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致敬故宮國寶南遷的艱辛歷史,讓珍貴的文物得留於世


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失陷後,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圖為山海關失陷。

1933年2月6日,文物從神武門廣場出發,由幾十輛板車輪流運往火車站,軍隊全程護送,沿途軍警林立。不到120天的時間裡,五批文物循序運往上海,後又輾轉至南京朝天宮。

當時故宮準備南遷的珍寶,計有書畫9000餘幅;瓷器7000多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多件;玉器無數。寶貴的文獻就裝了3773箱

但隨著戰事不斷深入,南京也不是安全之地,文物繼續分三路西遷四川,因為沒有交通工具,最後剩3000多箱滯留南京。

北線為陸路運文物到峨嵋

中線為水路運文物到宜興

南路運部分精品文物到安順

抗戰勝利後,將四川各地文物先匯於重慶,後運往南京,擬返回北平。

由於戰爭形勢發生逆轉,加上交通運輸線的破壞,原擬運回北京的文物被分3批運往臺灣,先暫存於臺灣水溝庫房,後移入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國寶輾轉路線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