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有哪些蠢得令人窒息的武器?

顏汐UU


當然是希特勒的腦洞產品:多拉大炮。


這個大炮沒別的,就是大,超級大。原本是為了法國的超級防線馬奇諾防線定製的,但沒想到法國人很快潰敗了,這個炮沒有了用武之地。恰在這時候,德軍攻打克里米亞半島上的重鎮塞瓦斯托波爾,久攻不下,那一想,咱家裡還有超級大炮呢,就把這個炮運過來吧。

這個大炮口徑是八百毫米。工程師的老婆暱稱叫多拉,所以叫多拉大炮。

整個大炮長53米,重一千五百噸,高12米,其炮彈重達七噸,人工當然無法完成裝填,只能用吊機操作。

造出來不容易,運送就更難了。當時德軍啟用了大型列車拆開運送,動用了一千多人才運到地方,而且為了配合這個大炮,它的安保、操作人員達到數千。

那這個效果如何呢?還是不錯的,一炮下去,就把蘇軍藏在地下的彈藥庫給炸穿了,一炮就造成了上千人的死亡。

效果這麼好,為什麼說它還是愚蠢的呢?

主要還是太重了,太不方便使用,打一炮就要上千人協同合作,而且射速也慢,一小時只能打四炮。機動性也基本為零,所以終其一生,雖然造價達數十輛虎式坦克之多,配備人員更是坦克數百倍,但效果卻遠遠不及付出。最後,德國人把這個大炮給毀了。

像這樣的未日武器,希特勒開發了一大堆,比如熊式重型坦克:

火箭動力截擊機

據說還有飛碟,當然這不是愚蠢,而是太超前了。

最後介紹他的軸子小夥伴日軍發明的龜殼罩,堪比中國金剛罩的物體版本。



腦洞歷史觀


世界軍事工業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各種新穎的武器都粉墨登場,令人眼花繚亂。這些武器中間有很多特立獨行的設計,甚至可以說是“奇葩”。由於設計師們很多都天馬行空,有一些僅有原型或者圖紙的奇怪東西,但是真正投入過戰場的就很少了。但是,我們主要的對手日本,就搞過很多這樣的奇葩玩意,而且付諸實踐了。這裡列舉兩種。

第一種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它其實誕生挺早,是1922年定型成為日軍標配武器的。說它奇葩,說它蠢,其實也太絕對了,大正十一年式的設計是按照軍方的要求完成的,為了方便士兵貼腮瞄準把槍托做成彎的,為了和步槍彈夾通用設計了漏斗狀的供彈機構。不過,這款武器的“槽點”在於想得挺美,真的用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漏斗狀的供彈機構導致供給子彈複雜,而且經常卡殼;整槍太重,對於機槍手是很大的負擔;實際射速較慢,而且聲音太大,容易被對方當成靶子。所以,就連日本人自己也討厭這款機槍,因為新的機槍跟不上生產才一直把大正十一式使用到戰爭最後。

第二種是熱氣球,沒錯,熱氣球。日軍人員把炸藥放置在熱氣球上,讓其跟隨氣流飄到敵國領土上然後落地爆炸。為此,日軍花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但是,這種“武器”受到效果實在是太依賴運氣了。飄忽不定的大風和途中的干擾,都讓這種武器成了無用的東西。最後,它所創造的最大“戰果”,就是美國一家去野餐的五口人了。


楠竹一


世界第一蠢,沙俄的圓形軍艦!



摘錄數據:1870年,俄國海軍部批准建造第一艘圓形裝甲艦,1871年12月17日在聖彼得堡的加勒尼島海軍船廠開工,1873年5月21日竣工,被命名為“諾夫哥羅德”號。

圓形戰艦諾夫哥羅德”號的船底為木質,外面包裹銅皮,船體直徑為30.78米,吃水3.67米,標準排水量2491噸,最大排水量2671噸。俄土戰爭期間,它的姊妹艦“海軍中將波波夫”號一起擔任敖得薩、塞瓦斯托波爾和刻赤等港口、水道的防衛工作。


圓形戰艦設計思路是完美的。

第一,它的吃水非常淺,不到四米。

這種吃水,可以讓軍艦輕鬆進出港口大部分水域,讓它的防禦無死角!

這是其他大型軍艦不能做到的!

第二,搭載超強火炮

圓形的設計,讓僅有2000多噸排水量的圓形軍艦,2門280毫米巨炮和2門4磅(80毫米)炮和2門2.5磅(37毫米)炮。此外船上還裝有12條撞杆魚雷!

活力極強,相當於5000噸以上的鉅艦。

第三,防禦力很強

上甲板裝甲厚70毫米,水線裝甲帶厚228.6毫米。其露天炮塔位於船體中央,周圍有70毫米厚的裝甲護壁。可以匹敵當時的裝甲巡洋艦!


數字上,圓形軍艦極為了得,然而它只是個笑料!

實戰中,圓形船底根本經受不住任何風浪,只要浪高超過一米,軍艦就會劇烈顛簸,根本無法瞄準。

更搞笑的是,一旦軍艦遭遇激流,還會出現高速的旋轉,就像飛盤一樣,直到所有船員嘔吐!

即便在平靜的湖面航行,只要一開炮,軍艦又會迅速旋轉,就像旋轉木馬一樣。

最終,只生產了2艘就停止後續計劃。這2艘也從未打過仗!

腦殘的設計


薩沙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戰爭,把卷入戰爭的世界各國都打蒙了。所以,想盡一切辦法去發明一些超級厲害的武器,有一些是用來防守的,更多的則是為了毀滅對方。可惜,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打蒙了,打瘋狂了,什麼奇葩事情都會發生,什麼奇葩武器都可能被髮明。就讓我們看看有哪些二戰奇葩武器吧:


一、大彈簧拉力穿甲武器

這個英國設計用來穿甲的PIAT,奇葩的後筒內有一個900牛拉力的大彈簧,士兵使用時候都如下圖一樣耗費巨大的力氣去拉開彈簧,再立起來,然後在裝彈射擊,可是搞笑的是其設計最大射程為700米,而實戰有效射程只有100米。等完成這一系列操作了,估計坦克都已經碾壓過來了。


二、大日本帝國海軍防空巡洋盆

日本1945年造的“浮沉特火點”一型,基準排水量500千克,武器裝備是25mm口徑的機關槍一座,需要兩人操作,形成一座機動的水上碉堡和火力點。不過這款裝備已經成為現在的網紅,被網友們玩壞了,所以被譽為巡洋盆,淫座號。


三,德國拐彎槍管

德國人在二戰時沒有看中國的抗戰神劇,不知道打槍是抖動搶一甩就能讓子彈拐彎,所以才發明出個這樣的武器。不過悲催的是槍管的壽命只能發300發子彈,一場戰鬥估計都換幾根槍管,還是不如怎麼抗戰神劇裡的神槍手來的牛。


二、軍犬炸藥包

這本來是完美的自殺性爆炸武器,是蘇軍對付坦克的完美大殺器。可是誰都沒料到,蘇軍用汽油來訓練軍犬,是有效果,但是德軍換成了燒柴油時,軍犬帶著彈藥回到自己的陣營來開轟,搞得自己差點全軍覆沒,這也算是奇葩中的極品了。


其他奇葩武器,很多問答主都已經回答了,我就不一一重複了,先列舉這麼多先。


李藝泓


二戰時候的日本人喜歡用玉石俱焚來解決問題,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櫻花”自殺機、“迴天”微型自殺潛艇、“震洋”自殺快艇等等。這個“自殺”家族中還有個讓人“菊花一緊”的成員,那就是下圖的“伏龍”特工隊。雖然他叫特工隊,但是實際上就是個帶著水雷的自殺潛水員,潛到水底下專門炸登陸艇和其他艦隻的船底,但是想想這個效果就感人。

所謂的“伏龍特工隊”原本不是去搞自殺的,他一開始的目的是讓身著淺水裝具的潛水員到日本近海清除磁性水雷,以彌補掃雷艇的不足,儘量解除美軍對日本近海的海上封鎖。但是隨著美國人的步步緊逼甚至有登陸日本本的可能,日本人硬是把這東西想到了同歸於盡上面,成功的把他變成了“人工制導水雷”。

一套“伏龍”由潛水服、連接杆和1枚“五式”機械觸發水雷組成,水雷安裝在連接杆頂部。一開始這套系統是由一艘母艦通過氧氣管進行供氧,隨後改進為自帶氧氣管供氧。

潛水員帶上整套裝具之後就可以潛伏到水下5-7米左右的深度,只要美國登陸艇展開登陸這些潛水員就可以把水雷戳到登陸艇的底部,然後引爆水雷達到阻止美軍登陸的目的。

但是這東西想想都感人,本身這套裝具的設計就不怎麼靠譜,水下情況還錯綜複雜,能見度和暗流根本不是人為能夠控制的。而且這套裝具本身的重量也達到了將近60公斤,實際水下操作是十分笨拙的,實戰意義其實並不大,只是日本最終垂死掙扎的一個“救命稻草”而已。

1945年4月起,日本開始招募並訓練“伏龍特工隊”,結果480名隊員中至少有10人在訓練中因為設備太過粗糙而死亡。1945年6月10日,美軍空襲日本土浦航空隊進行空襲,有281名隊員被炸死。剩下的隊員在1945年7月18日也就是距離日本投降前不到1個月奔赴前線作戰,但是沒有參加過任何行動就草草收場。


雛菊西瓜Peterpan


二戰蠢萌的武器也有很多,我們來列舉一下,順便排個名~(之前發的刪了,這個改進了一下。)

第六名:粘性炸彈。


丘吉爾:“這東西好啊,步兵也能對付坦克了!放上就取不下來,這下德國完了!量產走一走!”然而現實是……德國不喜歡保養坦克,一粘粘了一手灰,是取不下來了,粘手上了。。。(boom)

第五名:盾槍

看看多實用!槍盾結合,這不就是個移動的步兵堡壘嗎?事實上……沒人拿的動……(還容易砸腳)。

第四名:冰航母


丘吉爾:“別的國家航母少,咱們拿冰做一個多好啊,既划算又實用,德國又完蛋了!”結果戰爭結束了都沒造完……一開發動機就化了。

第三名:龜殼

據說這是日本忍者的進階……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評價這一手,裝成烏龜上戰場?(也許他們也真的意識到了,所以才發明了這個,更像。)每個重量超過了十公斤,而且就算能用,這不是掩耳盜鈴嗎?(也許下半身可以選擇要)。鬼子可能是第一個被自己的殼壓死的烏龜了

第二名:氣球炸彈

東條:“美國有點厲害啊,弄9000個氣球炸彈不信炸不死你們!”然後鬼子就等啊等啊,等的戰爭都結束了一點消息都沒有。因為……9000個氣球只破壞了一些民用建築 ,啥卵用都沒有。再說用氣球炸國家,小鬼子腦袋進水了

第一名:淫盆

你沒聽錯,就是三點水的“淫”(小鬼子果然變態),而且還真的是站在盆裡。一個裝填,一個射擊,而且那個炮也非常的雞肋,射擊5分鐘,裝彈兩小時。拿個防空炮也許真的只能去打“飛機”了。佩服小鬼子的腦洞。


南黎233


上次受邀答蠢萌意大利,這次就把同是一“軸”的蠢傻日本給大夥擺擺看。日本武器的蠢是一種作死的蠢,人都打傻了的“山炮傻”。

96式25mm機關炮

三聯裝版本在《男人們的大和號》中作為催淚悲壯的G點存在,實際上真是一款扯到天際的奇葩武器。96式有高達220-260發/分的最高理論射速,可實際上使用的卻是15發的彈夾,人力裝填。三聯裝的急速射4秒打完一個彈夾,換彈夾卻要15秒。典型的1分激情,9分抽菸的代表。。。。

還有,為了“保障”持續射擊的供彈,96式一組炮位需要高達9人操作!(1炮長、2炮手、6個裝填手!)如此擁擠的站位,加上設計者竟然沒有考慮安裝防護盾(W君錯覺認為難不成是日本人上戰場有符?),戰機來了隨便幾發航炮就是好收成。同時還在使用“鬥眼打飛機”的機械瞄具,三挺機炮全靠炮長手中的光學測距儀和指揮棒。。。。。。這效率,蠢到家了!

9個男人搞1座。。。

裝甲防空巡洋盆

是的,大家沒看錯!盆!還是上邊提到的96式25mm機關炮為主要武器!這次是單聯裝,航速2節,成員2名(1個打炮、1個裝填。。。)這傢伙的性能大家可以看圖腦補,名字也很日本---“X座”。

正直的W君還是要說一下,其實這是日本海軍的水兵訓練品,並不是真正作戰“艦艇”。

龜式防彈殼

日本伊賀忍者的“隱身術”加強版,單兵防彈,防炮擊的理想器具(設想)。但是準備裝備部隊時,“意外”發現該裝備重量達到10公斤,加上其它裝備,遠遠超出師團單兵裝備15公斤負重的指標而作罷。假如這個裝備真出現在抗日戰場上,是不是又有除去“鬼子兵”以外的“王八兵”叫法。引人遐想啊。。。。

不知《龍珠》中的龜仙人是不是日本兵?

此外,還有“竹竿”反坦克炸彈(人力發動)、水下“特攻”水雷(人力發動)、“櫻花”特攻機(人力發動)、季風氣球炸彈等等武器。這種連自己都坑的蠢設計,讓盟友意大利看得是懵圈的很。


軍武數據庫


社會是發展的、進步的,時代和人類也是發展的進步的。但是發展不一定是向前的,有時候的發展是倒退的。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就要這樣的例子,有些武器裝備的出現能夠代表生產力的進步,而有些武器裝備的出現卻顯得有些奇葩,其甚至會有一些令人窒息的操作和設計,諸如以下。

咱們首先說飛機,飛機通常會有側翼和尾翼,這兩種機翼的作用是不同的,而且其數量和大小也是有特定要求的。然而有些人總喜歡畫蛇添足,搞出了一種多翼飛機。這種飛機雖然能起飛,但是這種飛機其實就是對普通飛機的機翼進行簡單的疊加,其實用性甚至弱於正常飛機。

二戰時期德國人的精神支柱應該是當時的德國領袖,個人崇拜有好也有壞。當時的德國人受到一些影響非常青睞和重視重型坦克,於是他們研製出了一款重達一百八十八噸的“超級坦克”,這坦克看起來就像個鋼鐵怪物,但也只是看著嚇人,機動性太差、問題太多,中看不中用。

戰艦一般都是呈流線型設計的,這樣更能克服水的阻力以達到快速航行的目的。自古以來我們所見到的水面航行器,不管是帆船還是現代的輪船,其都是呈梭形設計,這是有其道理的。俄國搞出了一款圓盤戰艦,造出來後連方向都控制不了,一開火艦體就會旋轉,毫無用處。

空氣我們天天接觸,可誰曾想竟然有人會拿空氣來作武器使用?又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可謂是腦洞大開,搞出了空氣炮這個東西。其原理是通過壓縮空氣進行攻擊,但是其效果不盡人意,實用性太低,最後也不了了之。


利刃巨透社


1、最經典的是蘇聯的反坦克狗!

這武器乍聽起來相當霸氣,還以為是機器狗。但其實,那可是有血有肉的真狗(溫馨提示:愛狗的朋友請息怒)。

二戰時期,面對德軍的戰車,蘇軍缺乏足夠的反坦克武器。於是,機智的蘇聯人想到了一種相當低成本的方式,就是訓練一批狗狗當“死士”,通過在這些受過訓練狗狗的身上綁上炸彈,然而衝上去襲擊敵人的坦克。而這些狗狗身上的炸彈上有撥杆,只要觸到坦克底部就會發生爆炸(可憐的狗狗),最後就會和坦克同歸於盡!

然而,在真實的戰場上,狗狗一聽到隆隆的炮火聲,就無比恐懼,硬是跑回了自己的戰壕。結果德軍沒炸成,倒把不少蘇軍給炸死了。

最搞笑的是,由於蘇軍是用自家的坦克來訓練的狗狗的,而蘇軍坦克用的是柴油,德軍坦克用的是汽油。因此,毛子的那些狗子們不熟悉德軍坦克的味道,在戰場上又紛紛往自家坦克下面跑,結果可想而知......

而如果他們當時使用的是二哈,那麼恐怕損失還會更大些......

2、英國人的粘性炸彈;

這是一款極具創意的英國武器。英軍在二戰期間出品了這種全身塗滿膠水的手雷,目的是想扔出去後,粘到德軍的坦克上,達到炸燬敵人坦克的目的。

但因為實戰中的坦克全沾滿泥土和灰塵,根本粘不上去。後來,竟然建議讓士兵對坦克進行伏擊,手動把手雷貼在坦克上。

但悲劇的是,士兵只有5秒鐘的逃命時間,稍有不慎,坦克沒炸掉,自己就歸天了!而且,這還是基於手雷沒有粘在衣服上的大前提下,才能保證士兵能逃命!手雷如果粘到衣服上的話,那些士兵就百分百報廢了。讓我們心疼那些可憐的英國士兵們5秒......

3、小日本的氣球炸彈:

日本在二戰時使用的一種空戰武器。其原理是想利用太平洋的西風帶,將改裝後裝上炸彈的氣球放出,順風快遞到美國本土,以達到轟炸美國本土的目的。

然而,估計設計者是隻學了地理,沒學好物理。沒有考慮風向不穩定性。

結果,小日本先後發射的9300個氣球炸彈,僅有375個到達美國。這些炸彈雖然確實給美國人帶來些緊張,但損害極小。而且,竟然還有兩枚炸彈隨風飄回日本自家門口。

4、德國的風擊加農炮;

納粹德國設計的一款能發射壓縮氣體的大炮,這聽起來相當高端。在測試時,混合氣體經過壓縮能夠從200米遠的地方,射穿厚度為2.5釐米的木板。

然而,這一切必須基於木板處於靜止的狀態。而在生死拼殺的戰場上,就別指望這大炮能擊落快速移動的飛機了,甚至連低空飛行的飛機,它也束手無措。沒有成果也就罷了,最後反倒因為火炮那10米的長度,成為了盟軍極易攻擊的對象。

5、美國的 “胡醚”;

“胡醚”是什麼鬼?這小編也不知道,反正是一種奇臭無比的噴劑,是至今為止,世界上最臭的東西之一,由美國出品。

二戰期間,美國為支援“法國抵抗運動”,專門為他們設計了這種“武器”。本意是想噴在德國軍官身上,以達到羞辱他h們的目的(真想看看,他們這樣激怒德國人,會有怎樣的下場)。

事實上,它也真的只能做到羞辱這個目的而已(如果人家德軍覺得是的話)。典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也搞不清楚,這“武器”究竟是在羞辱對方,還是在羞辱自己!


這些歷史要讀


二戰德國法西斯製造出了許厲害的武器,當然也包括一些很尷尬的武器,比如下面這個超級大炮――古斯塔夫列車炮。

這個大炮的炮彈直徑達到了800毫米641(因為摧毀馬奇諾防線至少要用700毫米直徑的火炮),全長42.97米,
寬7米,高11.6米,總重量達到了400噸,而光是它用的穿甲彈,就達到了足足七噸多。



為什麼說他是個尷尬的存在呢?每次他轉移都要動用四千多人的力量,什麼炮兵班,維修班,組裝人員等等,另外還要空軍進行空中掩護,28輛特種車運輸,因為太沉,橋樑承受不了重量,特別建了一條鐵路,另外修建了一條環形軌道,用於安裝112噸的起重機,還挖了一條八米長的深溝,弄了一個虛假的炮營陣地,以避免蘇軍的空襲,另外拍兩個高射炮連在周圍掩護,還需要有簡直就是慈禧太后級別的,如此眾星捧月,然而卻並沒有打過幾炮,就被德軍放棄。



它的造價相當於至少21輛虎式坦克,這還不包括其它輔助設備,為他服務的1700多名人員都是一流的技術人員,雖然威力巨大,但是實用性不強最後只能被放棄。古斯塔夫之後的第二門巨炮――多拉火炮,則一炮未發就被拆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