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2016年,我在骑摩托车长途旅行,春夏之际到了南疆。

南疆盆地除了几片河畔绿洲,其余都是荒凉的戈壁、沙漠,常常要穿越方圆上百公里的无人区。虽然摩旅可以一日千里,一天也难得见到几个人影。

毫不夸张地说,在无人区,碰到只鸟你都想和它谈谈。更悲催的是,南疆连鸟你都看不到。

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我正骑行在一个无人区里,看到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车上没人。只见远处戈壁滩上有个黑点在缓慢移动。料想必是司机,我很好奇他在干嘛。走去相问,他说在淘玉。我顺便向他讨教鉴玉的方法。现学现用,也捡了不少带走。

旅途中,碰到一个卖玉的老哥,看他长相忠厚,说话也比较投缘,便取出在南疆捡来的“和田玉”向他讨教。他拾起一块,在手中转了一下说,哟!这确实是来自和田一带的玉石,不过价值和汉白玉差不多。

后来骑到沿海已是盛夏,脱下保暖衣物,驮包太满,只好把一堆“和田玉”扔进了海里。

和田玉被视为“玉中贵族”;西周之后被定为“真玉”。自此以后,古人说玉,如果不做特别说明,一般就指和田玉石。就像今天洋人说玉,不做特别说明,一般专指翡翠一样。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优劣分殊是人为对比取舍的结果。

在远古时代,华夏大地上曾有过若干石器文化,在这些石器文化遗址中,或多或少都出土过玉器文物。

古人对玉和石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只是一种比较感性的认识。从矿物学的角度对玉石进行清晰界定,那是近代洋人的贡献。

古人在磨制和使用石器过程中,发现一些质地比较坚韧,纹理比较漂亮的优质石材,逐渐将这些石材制成的器皿用于祭祀,进而发展成为寄托情感的饰物。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玉”字解释为美丽的石头(石之美者),可谓是对前人认识的精要总结。

大约在夏商时代,“西玉”已经在众多玉石中脱颖而出。西玉主要是指产自昆仑山的玉石,和田(古称于阗)只是昆仑山下的一个点。

产自和田白玉河一带的羊脂玉优于其它昆仑玉石。人们说和田玉有时专指羊脂玉,有时包括其它昆仑玉种,于是和田玉就有了广义(昆仑玉)和狭义(羊脂玉)之分。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上古传说中,昆仑山一带是天帝在人间的都城,也是西王母的居所。山海经中就有天帝食玉膏的记载。但和田玉能在众多玉石中脱颖而出,并非物因人(神)贵,而是其质地更为坚韧,使用价值更高;材质结构、颜色、声音也更符合华夏先民的审美理想。

人类某种审美理想的形成,是在一定环境中,众多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对于工具性质的器物来说,更高的使用价值,无疑会催化、升华其它要素的美感。

比如苹果手机,在出第三代到第五代时,其性能的优良,其它智能手机无法望其项背,于是那单调的砖块外型也被视为乔布斯的个性展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它领域设计。在苹果逐渐式微的今天,反观第三、第四代的外形,很多人的美感未必就好么强烈了。

和田玉比苹果手机要幸运得多,可谓生逢其时。上古时代的技术变迁极其缓慢,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丁点的进步,可能都需要历经数百年之久。和田玉有足够的时间,利用其优势来强化它在华夏先民心中的好与美,并进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文化基因。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玉石外表温润光洁,质地坚韧内敛,纹采可见而内蓄,种种特质都与含蓄委婉、藏毅于柔的中华文化相符。

和田玉被定为“真玉”的夏商时期,正是中华文明的萌芽期。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中华文明进入了最为活跃的青春期——春秋、战国时代。当时的诸子百家对玉都不吝誉词。

儒家定为独尊后,玉更是成了儒家精神、道德的象征,以致于君子没有什么特别理由玉不离身,成了一种礼仪规范(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孔子认为,玉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稀少,而是因为古人把玉当成道和德的象征。他从分别从质地、色彩、声音、形制等角度,列数了十一项玉与道、德的比附关系。

质地温润莹洁,如仁;

内部纹理结构缜密细腻,如智;

棱角不锋利,不伤它物,如义;

玉佩下垂整齐,如礼;

声音清脆响亮,如乐;

优点和缺点清晰展现,如忠;

色彩层次分明,相互渗透而不浑浊,如信;

透着氤氲之气,如天;

形态像山河,如大地;

交际馈赠,有形制规范,是有德;

被天下人所珍视,是得道。

前面九项比较通俗易懂,后面的德与道略显深奥。费点笔墨简略作解释。

简单讲,“道”就是规律、规范。天地万物按自己的规律在运行就是天道、自然之道。引导人类行为的规范符合人性、符合自然规律,就是人道。一个人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是“得道”。

“德”,就是得。一个人按照一定规范行事,并把这些规范内化在心里,变成一种自觉反应,就德。

“道德”合起来讲就是,掌握符合人性、符合自然规律的规范,并自觉按这些规范行事。

孔子并非阐述玉、德关系的第一人,但他是儒学鼻祖,他的论述对后世影响巨大。其后刘向、许慎等人的论述虽有所增删,解释略有调整,但大义都与孔子所论相去不远。

孔子的论述中,隐含着古人“天人合一”的哲理观念。可以说,中国古人在用一套哲学观念在阐释自己身边这种独特而美丽石头。反过来,这种石头也是影响这种哲学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

玉在漫长的华夏文明河流中,早已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深深影响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

下一篇我们聊,玉石为中国古典文学贡献的美。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想落天外

2017.12.24

想落天外

云南文山人,不识时务的八零后,上过八年学,读过二十几年书,半个汉语言文学科班生。爱旅行、爱写作;曾单人单骑,7万公里摩托车环游中国。现居大理摆摊、读书、写字。

天外文玉 · 比苹果手机幸运的石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