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

龙建源


咱们今天就一个一个来列举,大知识分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吧:

1.严复:就算是孔子,在今天也要向西方学习

严复不同意以前大家都喜欢讲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和知识,已经不适合解释当今世界、指导今人的行动。

如果放在今天,很多人会对严复颇有微词,因为他向来推崇西方的思想和主张,对他们的大小公理都双手支持,认为相对于东方,西方人要文明开化很多,所以说“孔子在今天,怕是也得学习西方”这样的话。

可惜,严复这样一个坚持西化的人,到了晚年,看到“文明的”西方国家,入侵我中华,心态彻底崩了,什么西方的主义,乃至于对于人生都产生了巨大的怀疑……

2.辜鸿铭:中国文化最棒,你们西方也要学习!

辜鸿铭老是被别人称作“怪人”,大清都亡了,他还系个大辫子,仿佛旧时候的知识分子。也常常被人在背后嘲笑。

要知道,辜鸿铭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英语说得很溜,法语、德语、拉丁语……也很精通,还拿过13个博士学位,堪称贯通中西的天才。

可是,他却对旧文化又很深厚的情感,哪怕在西方上学,面对别人的嘲讽,也是站在尽力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还说东方文化比西方文化优秀太多,西方人应该向中国人学习。

3.胡适:普世价值超越东西文化!

胡适认为,咱们应该跳出比较中西文化谁好谁坏的框框条条,专注于那些超越了中西文化乃至于所有地方文化的“普世价值”,也就是宽容和自由。

胡适认为,只要我们专注于这些普世价值,这些好的东西,我们这个世界会走向更好的境地、更文明的境地。

4.雷海宗:中国文化的问题在于缺乏强硬的“兵文化”

雷海宗写了一本书,当时名震一时,叫作《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他认为,中国文化的问题,就是太软弱了,太软弱才会被欺负。但是,咱们翻开历史也可以看到,中国人并非向来如此,而是被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之类的东西给害的。

怎门办呢?咱们要向历史学习,寻找咱们中国人以前曾经有过的、强悍的“兵文化”,用这种文化武装咱们中国人的精神,才能做到“强国奋发”。

5.陈独秀:封建礼法的东西要不得,通通得推翻!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是非常激进的一个人。

在他看来,传统文化的很多东西,都是非常落后的,要一次性否定掉,才能走向新世界。应该积极引进西方思想,特别是苏俄的思想,来改造中国。

*

其余知识分子的观点,虽然各异,但是整体来说,要么是上述观点的重复,要么就是某些观点的混合,不再一一表述了。


罗文益


所谓新文化运动.故然是与旧不同.从文字书写.文章用词用句.文章内容等.普遍认识就是出新.至于内容就是推崇西学.从粱启超到鲁迅胡适李大钊.政治人物就更多了.因为他们有机会看世界.在比较中他们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文化.于是大力提倡改造文化.我以为到今天为止.中国文化都有改造的必要.主要是内容.可惜.这种认知已是少数派了!(我们自然而然的以一种合乎情理的逻辑自我陶醉起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