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别拿企业战略规划不当回事,看诸葛亮是怎样坚持战略规划的

别拿企业战略规划不当回事,看诸葛亮是怎样坚持战略规划的

我再给青年朋友讲怎么挣钱、讲怎么创业时候,不少人曾经提出疑问:挣钱、创业有方法吗?

我的回答是:有的,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有方法的,不但有方法,而且还有捷径。不要听有些人说:成功没有捷径。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办什么事都有方法,方法,其实就是捷径的一种。如果你不懂方法,会走很多弯路。

那么,方法在哪里?捷径在哪里?

方法和捷径都在那些成功和失败的人的经验里。我们研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就能从中找到方法和捷径。

我们大家都学过历史?历史是干什么的?我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就是为了从中总结人生的经验。大家知道大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领兵打仗的时候,他手下的将领人手一部《三国演义》;他打胜仗靠的就是《三国演义》。

成功的方法就在我们的历史里面,只是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总结,不知道怎么利用。

因此,成功、挣钱创业是有方法的。只是有的人不善于总结而已。

有朋友说啦:你说的都是大道理,不实用。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都有这种疑惑。

今天我要实实在在地告诉大家:不是道理无用,是你无用。

你能在《三国演绎》里面找出大胜仗的策略来吗?你找不出来,但是,努尔哈赤能找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所有的道理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只是你不会利用而已。

所以说,不是道理无用,是你无用。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就是怎样把道理变得有用。也就是怎样利用我们学过的那些理论和道理。

我们都学过诸葛亮的《隆中对》吧?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说:“汉室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先后专权。我想为天下人伸张正义,匡扶汉室,但是缺乏智谋,才识浅短,屡遭失败。但是我不想罢休,请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诸葛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段话主要是说“北面中原那个地方,有曹操占据,佣兵百万,你不能与他争,东吴的孙权,在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人才济济,你只能与他结盟,争取他的援助,不能吞并他。荆州这个地方,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是个用武之地,你应当占据这个位置。西面的四川,民殷国富,是个好地方,现在有刘璋和张鲁占据着,但是,这两个人没有多大能力,你可以在保有荆州和襄阳的基础上,去占据西川,然后,西面与那些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南面和那些蛮夷民族搞好关系。你的霸业可成。”

这就是著名的“未出茅庐,三分天下。”

过去老人们看三国,说到“未出茅庐,三分天下”,认为是诸葛亮能掐会算,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就已经算定了将来要魏、蜀、吴三分天下。不是的。“未出茅庐,三分天下”是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一个战略规划。东联东吴,北抗曹操,是诸葛亮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我们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一生,始终坚持这个战略决策。赤壁之战的时候,周瑜好几次要杀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始终没有跟周瑜计较,他始终避免与东吴闹翻;周瑜死了,诸葛亮还冒着极大的风险过江去为周瑜吊孝。诸葛亮为什么这么做?就是为了执行他的战略决策,因为他知道,他一旦跟东吴闹翻,曹操就会打过来,凭着刘备的实力,他是无法单独对抗曹操的;而且,诸葛亮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略规划是西取四川。如果他跟东吴闹翻,他就无法实现西取四川的战略,根据当时的形势,刘备如果占据不了四川,只占据荆襄九郡,根本就无法抗衡曹操。

我今天为什么要跟大家讲隆中对?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理论和现实其实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少了那一面都不行。大家不要认为理论只是空谈,有人之所以认为理论是空谈,那是因为他不会用。

回头我们再看隆中对。如果但看隆中对这段文字,他就是个理论。好多人看三国看好几遍都不明白隆中对的重要意义。实际上,诸葛亮一生都是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去执行的。到后来,吕蒙白衣过江,占领荆州,杀死关羽,刘备起兵报仇,诸葛亮都没有参与,当时反对攻打东吴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赵云,刘备攻打东吴的时候,他两个都没去,结果刘备被火烧连营,大败而回,接下来刘备也死了。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去为刘备复仇。因为他知道,一旦与东吴开战,他等于是两面受敌,一面是曹魏,一面是东吴。如果与东吴开战,可能西蜀王朝不会坚持那么多年。

所以说,并不是道理无用,是你无用。要想成功,要想挣钱,不懂道理是不行的,但是,你光懂道理,不懂得实践,也不行。我所讲的所有的课程,都是把道理变成实践的内容。我给大家讲隆中对的例子,就是让大家明白,不要一听到理论就心烦,理论是实践的前提,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是无用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