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漢武帝時一位新泰才俊被聘為禮學博士

漢武帝時一位新泰才俊被聘為禮學博士

圖文無關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長安面南踐祚,大漢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此時,外有北方匈奴南進的壓力、內有楚漢相爭留下的一地雞毛,如何治理國家,成為劉氏朝廷的大問題。朝野都開始反思:強秦為何在短短的15年內倏忽土崩,人們將目光轉向了秦朝所尊崇的法家治國之術:苛刻的律令、不講儒家的仁義道德,是重要原因之一。法家如是變成了秦朝的替罪羊,所以漢朝初始,就矯枉秦時反對儒學的政策,儒家六藝皆有所傳,但禮學的傳承中,卻遇到了大麻煩——先秦典籍一無所有。漢武帝時,得知平陽(今新泰)人高堂生能默記《禮》十七篇,於是聘為禮學博士,傳授《禮》十七篇。

高堂生,字伯,複姓高堂。司馬遷只知道他是山東人,《三國志·魏書》記載高堂生的後人高堂隆是“泰山平陽人”。世人這才知道,這位將古代禮學傳承下來的人,原來是新泰龍廷人士。

高堂生開始了傳授《儀禮》之路,他先是把《士禮》十七篇傳授給瑕丘(今兗州)人蕭奮,蕭奮因為通曉《禮》而被授予淮陽太守之職。蕭奮又把《禮》傳授給孟卿,孟卿又傳授給後蒼,後蒼又傳授給戴德、戴聖叔侄二人,使禮經的傳播日盛。後來,戴德和戴聖編撰《禮記》,使《禮》由師傳生受的口頭傳播形式而成為文字記錄的儒家重要經典,成為了令後人頂禮膜拜的《禮經》。禮學傳承向來有“五傳弟子”的美談,高堂、蕭奮、孟卿、後倉、二戴,正是上述先賢,使五千年禮儀承續。設想若無高堂,中國禮儀之邦的稱謂恐難想象。

高堂生傳授《儀禮》十七篇,屬於今文禮學,內容涉及到了上古貴族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是吉禮三篇。記祭祀鬼神、祈求福佑之禮。《特牲饋食禮》,記載一般貴族定期在家廟中祭祀祖先的禮節;《少牢饋食禮》、《有司》記載的是大夫一級的貴族在家廟中祭祀祖先的禮節。

二是凶禮四篇。記喪葬之禮。《喪服》,記載人們對死去的親屬,根據親疏遠近而在喪服和服期上的種種差別;《士喪禮》、《既夕禮》記載一般貴族從死到埋葬的一系列的詳細儀節;《士虞禮》記載一般貴族埋葬其父母后,回家所舉行的安魂禮。

三是賓禮三篇。記賓主相見之禮。《士相見禮》,記載貴族與貴族第一次交往,帶著禮物登門求見和對方回拜的禮節;《聘禮》,記載國君派遣大臣到他國進行禮節性訪問的具體細節;《覲禮》,記載諸侯朝見天子的禮節。

四是嘉禮七篇。記冠婚、賓射、燕饗之禮。《士冠禮》,記載古代貴族子弟到20歲時就可以成為本族的一個正式成員,為此而特別舉行的加冠典禮過程的詳細經過;《士昏禮》,古代貴族把結婚看成是上事宗廟、下繼後世的神聖責任,這篇禮文記載男女雙方在家長主持下,從納采到婚後廟見的一系列禮儀;《鄉飲酒禮》,記載古代基層行政組織定期舉行的以敬老為中心的酒會儀式;《鄉射禮》,記載古代基層行政組織定期舉行的射箭比賽大會的具體儀節;《燕禮》,記載諸侯和他的大臣們舉行酒會的詳細禮節,酒會上有宮廷藝術家的演奏和歌唱;《大射禮》,記載在國君主持下舉行的射箭比賽大會的具體儀節,參加比賽大會的人都是各級貴族;《公食大夫禮》,記載國君舉行宴會招待來訪的其他諸侯國大臣的禮節。

漢代《儀禮》的傳本有戴德本、戴聖本、劉向《別錄》本三種,它們都將《儀禮》十七篇分為冠婚、朝聘、喪祭、射鄉等四類。這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文物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記述了儒家對“禮”的論述,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治國思想的根本之一。

可能是高堂生傳禮的名氣所致,600多年以後,南朝梁有個叫劉孝標的,註釋《世說新語》,引引《相牛經》的記載:《牛經》出甯戚,傳百里奚。漢世河西薛公得其書,以相牛,……至魏世,高堂生又傳以於晉宣帝。晉宣帝就是司馬懿,他與高堂生相差300餘歲,這顯然是個誤會。

高堂生傳禮的貢獻為後世所公認。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李世民下詔:左丘明、伏勝、高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玄、王弼、杜預等二十一人,自今配享孔子廟廷。《新唐書》的撰寫者歐陽修、宋祁在引錄此詔後感慨曰:“於是唐三百年之盛,稱貞觀,寧不其然。”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封高堂生為萊蕪伯,明嘉靖九年(1530)改稱“先儒”,配享孔廟東廡。

高堂生傳授的《禮記》,對後世乃至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至今仍然十分流行併為人所推崇的《弟子規》,就是由清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在參閱《儀禮》十七篇的基礎上,結合當時社會的實際需求而編寫的。

高堂生去世後,安葬在新泰城東三十五里處玉皇山下的龍廷鎮龍廷村。他開創的今文禮學,成為儒家重要的學說,世世代代影響著中華民族。二千多年來,對於高堂生墓,歷代的新泰縣官方和民間都加以保護,使高堂生墓成為了新泰傳統文化的一道古色古香的風景線。清康熙年間,時任新泰縣令盧綋親臨高堂生墓地進行拜謁,並撥款修葺。隆年間,龍廷莊有位村民劉昆,他把保護高堂生墓作為自己的責任。奔走聯絡喬莊舉人紀元復、孫村貢生牛蘇和秀才陳有倫、劉儒範等人,對高堂生墓重新整修,還同時修建了高堂生祠堂。當時的新泰知縣江乾達專程前往,拜謁修葺一新的高堂生墓外,專門賦詩:

玉皇山下樹蒙茸,遺墓豐碑氣鬱蔥。

漢詔特隆經自授,秦交歷劫禮偏崇。

苔封馬鬣三秋雨,月照龍池萬古風。

晉謁祠堂精史在,篇留十七啟洪蒙。

漢武帝時一位新泰才俊被聘為禮學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