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寧夏等三省區警方搗毀製毒工廠 抓獲嫌犯23人

 
寧夏等三省區警方搗毀製毒工廠 抓獲嫌犯23人

歷經四個月艱苦偵查,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寧夏、江蘇、湖北等多地警方密切配合,近日成功破獲了“11·25”特大非法生產買賣製毒物品犯罪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3人,繳獲製毒物品羥亞胺(K粉原料)180公斤、製毒原料鄰酮 825.5公斤、溴素29壇、四氫呋喃2070.5公斤、氨水4554.7公斤,查扣涉案車輛4輛、製毒設備1套,收繳涉案資金30餘萬元,成功摧毀了一個涉及寧夏、江蘇、湖北、河北、安徽、河南等六省區的特大制販毒網絡。這也是寧夏警方首次在境內成功搗毀羥亞胺製毒工廠。

 2017年11月25日,吳忠市公安局接到自治區公安廳禁毒總隊通報稱:一夥江蘇鹽城籍人員在寧夏吳忠市境內非法生產製毒物品羥亞胺。

  接報後,吳忠市公安局立即召開案情分析會,成立了由該局政委熊焰任組長、禁毒分局局長丁朝煒任副組長的專案組,從禁毒、技偵、網安、情報等部門及利通區、青銅峽市兩個公安局抽調骨幹力量,迅速開展摸排工作。

  經偵查,專案組發現了由江蘇發往寧夏銀川市銀古物流中心君正物流公司的可疑貨物,偵查民警喬裝成物流投遞人員對當日到達郵件逐一進行排查,經排查發現所發貨物正是製造製毒物品羥亞胺的主要設備反應釜,但物流單上僅標註接貨人手機號碼和收貨地址為青銅峽市的模糊信息,給線索查證帶來了極大困難。專案組立即決定兵分多路,一組民警繼續監控物流中心,並以物流人員名義通知收貨人取貨,試圖順線追查製毒工廠位置。另一組民警分成多個偵查小組,分別喬裝成牧羊人、獵人、牛場送飼料人員等進入青銅峽牛首山,對可能隱藏製毒工廠的山區進行了較大範圍的秘密搜索。排查小組則對青銅峽境內所有廠礦企業進行公開摸排。然而,製毒工廠毫無蹤影,而且對物流件的監控也遲遲沒有結果。那麼,這批反應釜究竟要發往何處?案件也陷入了僵局。

  專案組很快發現陸續有操外地口音的人員頻繁進出該廠區,通過偵查,確認這是一個以江蘇籍人程某勇為首的製毒團伙。專案組進一步查清了這夥人的暫住地址、所駕車輛及活動範圍,初步鎖定了多名江蘇籍、寧夏籍涉案嫌疑人員。

  為避免打草驚蛇,偵查民警再次兵分多路,分別對團伙成員進行跟蹤調查,並秘密蒐集證據。警方發現,程某勇等人先後在銀川、青銅峽兩地活動,並在隱蔽地點接取多批製毒原料偷偷運進玉興公司的廠房內儲備,準備啟動製毒生產活動。

  專案組加強了對該製毒工廠的監控。不久後,一個外號叫“老大”的嫌疑人員進入了民警的視線,程某勇與“老大”頻繁見面,警方查明“老大”真名叫武某領,與其同行的還有一個叫楊某源的人。

  武某領、楊某源的舉動很快就在專案組的嚴密掌握中,民警在此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通過布控、視頻追蹤發現楊某源多次駕車往返江蘇、湖北、安徽等地,先後從湖北、江蘇、河北、安徽、河南等地購買了氯化氫氣體、氨水、溴素等大量製毒原料和製毒設備,陸續運抵玉興公司廠房內。無疑,這個“老大”武某領正是為程某勇提供製毒原料的上家。

  此時,證據收集工作與犯罪團伙的活動都在悄無聲息中進行著。

  鑑於案情重大複雜和涉及地域廣泛,專案組立即向公安部、自治區公安廳主管部門彙報,公安部將此案列為“11·25”製毒專案進行督辦。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寧夏、江蘇、湖北等多地警方全部組成專案組,投入偵查工作,一張無形的大網迅速撒開。

  犯罪團伙啟動製毒

  時間很快來到2018年1月10日,監控廠區的民警發現工廠內開始抽水,供電部門的數據也顯示,玉興公司用電量突然猛增,根據判斷,犯罪團伙已開始著手生產。

  然而,正當民警密切監控並等待下一步動向時,製毒工廠卻意外停止了生產。經核實,原來在生產過程中,廠房生產設備多次發生故障及原料質量不合格問題,瘋狂的程某勇立即催促武、楊二人設法再購買一批原料。但轉眼快一個月了,所購貨物卻杳無音訊,此時犯罪團伙偃旗息鼓,多名團伙成員也暫時離開廠區,案件再次陷入僵局。專案組只好守株待兔,靜候新戰機的到來。

  2月27日,犯罪團伙採購的原料終於由一輛懸掛豫G牌照的箱式貨車載運著駛入青銅峽境內,幾經輾轉被藏匿於青銅峽市大壩鎮一個叫何某的人家中。半個多月後,另一批原料也由一輛津A牌照的紅色卡車拉運至吳忠。這兩批貨物一起被轉運至玉興公司卸載。

  幾條重要線索引起專案組注意。民警在對何某家進行監控時發現,與這批來自河南的原料同時進入何某家的還有兩名陌生男子。經調查,此二人系受供應其中一種原料的上線老闆委派,專程監督並參與生產。程某勇在重新採購原料未到位期間,頻繁與購買羥亞胺的下線人員馬某兵等人商議,馬某兵團夥4人已第二次由原籍湖北返回青銅峽市。專案組分析,經歷第一次生產失敗後,程某勇已找到失敗癥結,兩名陌生男子一定是掌握著正確製毒的方法,他們對第二次生產成功有較大把握,並且已著手籌劃下一步交易。

  交易現場出現新買家

  不出專案組所料,新購原料到達後,程某勇團伙立即進行了第二次生產。3月23日23時許,專案組民警在製毒廠房周圍道路上發現了三

  名放哨人員,同時根據先前掌握的程某勇安排何某連夜外出購買編織袋及工廠用電量驟增、廠區瀰漫刺激性氣味等種種跡象果斷判明,嫌疑人應該已成功生產出製毒物品羥亞胺。案件到了關鍵階段,專案組再次調整了警力密度。

  經過耐心守候,3月24日凌晨5時許,民警發現程某勇已聯繫馬某兵等人進行交易,馬某兵等4人駕駛一輛鄂E牌照的紅色轎車提前到達利通區關馬湖加油站交易地點附近等待接貨。

  與此同時,民警也發現程某勇駕駛白色麵包車駛離廠區,駛向關馬湖收費站南側一高速橋洞下,與在那裡等待的馬某兵及其同夥代某君等人進行了交易。專案組決定不急於對馬某兵等人採取抓捕措施,而是將其放行,同時佈置警力嚴密監控其去向。

  此時,偵查民警發現,交易現場還出現了兩輛懸掛鄂G、鄂B牌照的車輛,其中一輛車上人員亦與程某勇完成了交易,雙雙離開。原來,狡猾的陳某勇同時聯繫了兩個買家。專案組民警立即對同行的兩車及人員進行了核查,查明車上人員為湖北黃石籍人張某華、程某文、操某林、程某彬四人。後經偵查確定,馬某兵團夥運載羥亞胺到達湖北省宜昌市,張某華團伙則在交易成功後驅車直達湖北省黃石市,準備對製毒原料進行再次加工後出售。

  百餘警力實施抓捕行動

  為獲取更多有力證據,專案組在通報湖北警方密切監控兩夥人員及貨物去向的同時,繼續對程某勇團伙成員及生產情況進行嚴密監控。

  狡猾的程某勇似乎有所警覺,交易次日即指示寧夏籍同夥何某、喬某等人聯繫搬遷廠房。到3月26日,一起意外的發生,改變了專案組繼續蹲守的想法,民警發現一輛白色轎車駛入廠區,並有人員對廠區進行拍照攝像,此事引發了程某勇團伙的極度緊張。專案組分析,犯罪團伙接下來一定會加速搬遷廠房,一旦搬遷,不僅有可能錯失抓捕良機,還會造成嫌疑人脫逃及證據滅失。專案組當機立斷,在請示公安部禁毒局、公安廳禁毒總隊同意後,決定收網。

  3月26日23時許,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下,專案組調集百餘名警力實施抓捕行動,在青銅峽市、銀川市成功抓獲程某勇等13人,在程某勇駕駛的白色轎車內當場查獲製毒物品羥亞胺113.44公斤。在對製毒工廠進行的搜查中,共查獲大量製毒原料及製毒生產設備一套,查扣涉案車輛4輛,收繳涉案資金30餘萬元。經查,程某勇當晚向馬某兵和劉某兩個團伙出售的羥亞胺共八件,尚餘五件未售出。

  隨後,在公安部的統一指揮下,湖北宜昌、黃石兩地警方迅速行動,成功抓獲潛回境內的馬某兵、張某華等兩個團伙成員共9人,繳獲K粉(氯胺酮)200餘公斤、羥亞胺66.6公斤。

  至此,由公安部督辦的“11·25”特大非法生產製毒物品、非法生產毒品案件成功告破,三個團伙共23名涉案成員悉數落網。目前,吳忠警方已對抓獲的12名涉案人員提請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