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0元打车”重现江湖 滴滴美团“价格战”硝烟再起

差头司机“很受伤”

前两次价格战,补贴对象迥异——第一次,快车业务还没推出,奖的是出租车;第二次,拿奖励的换成了网约车,差头司机从“受益者”变“受害者”。

“0元打车”重现江湖 滴滴美团“价格战”硝烟再起

从业20年的大众出租驾驶员任丽丽对此深有感触。“一开始,每天在网约平台做10单,每单奖励13元,一个月能多赚将近2000元;后来,补贴转向快车,生意马上大不如前。”而这一轮,补贴重点仍是网约车,价格战刚刚打响,差头司机便“很受伤”。任丽丽坦言,最近一周的业务量下降了两三成,“前段时间虹桥机场晚高峰经常缺车,人等车,我们几乎随到随走,但这两天生意差,许多驾驶员都去机场排起了长队。”

她透露,有一些同行对网约平台的重奖颇为心动,有了跳槽的念头。针对全职快车司机,美团设有多项奖励。比如“萌芽奖”,分为车费奖、阶梯奖和双周奖,一周跑单满2200元,可多得800元;表现优秀的,可申请“猛龙奖”,奖励力度更大。不仅抽成较低,还有各种奖励,会吸引大量司机涌入,有的来自其他网约车平台,有的来自出租车企业,也有的可能是毫无经验甚至没有资质的生手。

最终还要“拼服务”

“0元打车”重现江湖 滴滴美团“价格战”硝烟再起

价格战让差头司机苦不堪言,可乘客不是拿到了真金白银的补贴吗?的确,如果只看重眼前利益,乘客的最佳体验就是“便宜”。然而,在享受“天上掉馅饼”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中暗藏高风险,一旦遇到恶劣服务甚至安全事故,得不偿失。

价格战隐患不小,会引来众多“薅羊毛”的投机者,导致司机团队良莠不齐,还容易混入违规的外牌车辆和非沪籍司机,滋生人车不符、套牌、刷单等乱象。企业将过多精力和财力放在价格战上,难免对安全、服务等环节放松要求。而出行路上可能遇到多种意外,对驾驶员及车辆的安全审查和保障必不可少。

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低价竞争会带来低服务、高风险等问题,拉低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网约车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试错,‘服务优先于价格’的消费理念逐渐在消费者中普及。”他认为,“烧钱”难持久,补贴取消后,服务若跟不上,乘客会用脚投票。

对网约车行业来说,加强安全保障、提升服务水平、合理调度运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不能靠补贴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