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羅江試水紀委綜合派駐機構改革顯成效

(德陽日報記者 秦琴)

“發揮‘探頭’作用,把監督觸角延伸到群眾最關注的領域”“盯緊領導幹部手中的‘驚堂木’”“嚴管厚愛,擰緊制度螺絲”……羅江區紀委日前完成“1+8”制度彙編,詳細整理了羅江作為德陽市紀委縣級層面綜合派駐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經驗。

羅江區結合實際,積極穩妥地推進區紀委派駐機構改革,既對原有42個派駐機構進行整合調整,又堅持把監督執紀的觸角延伸到各個部門和單位,對所有非垂管部門按照業務相近、職能相似以及人員情況進行分組,實行綜合派駐,設置綜合派駐紀檢組7個;對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不適合綜合派駐的單位實行單獨派駐,設置單獨派駐紀檢組(紀委)3個,從體制上確保黨內監督全面覆蓋、不留死角、沒有例外。去年7月,7個綜合派駐紀檢組正式履職。通過一年來工作的開展,真正理順了派駐紀檢組與駐在部門的監督與被監督關係,“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得以體現。

直指問題短板,派駐監督無盲區

“羅江過去存在不少監督空白,如編辦、黨校等部門就未設置紀檢組,政府辦、人大辦等雖然設置了紀檢組,但崗位常年空缺。綜合派駐紀檢組的設立,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羅江區紀委副書記、區監察委副主任殷坤躍深有感觸,羅江區紀委率先在全市實行綜合派駐機構改革試點,其目的就是要改變以往紀檢部門對駐在部門實質性監督不夠,不敢監督,不願監督的問題,以及駐在部門主體責任意識淡化,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清的問題。

據介紹,通過派駐機構改革,每個組都被派駐多家單位,並形成有機搭配。經過一年試點,7個綜合派駐紀檢組走過了從宏觀到微觀,從磨合到規範的過程,派駐機構改革的成效也開始顯現。現在,駐在部門已經完全適應了這種新的監督模式,部門一把手主體責任意識更強,主動履職也更加有力。而實施綜合派駐也有效地打破了以往對駐在部門不敢監督、不願監督,不善監督的問題。目前,綜合派駐組已參與查處各類案件20餘件,有效推動了全區從嚴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創新體制機制,樹立“派”的權威

為了讓紀檢組長大膽開展工作,在羅江區委主要領導的支持下,7個綜合派駐紀檢組設正副組長和工作人員各一名,組長按正科級領導幹部配備,副組長按副科級領導幹部配備,人員編制及關係全部收歸區紀委,與所派駐單位完全脫鉤。“但凡動人動機構,會牽涉到方方面面,做好派駐機構改革是加強黨內監督的現實需要,作為重點任務之一,就是要把這個試點做好,最大限度發揮對工作的促進作用。”羅江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察委主任米磊深感責任重大。

據瞭解,改革後,各紀檢組都深感責任更重、工作更具體:落實“三項任務”,開展“五項經常性工作”,組織開展警示教育、廉政談話、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專項監督檢查、信訪舉報件辦理、紀律審查等工作。在摸索開展工作過程中,羅江區紀委形成了以1個細則(《綜合派駐紀檢組履行監督職責實施細則》)為主,8個工作規程為輔的“1+8”制度體系,制定廉政談話、信訪舉報等派駐工作制度及流程,規範了定期提示函、黨風廉政意見書等文書格式。

釋放改革效力,彰顯“駐”的優勢

“駐進來就要發揮作用,著力打好監督執紀‘組合拳’。”派駐機構改革以來,羅江區各綜合派駐紀檢組積極聚焦主責主業,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為探索派駐監督的有效路徑積累了初步經驗,紮實推進了派駐紀檢工作開展。

綜合派駐第六紀檢組有宣傳部、文廣局、教育局、衛計局4個駐在單位,是7個派駐組中駐在單位最少的一個組,但又具有監督群體最大、監督對象身份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群眾關注度最高等特點。“我們組的監督對象佔全區財政供養人員的88%,光是走完區內的27個學校、13家醫院,都不是輕鬆事。”第六紀檢組組長朱建兵舉例介紹道,針對教育系統、衛計系統人多面廣,行業相對封閉,業務性強、政策性強,群眾需求高的特點,本組重點盯緊薄弱環節開展監督工作。如,配合教育系統巡察意見整改,對學校夜間值守、汛期值班、午間管理等管理薄弱環節,以及學校“三會一課”規範化、“三重一大”制度落實情況加強督查;配合衛計系統主題活動,加大對醫院的體驗式暗訪頻率,重點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群眾最關注的,反饋問題最多的方面就是我們的監督重點。”第七紀檢組組長秦佳儀介紹道,她所在組具體負責9個單位,其中有財政局、住建局、白馬關景區管委會、旅遊局4個政府部門,總工會等4個群團組織,金和公司1個國有企業。進駐單位呈現出工作性質差異大,權力事項集中、高風險單位多等特點。對此,在開展監督工作中,將“一把手”、領導班子成員和A級風險崗位人員確定為重點監督對象,將財政資金和工程建設管理確定為重點監督領域,將資金撥付、項目審核、工程監管等確定為重點監督環節,通過三個重點的確定,以點帶面,推動監督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