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經常看美劇的人和不看美劇的人有什麼不同?

梅碧巧


首先,看美劇某種程度上能幫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世界和人性。魯迅說過“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但除了印度——時,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我以為這裡的書可以換成劇。意思就是,看美劇,就想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也就是說,看美劇某種程度上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人性。因為美劇很多情況下是直指現實的,它雖然也是在輸出著自己的價值觀,但我們也不能否認它其中蘊含的對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深刻思索。

比如這兩年很熱門的美劇《西部世界》,就探討了人類與人工智能的衝突。當機器人獲得了人類的某些特質,尤其是思想,那時候人類將何以自處?能夠獨立思考的機器人與我們還有什麼不同?我們扮演的“上帝”角色,到頭來會不會被推翻和打倒?這些都是很深刻的問題,關涉人性,這是大的方面。

即使是喜劇,也是從小的方面關注著人們的現實生活。拿《老友記》來說,它記錄了六個年輕人,在紐約這座城市十年間的生活。在帶給全球無數人歡聲笑語的同時,它也引起了我們的共鳴。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類所共有的情感,在六人的演繹下,也都使人在笑聲中收穫感動。我最受觸動的,要數友情,如果有那麼一群知冷知熱、不離不棄的朋友在自己身邊,我想此生也別無所求了!

這些,當然都是相對於當下我們自己拍的一些毫無營養的電視劇來說的。這些電視劇與現實嚴重脫節。一遇到愛情就是霸道總裁、富二代,沒見主角的任何努力就輕輕鬆鬆掌管了大公司。這樣的電視劇只能製造“不勞而獲“”醜小鴨變白天鵝”的幻覺。當然,你也可以說,我就是為了放鬆才看的,我高興就好。那當然也是你的權力,我不做評價。這裡只是表達個人的看法,不喜勿噴。

其次,看美劇能get到一些很地道的表達,舉一個實例。有次我在學校裡,遇到一個外國小哥發傳單。我上去打招呼:“Hey, What's up?”那小哥當時就“Wow”驚了,誇我英語好。其實我只是說了美劇中非常常用的一句話。美劇看多了,就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啦,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英語水平。

第三,美劇作為歐美文化的載體,可以讓我們比較直觀地體驗到異質文化。比如你想了解美國青年的生活,就可以去看《生活大爆炸》、《老友記》、《破產姐妹》;你想了解美國的政治文化,那就可以去看《紙牌屋》等等。不過,也要注意,影視作品是經過加工的,看的時候也要懂得分辨裡面的價值觀。體驗到異質文化,就能幫助我們擴大視野,再進一步,能夠增強我們的包容性,我們可能會說:“哦!原來還有這樣的文化存在於世界上!”

以上。


胡說外國奇葩劇


終於問到我的心裡了,估計我是我們這個年齡段裡為數不多的美劇迷,從早年的《大西洋底來的人》《南北戰爭》《兄弟連》《加里森敢死隊》到這幾年的《絕命毒師》,《紙牌屋》,《越獄》《太平洋戰爭》《西部世界》《冰血暴》《暴君》《Million》等,真的追了太多的美劇了。當然還有更多的美國電影,不僅僅是那些充滿了高科技酷炫高清的院線大片,還有許多經典的亦或是小眾的小製作的類似鄉村劇情片,人情倫理劇等,超愛諸如《心靈捕手》《當幸福來敲門》《肖申克的救贖》《放牛班的春天》《馬語者》《辛德勒的名單》(反正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都非常喜歡)《三個廣告牌》等諸如此類能直抵人心深處的電影…雖然現實中美國有其自身的許多問題,但你不得不承認,好萊塢絕不僅僅是打打殺殺,眾多的藝術人才匯聚,眾多的奇思妙想腦洞大開的碰撞,更有人性化的普世價值觀的真情實感,才能炮製出一部部能感動人心的精良之作!什麼是有營養的東西,活在世上我們不止是飲食男女,更有精神文化上的需要和吸收,好東西吸收的久了,從身體到心靈乃至靈魂能一樣嗎?!


ZYT休兒


題目出得麻辣,這樣劃分人群,似有製造麻煩之嫌。若是改成“常看美劇的人會有哪些收穫和啟發?”感覺要好一些。

我從《24小時》的碟片開始接觸美劇,純娛樂。那部《24小時》,看得人徹夜難眠,欲罷不能。無法想象,劇中那個狹窄的辦公場景裡,居然發生那麼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後來就到處找資源,一部部看下去,這十幾年算下來總有百十部之多。

後來國內電視劇就看得少了,大多都是斷斷續續看個兩集。不過,《雍正》《康熙》《潛伏》《大宅門》《喬家大院》《白夜追兇》這樣的除外。

雖然純為娛樂,但劇集看多了總會有一些收穫和啟發。下面就具體說說。

視野

美劇的題材廣泛,歷史、科幻、魔幻、屍鬼,律政,醫療,家庭,戰爭等等,想到的和沒想到的都有。最服氣的就是,不管哪種題材,都能給你扒開揉碎了,解析得清清楚楚,而且也都能將現實生活和人情世故投射進去。



有時內心是崩潰的,觸目是驚心的,好象劉姥姥逛大觀園,但看多了,視野會開闊,遇上什麼事,一般不會再大驚小怪。(參考劇目《吸血鬼日記》《殞落星辰》《X戰警》《維京傳奇》)

沉浸

美劇的節奏、劇情的設置和人物之間的衝突強度,感覺水平不是一般的高。觀劇的體驗大多都是沉浸式的,也就是常說的沒有尿點,是實實在在的娛樂享受。


而看國產劇,沉浸的時候不多。或許有人會問,既然不好為什麼還要看?我的體驗是,看著看著容易犯困,這有助於睡眠。(參考劇目《黑吃黑》《德州崛起》《實習生格蕾》)

思考

感覺一些美劇總能跟上當代最前衛的科技成果和人類的認知。象《西部世界》《黑鏡》這樣的劇目,層層展示,深度刨析,實在是令人細思極恐。

我記得,看《黑鏡》第一季的時候,就是有點心裡慌慌的,感覺過不了多久,你的生活就會變成這個樣子,由不得你不去胡思亂想。(參考劇目《心理犯罪》《天蠍》)

自戀

美國人很自戀,也很霸道,常常幾個人打人家一個國家,而且,總能找到動手的理由。通常的情況是,先黑化人家,把人家演成是毀滅人類的惡魔,然後,神一樣的美國人就開始出現了,而且懷揣著拯救人類的遠大抱負和崇高理想。


更好笑的是,一部劇裡某個國家被抬舉得像天使國度,而在另一部劇裡,這國家又被演成狗屎。但不管怎樣,美國英雄總是永不殞落的晨星。(《反擊》《海豹突擊隊》《特別行動組》)

律師

美國人的律師真多,屁大一點事也要打官司。可是看得多了,就覺得我們在維權方面意識太差。總是惹不起,繞道躲著。後來就想,如果每個人都自掃門前雪,馬路上的事都交給別人做,最後可能就沒有馬路了。(參考《金牌律師》《億萬》《逍遙法外》)

規矩

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五花八門,即使再糟糕,只要不犯法,就沒人來干涉你。咱們這兒可不行,稍不講究,就會被指責。我們常說的“燒包”“作”“半吊子”等等,都是這種所謂集體意識的產物,而且到今天並沒有多少改變。


感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常會得罪別人,當然包括鄰居和親友。 因為我們很多的老規矩,都跟傳統的道德美德聯繫在一起,且這種聯繫直到今天也幾乎看不到底線。(參考《老友記》《鏡花水月》《無恥家庭》)

富翁

很有錢的大富翁(多數),他的生活跟平常人沒有多少區別。而我們的大多數有錢人,都喜歡把自己隔離開來,吃的要不一樣,穿的不一樣,住的不一樣,甚至說話的方式也不一樣。簡單來說就是比較裝。


還有,在餐廳,在酒吧,常常是一個招待比來消費的金融街的大佬還橫。那個餐廳服務員,一點也不覺得自己比別人矮一頭。而我們的有些行業的自卑感似乎多了一些。

還有就是,美國人的送禮,好大一個老闆給屬下或親屬送生日禮物,一件浴巾,一本書籍,一個塑料面具,或者是一個裝酒的小瓶子,在咱們這兒,有錢人如果真給你送這些東西,只怕十有八九會遭到鄙視。(參考劇目《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

繼承

很多時候,老爸是極度有錢的大佬,但子女卻仍社會的底層打拼,同尋常吊絲沒有什麼不同,父親讓他繼承事業,偏就生著法子逃離。除了偶爾看到英劇中有不勞而獲的敗家子繼承人之外,美國人的財富分得很清楚,多數情況下,兒子並不多想沾父親的光。


說到這兒,不禁想起我們有些都市劇中的所謂霸道總裁,沒見主角的任何努力就輕輕鬆鬆掌管了大公司。雖然只是放鬆娛樂,可是演多了,總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的幻覺。(參考劇目《黃石》《繼承》)

囉嗦這麼多,現在總結一下。 除了娛樂,要了解美國和美國人,看美劇是一條很好的途徑,因為不管是何種題材,美劇中對現實生活反映都比較真實。

許多時候,美國人對世界的看法和做事的方式跟我們不一樣,但會有一些特別特別有趣的啟發,因此,看美劇,開闊視野是最主要的。


電影私享


我因為大學修的是英語專業,所以接觸了很多美劇。要說看美劇和國產劇有什麼不同,我覺得就是“節奏”不同吧。

美劇的發展非常快,往往一集就會出現好多個任務,然後劇情也會百轉多折,總之很多時候超出你的預料之外,讓人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而國產劇呢,節奏很是緩慢,往往一兩個人物的故事要用很多集去敘述,很多情況下都是下一個情節還沒有出來,我就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其實兩種劇的節奏不同也並不是說哪個好哪個差,只是有著兩種文化差異而已。西方人大愛開篇點題,做什麼都很直接;而東方人含蓄內斂,經歷了n個彎彎繞繞才會跑到主題上,對此我只能說各有千秋啊。

好像有點跑題啦!要說經常看這兩種劇的人有什麼不同,其實應該是沒什麼不同的。兩種劇的喜好只代表大家看劇的口味兒不同而已。之前我想說愛看美劇的人外向,愛看國產劇的人含蓄內斂的,但是突然想到了我之前認識的一個男孩子,他超級喜歡美劇,尤其是007系列之類的熱血英雄救美劇,但是呢他本人卻很內向,甚至害怕黑天~確實是很矛盾的一個boy呢!

不過就個人而言,我還是更傾心美劇啦,很多劇情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總有種不時碰到驚喜的感覺。



瀟灑的傑傑卡


我是看美劇的,國劇也看,不過就是那幾部最厲害的。最近什麼劇都不看了。我想可能就是看美劇的原因。

我自我總結了一下,美劇給我帶來什麼變化。第一個就是理性看問題,分析問題,美劇一般我願意看犯罪調查類的破案類的,所以喜歡觀察細節。等我返回來看國劇,一觀察細節就會發現漏洞百出,出戏了自然不願意看了。

第二個,人性。美劇喜歡拍個性,人性。把角色逼到死角展現人的最根本的東西,沒有什麼高大上,而且反面人物一般都是佔有先天優勢,什麼高官,富豪。這樣很容易就面臨人性選擇。

第三個,邏輯,也就是條理清晰,劇中人物的語言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因素,廢話多了就容易亂,國劇在這方面很容易就灌水了。

最後,我現在美劇也基本不怎麼看了,因為美劇的套路就那麼多,我看了太多的犯罪片後有些疲勞,套路也熟悉了。其他類型的就找一些電影看了。現在又倒回去看書了。如果你的想象力一直被吊打,就會被吸引,如果你的想象力超過了編劇,就覺得沒勁了。

總的說來,美劇會讓你思考,國劇會讓你傻笑。


陌如世


電視劇電影除了娛樂外還有教化的作用。像國產電視劇類型劇中的紅色系的,如《亮劍》...

所以美劇的作用其實也當如此,看美劇的人和不看美劇的人有什麼不同,我覺得表面上沒什麼不一樣,有的人說看美劇還可以提高英語聽力能力,這個似乎確實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經常看美劇的人,思維方式也會慢慢發生變化,可能他自己感覺不出來,但是處事方式和考慮問題的角度就潛意識裡有了不一樣,因為經常看美劇,相當於在接受美式教育,所以這就是一種文化滲透了……

舉個例子,我上大學的時候,有個女同學就只看美劇,我覺得她意識西化的表現就是性開放的程度,在美劇裡經常有的人物關係是經常在一起的一夥人,也都以朋友互稱,但是男女關係上就像換妻俱樂部,今天他倆睡明天她又跟他睡去了,那幾年比較火的《吸血鬼日記》,《權力的遊戲》中龍母也挺開放...而那個女同學就覺得這很正常……再就是與周圍人的處事,尤其是在連續看美劇之後,明顯感覺傲慢中透著冷淡不合群……



因為看完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往往都會去回味下里邊的某些橋段,影視劇的教化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人們回去思考,或者乾脆就去模仿,所以個人覺得經常看美劇的人和不看的人還是有區別的。


逝聖歸和


回答:看美劇和不看美劇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區別,只是喜歡的口味不同而已。

但美劇是真的好看!!!

國產劇和美劇的區別是,美劇是看收視率的,如果電視劇收視率不高就會直接砍掉,所以拍的季數多的,大多數都是精品,而且真正投入劇本身的資金是很多的;而國產劇是操作模式是直接拍完然後上映,根本沒有考慮觀眾對於電視劇的期待,反正電視劇只要拍完,往電視臺一塞,拿到錢就妥妥的,觀眾就算對劇情有什麼不滿意也無濟於事。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是,電視劇“實際”投入的資金很少,就和電影一樣(原因大家都懂)。

且在這些年來國產劇似乎抗日神劇和古裝言情劇成了主流。剛開始看的時候可能會興趣滿滿,但年復一年的重複,已經令人審美疲勞了。(以前的古裝劇是真好看,因為寫的人就🐮,現在的就呵呵了)

相反美劇是特效做的好,劇情也燒腦,情節處理的也很好,關鍵是不穿幫,而且也沒有安插那麼多廣告,而且尺度大,很多國內不能拍的情節畫面都可以在裡面看到。舉個例子,漏點身體,血腥,或者敏感話題。

最後最重要的是我愛美劇!但我更愛中國!!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在心中!!!




寒潮集


美劇生怕你看得懂,中國劇生怕你看不懂。

美劇生怕你看開始就知道結局,中國劇生怕你看開始卻不知道結局。

喜歡邏輯思維的人,看了美國電影的類型片,就不怎麼喜歡中國電影了。

思維方式思維邏輯不一樣,讓之前只看過中國劇的我,或許因為喜歡新的東西的本性,在看過美劇後,就無法再看中國劇了。

已經好多年不看中國劇了。

或許鑑賞能力的提高,就更難以看中國劇了。

只要導演不是神經病的演繹,我們都看得懂,為什麼要演繹成牛皮渣,渣牛皮的方式?

中國人,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鑑賞能力越來越高,導演們編劇們,不知道這些提高和變化?

就像很多的中國父母,在子女慢慢長大成熟的時候,他們卻沒能跟著長大。屬於幼稚型父母,這類父母幾乎都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看中國劇,經常有種被洗刷著玩的感覺,因為很多的劇情太踏馬扯了,太踏馬幼稚可笑了,完全以為觀眾只是三歲小孩的鑑識能力。所以,沒辦法看中國劇。

至少有近十年了,沒好好的正式的看過一部中國劇了。除了年前在頭條上看到有人推介《天道》,然後,試著看了一段,哦靠,直接通宵達旦,一口作氣,把《天道》看完了,不看完睡不著啊。後來,又溫習了幾遍。醍醐灌頂,感覺給我之前幾十年的一貫的思路、思維方式理清了順序,成了一種理論,有了一種理論支持。

簡單直接的總結的話,就是倒推思維。一件事情出來了,直接找到可能的結果,然後倒推造成那些可能的結果的各種條件會是什麼,一一解決,直到只有一個結果,只有一個條件,其他的任何可能,都是歧途,避開歧途,解決歧途。任何事情,就都不會複雜,很簡單。有了這種思維,就會真的是天下事,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信不了神,也信不了佛,任何事,都能看開。

可能,對國產劇的偏見這會讓我錯過某些中國的好劇。但我不後悔,因為真正好的東西,終究會閃閃發光,讓我看到。

希望中國劇,來點有深度有內涵的。不要看第一集看開始就知道結尾。


天天天天天天都開心


電視劇是能夠反應當地發展的,無論是社會經濟層面,還是人文精神方面。所以,國人是可以透過美劇去了解一個較為真實的美國的。都說我們和美國相比,在發達程度上差了幾十年,這些差距在我們觀看美劇時是可以自我感受到的。所以,看美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可以讓我們瞭解到比我們更發達的社會狀態是什麼樣子的。

我在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到美劇,和很多人的第一部美劇一樣,我入了《老友記》的坑,十季、200多集感覺沒用多長時間就看完了,後來又刷了好幾次,到現在出現劇荒的時候,還是會繼續看。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對劇中人物的抉擇、情感有更感同身受的情感。

如果說看美劇對我個人起到的變化,我覺著是讓我更隨性、開闊了一些。在我國的教育高壓下、傳統教育下,很多孩子都是放不開的,特別拘泥,會為了迎合討好長輩,而不去做真實的自己。而美國社會是隻有開放,注重個人價值的,這其實蠻好的在我看來,畢竟儘管集體主義下國家能夠更快的發展,但是個人幸福的追求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不是更重要的麼,畢竟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也是短暫有限的。

讀書與旅行的意義在於開闊眼界,學習別人的人生感悟,指導自己的人生。而觀看美劇,在休閒娛樂之外,也能從細枝末節、點滴橋段中感受更發達社會的生活方式吧。


小溪解局


經常看美劇的人和不看美劇人,應該沒有什麼不同,如果有什麼不同那就是一個看美劇,一個不看美劇。

在經歷了“車禍、癌症、治不好”三大套路的韓劇風潮後,中國觀眾對電視劇的審美已經越來越高,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觀眾可以從各種渠道看到全世界的電視劇,原來的韓劇已經慢慢地走下了中國觀眾心中的神級地位,故事性和拍攝手法都屬上乘的美劇在近幾年廣受觀眾們的追捧。

如果說之前看美劇還是小眾人群的話,那麼從《越獄》播出後,追美劇已經變成了一個大眾普遍認可的消遣方式,隨著《行屍走肉》、《絕命毒師》、《穹頂之下》等好看的美劇出現在國人面前,人們在辦公室裡談論的電視劇已經被美劇佔領了很大的份額。而且看美劇或多或少會對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有一定的提升,這就更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但美劇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爛尾。

美劇好歸好,但要感覺愛看美劇的人比不愛看美劇的人要高級一點話,那麼有這種思想的人就多少有點崇洋媚外了。 (dh)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