武士道』激励,士气激昂。要知道,士气是整个军队,甚至是支撑整个军队的社会系统的斗志。除了士兵,还包括统帅、军官阶层、后勤科技人员、国民(士兵的来源,及国家宣传的为之而战的)、政治决策者。这些都是对军队和战争影响的因素,往往有时比士兵影响更大。乃木希典夫妇在天皇死后,也剖腹追随,也体现了所谓『军神』的做派,至始至终。

任何战争都是人发动、人决定、人策划、人参战、人操作武器、人设计武器、人设计战术、人提供后援、为了征服人而存在的。战争离不开人的决定因素,而人的创造力、效率都和心态相关的,兴奋和信心十足时,人的智慧会发挥得更好,这种情况下在战略、战术设计、兵力和武器的运用上可以更开阔更有创造力,同时效率会更高,这对战争的形势影响是很大的。战争是智慧的较量,不止是力量的较量,因为力量的产生、使用都是受智慧影响的。这就是战争中人的因素比物质因素重要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拿破仑、克劳塞维茨、孙子的著作中都是强调精神因素的重要。

日本在甲午一战,签订『马关条约』取得发展野心的『创业』第一桶金;日俄战争获胜,取得第二桶金,奠定强国地位;九一八冒险一搏,得到东北,取得第三桶金,终于化鬼为魔,张牙舞爪,祸害苍生……

如果没有乃木希典,荒木贞夫,东乡平八郎,伊东祐亨等这些冷酷无情,凶残无比的『军神』,就不会有后来小日本的强盛国运。



『鬼子来了』剧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